[client]
#password=88888888
mysql默认密码
socket=/data/var/mysql/mysql.sock
mysql以socket方式运行的sock文件位置

[mysqld_safe]
log-error=/var/log/mysqld.log
错误日志位置
pid-file=/var/run/mysqld/mysqld.pid
进程id文件

[mysql]
socket=/data/var/mysql/mysql.sock
mysql以socket方式运行的sock文件位置

[mysqld]
user = mysql
mysql以什么用户运行
port = 31306
mysql运行在哪个端口
datadir = /data/var/mysql/
mysql的数据目录
socket=/data/var/mysql/mysql.sock
mysql以socket方式运行的sock文件位置
symbolic-links=0
是否支持符号链接,即数据库或表可以存储在my.cnf中指定datadir之外的分区或目录,为0不开启

########basic settings########
server-id = 11
mysql的服务器分配id,在启用主从和集群的时候必须指定,每个节点必须不同
#bind_address = 10.166.224.32
mysql监听的ip地址,如果是127.0.0.1,表示仅本机访问
autocommit = 1
数据修改是否自动提交,为0不自动提交
character_set_server=utf8mb4
服务器使用的字符集
skip_name_resolve = 1
禁用DNS主机名查找,启用以后用内网地址向mysqlslap请求响应快了一半
max_connections = 800
mysql最大连接数

max_connect_errors = 1000
某台host连接错误次数等于max_connect_errors(默认10) ,主机’host_name’再次尝试时被屏蔽。可有效反的防止dos攻击
transaction_isolation = READ-COMMITTED
数据库事务隔离级别
1.READ-UNCOMMITTED(读取未提交内容)级别
2. READ-COMMITTED(读取提交内容)
3. REPEATABLE-READ(可重读)
4.SERIERLIZED(可串行化)
默认级别REPEATABLE-READ
explicit_defaults_for_timestamp = 1
mysql中TIMESTAMP类型和其他的类型有点不一样(在没有设置explicit_defaults_for_timestamp=1的情况下)
join_buffer_size = 128M
当我们的join是ALL,index,rang或者Index_merge的时候使用的buffer。 实际上这种join被称为FULL JOIN
tmp_table_size = 128M
规定了内部内存临时表的最大值,每个线程都要分配。(实际起限制作用的是tmp_table_size和max_heap_table_size的最小值。)如果内存临时表超出了限制,MySQL就会自动地把它转化为基于磁盘的MyISAM表,存储在指定的tmpdir目录下
tmpdir = /dev/shm/mysql-tmp/
保存临时文件的目录
max_allowed_packet = 16M
mysql最大接受的数据包大小
sql_mode = “STRICT_TRANS_TABLES,NO_ENGINE_SUBSTITUTION,NO_ZERO_DATE,NO_ZERO_IN_DATE,ERROR_FOR_DIVISION_BY_ZERO,NO_AUTO_CREATE_USER”
sql_mode 模式,定义了你MySQL应该支持的sql语法,对数据的校验等等,限制一些所谓的‘不合法’的操作
interactive_timeout = 60
服务器关闭交互式连接前等待活动的秒数。交互式客户端定义为在mysql_real_connect()中使用CLIENT_INTERACTIVE选项的客户端
wait_timeout = 60
服务器关闭非交互连接之前等待活动的秒数,在线程启动时,根据全局wait_timeout值或全局interactive_timeout值初始化会话wait_timeout值,取决于客户端类型(由mysql_real_connect()的连接选项CLIENT_INTERACTIVE定义)
read_buffer_size = 16M
读入缓冲区的大小,将对表进行顺序扫描的请求将分配一个读入缓冲区,MySQL会为它分配一段内存缓冲区
read_rnd_buffer_size = 32M
随机读缓冲区大小,当按任意顺序读取行时(列如按照排序顺序)将分配一个随机读取缓冲区,进行排序查询时,MySQL会首先扫描一遍该缓冲,以避免磁盘搜索,提高查询速度
sort_buffer_size = 32M
是一个connection级参数,在每个connection第一次需要使用这个buffer的时候,一次性分配设置的内存

