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三种注释
注释的意思就是给自己写的代码一个解释的作用
注释用的好,以后回过头来看代码就容易看懂了,最主要的是别人看你的代码也更容易懂
注释是不通过编译的哟
单行注释:// 注释内容
多行注释:/… 注释内容…/
文本注释:/**… 注释内容…*/
基本数据类型:
byte:Java中最小的数据类型,在内存中占8位(bit),即1个字节,取值范围-128~127,默认值0
short:短整型,在内存中占16位,即2个字节,取值范围-32768~32717,默认值0
int:整型,用于存储整数,在内在中占32位,即4个字节,取值范围-2147483648~2147483647,默认值0
long:长整型,在内存中占64位,即8个字节-263~263-1,默认值0L
float:浮点型,在内存中占32位,即4个字节,用于存储带小数点的数字(与double的区别在于float类型有效小数点只有6~7位),默认值0
double:双精度浮点型,用于存储带有小数点的数字,在内存中占64位,即8个字节,默认值0
char:字符型,用于存储单个字符,占16位,即2个字节,取值范围0~65535,默认值为空
boolean:布尔类型,占1个字节,用于判断真或假(仅有两个值,即true、false),默认值false
引用数据类型:
数组
String:字符串型,用于存储一串字符
Java中的六种运算符:
· 算术运算符
· 赋值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
· 逻辑运算符
· 位运算符
· 三元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
+:加法运算,求操作数的和
-:减法运算,求操作数的差
*:乘法运算,求操作数的乘积
/:除法运算,求操作数的商
%:求余运算,求操作数相除的余数
++:自增,操作数自加1
–:自减,操作数自减1
赋值运算符:
=:将右边的值赋给左边,例:int a = 1;
+=:左右两边的和相加赋给左边,例:int a = 1; a+=2;结果a的值为3
-=:左边减去右边的差赋给左边,例:int a =5;a-=2;结果a的值为3
=:两边数值相乘的值赋给左边,例:int a = 2;a=2;结果a的值为4
/=:左边除以右边的值赋给左边,例:int a = 6;a/=2;结果a的值为3
%=:左边除以右边的余数赋给左边,例:int a =7;a%=2;结果a的值为1
关系运算符
>:大于,例:int a = 1;int b = 2;System.out.print(a > b);其结果为false
<:小于,例:int a = 1;int b = 2;System.out.print(a < b);其结果为true
>=:大于等于,例:int a = 1;int b = 2;System.out.print(a >= b);其结果为false
<=:小于等于,例:int a = 1;int b = 2;System.out.print(a <= b);其结果为true
==:等于,例:int a = 1;int b = 2;System.out.print(a == b);其结果为false
!=:不等于,例:int a = 1;int b = 2;System.out.print(a != b);其结果为true
其结果都是boolean类型,即要么是true要么是false
逻辑运算符
&&:与、并且(短路), 两个条件同时为真时,结果为真
||:或、或者(短路), 两个条件有一个为真时,结果即为真
!:非,(!+条件) 条件为真时,结果为假
Java中的数据类型转换
1:自动数据类型转换(放大转换)
满足自动数据类型转换条件:
1)两种类型要兼容:如数值类型(整型和浮点型)
2)目标类型大于源类型:例如int型数据可以自动转换为double类型
2:强制数据类型转换(缩小转换)
在变量前加上括号,在括号中指定要强制转换的类型
例:
double a = 40.9;
int b= (int)a;
注:强制转换会损失数值精度,例如double类型变量a,经强制转换为int类型后值变为40
作者:d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