########log settings########
#log_error = /data/local/mysql-5.7.19/log/mysql-error.log
错误日志位置
slow_query_log = 1
是否开启慢查询日志收集
slow_query_log_file = /data/local/mysql-5.7.19/log/mysql-slow.log
慢查询日志位置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 1
是否记录未使用索引的语句
log_slow_admin_statements = 1
慢查询也记录那些慢的optimize table,analyze table和alter table语句
log_slow_slave_statements = 1
记录由Slave所产生的慢查询
log_throttle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 = 10
设定每分钟记录到日志的未使用索引的语句数目,超过这个数目后只记录语句数量和花费的总时间
expire_logs_days = 90
日志自动过期清理天数
long_query_time = 1
设置记录慢查询超时时间
min_examined_row_limit = 100
查询检查返回少于该参数指定行的SQL不被记录到慢查询日志

########replication settings########
#master_info_repository = TABLE
从机保存主节点信息方式,设成file时 会生成master.info 和 relay-log.info2个文件,设成table,信息就会存在mysql.master_slave_info表中。不管是设置的哪种值,都不要移动或者编辑相关的文件和表
#relay_log_info_repository = TABLE
用于保存slave读取relay log的位置信息,可选值为“FILE”、“TABLE”,以便crash重启后继续恢复
log_bin = /data/local/mysql-5.7.19/log/mysql-bin
binlog的保存位置,不能指定确定的文件名如mysql-bin.log,只能指定位置和前缀,会生成以前缀为开头的一系列文件
#sync_binlog = 4
这个参数是对于MySQL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不仅影响到Binlog对MySQL所带来的性能损耗,而且还影响到MySQL中数据的完整性。对于“sync_binlog”参数的各种设置的说明如下:
sync_binlog=0,当事务提交之后,MySQL不做fsync之类的磁盘同步指令刷新binlog_cache中的信息到磁盘,而让Filesystem自行决定什么时候来做同步,或者cache满了之后才同步到磁盘。
sync_binlog=n,当每进行n次事务提交之后,MySQL将进行一次fsync之类的磁盘同步指令来将binlog_cache中的数据强制写入磁盘。
在MySQL中系统默认的设置是sync_binlog=0,也就是不做任何强制性的磁盘刷新指令,这时候的性能是最好的,但是风险也是最大的。因为一旦系统Crash,在binlog_cache中的所有binlog信息都会被丢失。而当设置为“1”的时候,是最安全但是性能损耗最大的设置。因为当设置为1的时候,即使系统Crash,也最多丢失binlog_cache中未完成的一个事务,对实际数据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从以往经验和相关测试来看,对于高并发事务的系统来说,“sync_binlog”设置为0和设置为1的系统写入性能差距可能高达5倍甚至更多。
gtid_mode = on
启用gtid类型,否则就是普通的复制架构
enforce_gtid_consistency = 1
强制GTID的一致性
#log_slave_updates
slave更新是否记入日志,在做双主架构时异常重要,影响到双主架构是否能互相同步
binlog_format = row
binlog日志格式,可选值“MIXED”、“ROW”、“STATEMENT”,在5.6版本之前默认为“STATEMENT”,5.6之后默认为“MIXED”;因为“STATEMENT”方式在处理一些“不确定”性的方法时会造成数据不一致问题,我们建议使用“MIXED”或者“ROW”
#relay_log = /data/local/mysql-5.7.19/log/mysql-relay.log
从机保存同步中继日志的位置
#relay_log_recovery = 1
当slave从库宕机后,假如relay-log损坏了,导致一部分中继日志没有处理,则自动放弃所有未执行的relay-log,并且重新从master上获取日志,这样就保证了relay-log的完整性
#binlog_gtid_simple_recovery = 1
这个参数控制了当mysql启动或重启时,mysql在搜寻GTIDs时是如何迭代使用binlog文件的。 这个选项设置为真,会提升mysql执行恢复的性能。因为这样mysql-server启动和binlog日志清理更快
#slave_skip_errors = ddl_exist_errors
跳过指定error no类型的错误,设成all 跳过所有错误

########innodb settings########
innodb_page_size = 16K
innodb每个数据页大小,这个参数在一开始初始化时就要加入my.cnf里,如果已经创建了表,再修改,启动MySQL会报错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4G
缓存innodb表的索引,数据,插入数据时的缓冲,专用mysql服务器设置的大小: 操作系统内存的70%-80%最佳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 8
可以开启多个内存缓冲池,把需要缓冲的数据hash到不同的缓冲池中,这样可以并行的内存读写
#innodb_buffer_pool_load_at_startup = 1
默认为关闭OFF。如果开启该参数,启动MySQL服务时,MySQL将本地热数据加载到InnoDB缓冲池中
#innodb_buffer_pool_dump_at_shutdown = 1
默认为关闭OFF。如果开启该参数,停止MySQL服务时,InnoDB将InnoDB缓冲池中的热数据保存到本地硬盘
#innodb_lru_scan_depth = 2000
根据 官方文档 描述,它会影响page cleaner线程每次刷脏页的数量, 这是一个每1秒 loop一次的线程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5
事务等待获取资源等待的最长时间,超过这个时间还未分配到资源则会返回应用失败;参数的时间单位是秒
#innodb_io_capacity = 4000
#innodb_io_capacity_max = 8000
这两个设置会影响InnoDB每秒在后台执行多少操作. 大多数写IO(除了写InnoDB日志)是后台操作的. 如果你深度了解硬件性能(如每秒可以执行多少次IO操作),则使用这些功能是很可取的,而不是让它闲着
#innodb_flush_method = O_DIRECT
默认值为 fdatasync. 如果使用 硬件RAID磁盘控制器, 可能需要设置为 O_DIRECT. 这在读取InnoDB缓冲池时可防止“双缓冲(double buffering)”效应,否则会在文件系统缓存与InnoDB缓存间形成2个副本(copy). 如果不使用硬件RAID控制器,或者使用SAN存储时, O_DIRECT 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 /data/local/mysql-5.7.19/log/redolog/
innodb重做日志保存目录
#innodb_undo_directory = /data/local/mysql-5.7.19/log/undolog/
innodb回滚日志保存目录
#innodb_undo_logs = 128
undo回滚段的数量, 至少大于等于35,默认128
#innodb_undo_tablespaces = 0
用于设定创建的undo表空间的个数,在mysql_install_db时初始化后,就再也不能被改动了;默认值为0,表示不独立设置undo的tablespace,默认记录到ibdata中;否则,则在undo目录下创建这么多个undo文件,例如假定设置该值为4,那么就会创建命名为undo001~undo004的undo tablespace文件,每个文件的默认大小为10M。修改该值会导致Innodb无法完成初始化,数据库无法启动,但是另两个参数可以修改
#innodb_flush_neighbors = 1
InnoDB存储引擎在刷新一个脏页时,会检测该页所在区(extent)的所有页,如果是脏页,那么一起刷新。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AIO可以将多个IO写操作合并为一个IO操作。对于传统机械硬盘建议使用,而对于固态硬盘可以关闭。
#innodb_log_file_size = 4G
这个值定义了日志文件的大小,innodb日志文件的作用是用来保存redo日志。一个事务对于数据或索引的修改往往对应到表空间中的随机的位置,因此当刷新这些修改到磁盘中就会引起随机的I/O,而随机的I/O往往比顺序的I/O更加昂贵的开销,因为随机的I/O需要更多的开销来定位到指定的位置。innodb使用日志来将随机的I/O转为顺序的I/O,只要日志文件是安全的,那么事务就是永久的,尽管这些改变还没有写到数据文件中,如果出现了当机或服务器断电的情况,那么innodb也可以通过日志文件来恢复以及提交的事务。但是日志文件是有一定的大小的,所以必须要把日志文件记录的改变写到数据文件中,innodb对于日志文件的操作是循环的,即当日志文件写满后,会将指针重新移动到文件开始的地方重新写,但是它不会覆盖那些还没有写到数据文件中的日志,因为这是唯一记录了事务持久化的记录
如果对 Innodb 数据表有大量的写入操作,那么选择合适的 innodb_log_file_size 值对提升MySQL性能很重要。然而设置太大了,就会增加恢复的时间,因此在MySQL崩溃或者突然断电等情况会令MySQL服务器花很长时间来恢复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16M
事务在内存中的缓冲。 分配原 则:控制在2-8M.这个值不用太多的。他里面的内存一般一秒钟写到磁盘一次
#innodb_purge_threads = 4
控制是否使用,使用几个独立purge线程(清除二进制日志)
innodb_large_prefix = 1
mysql在5.6之前一直都是单列索引限制767,起因是256×3-1。这个3是字符最大占用空间(utf8)。但是在5.6以后,开始支持4个字节的uutf8。255×4>767, 于是增加了这个参数。这个参数默认值是OFF。当改为ON时,允许列索引最大达到3072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64
InnoDB kernel并发最大的线程数。 1) 最少设置为(num_disks+num_cpus)*2。 2) 可以通过设置成1000来禁止这个限制
#innodb_print_all_deadlocks = 1
是否将死锁相关信息保存到MySQL 错误日志中
#innodb_strict_mode = 1
开启InnoDB严格检查模式,尤其采用了页数据压缩功能后,最好是开启该功能。开启此功能后,当创建表(CREATE TABLE)、更改表(ALTER TABLE)和创建索引(CREATE INDEX)语句时,如果写法有错误,不会有警告信息,而是直接抛出错误,这样就可直接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innodb_sort_buffer_size = 64M
ORDER BY 或者GROUP BY 操作的buffer缓存大小

########semi sync replication settings########
#plugin_dir=/data/local/mysql-5.7.19/lib/plugin
指定mysql的插件目录
#plugin_load = “rpl_semi_sync_master=semisync_master.so;rpl_semi_sync_slave=semisync_slave.so”
指定载入哪些插件
#loose_rpl_semi_sync_master_enabled = 1
控制主库上是否开启semisync
#loose_rpl_semi_sync_slave_enabled = 1
控制备库是否开启semisync
#loose_rpl_semi_sync_master_timeout = 5000
单位毫秒,防止半同步复制在没有收到确认的情况下,发送堵塞。master在超时之前没有收到确认,将恢复到异步复制,继续执行半同步没有进行的操作

[mysqld-5.7]
#innodb_buffer_pool_dump_pct = 40
表示转储每个bp instance LRU上最热的page的百分比。通过设置该参数可以减少转储的page数
innodb_page_cleaners = 4
为了提升扩展性和刷脏效率,在5.7.4版本里引入了多个page cleaner线程。从而达到并行刷脏的效果
在该版本中,Page cleaner并未和buffer pool绑定,其模型为一个协调线程 + 多个工作线程,协调线程本身也是工作线程。因此如果innodb_page_cleaners设置为8,那么就是一个协调线程,加7个工作线程
#innodb_undo_log_truncate = 1
是否开启在线回收(收缩)undo log日志文件,支持动态设置
#innodb_max_undo_log_size = 2G
当超过这个阀值(默认是1G),会触发truncate回收(收缩)动作,truncate后空间缩小到10M
#innodb_purge_rseg_truncate_frequency = 128
控制回收(收缩)undo log的频率。undo log空间在它的回滚段没有得到释放之前不会收缩, 想要增加释放回滚区间的频率,就得降低设定值
#binlog_gtid_simple_recovery=1
这个参数控制了当mysql启动或重启时,mysql在搜寻GTIDs时是如何迭代使用binlog文件的。 这个选项设置为真,会提升mysql执行恢复的性能。因为这样mysql-server启动和binlog日志清理更快。该参数为真时,mysql-server只需打开最老的和最新的这2个binlog文件
log_timestamps=system
在MySQL 5.7.2 新增了 log_timestamps 这个参数,该参数主要是控制 error log、genera log,等等记录日志的显示时间参数。 在 5.7.2 之后改参数为默认 UTC 这样会导致日志中记录的时间比中国这边的慢,导致查看日志不方便。修改为 SYSTEM 就能解决问题
#transaction_write_set_extraction=MURMUR32
这个神奇的参数5.7.6版本引入,用于定义一个记录事务的算法,这个算法使用hash标识来记录事务。如果使用MGR,那么这个hash值需要用于分布式冲突检测何处理,在64位的系统,官网建议设置该参数使用 XXHASH64 算法。如果线上并没有使用该功能,应该设为off
#show_compatibility_56=on
从mysql5.7.6开始information_schema.global_status已经开始被舍弃,为了兼容性,此时需要打开 show_compatibility_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