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的所谓“配置文件”实质上就是人们已经耳熟能详的所谓系统“参数”(不明白当初的中文翻译为何弄得如此奇怪)。ORACLE中的配置文件或参数涉及两个过程:一是配置文件的本身定义(Definition);二是配置文件的应用设置(Setup)。
ORACLE系统的预定义配置文件数量虽达七、八千之多,但这些配置文件对于用户来说都是透明可见的,并不神秘。系统提供“配置文件”定义界面,供用户对配置文件的某些属性(甚至应用程序)进行调整或修改,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定义新的配置文件。如下图24所示配置文件的定义:
值得指出的是,系统预定义的“配置文件名”有一定命名规则(适用于大多数配置文件,少数例外),例如“MRP:忽略替代BOM/工艺路线”,前面的MRP是模块代码,代表属于哪个应用模块,后面的部分则是代表具体用途。这种“命名规则”使我们很容易查找到针对不同模块的相关参数。尽管系统预定义配置文件或参数的数量是如此之多,令人生畏,但归纳起来,可以发现按用途大致划分为三类:
一类是真正起到控制业务流程运作或事务处理方式的部分,这些参数就如人们通常所津津乐道的所谓“流程开关”;二类实际并不直接控制流程运作或事务处理,只是起到一个向表单上默认某些值的作用(这些默认过去的值,有些参与流程构建,有些仅起参考作用。用户在表单上还是可以修改的);三类是起到某些特殊控制作用,例如改变系统的某些工作方式、控制UI界面的颜色字体等等,通常与具体业务关系不大。所有参数中前两类占了绝大部分数量(其中第一类又占主要部分),第三类数量很少。而系统应用的难点与重点则是“第一类”、属于“流程开关”那部分参数。
ORACLE系统的配置文件的“设置”(Setup)非常方便灵活,组合起来的应用功能十分强大。系统的配置文件设置具有“结构层次性”,对于某一个具体的配置文件,系统允许最多可以在6个层级进行设置并发挥作用:地点层(系统安装)、应用产品(模块)、责任(自定义的责任)、服务器、组织(包括OU/INV等)、用户(自定义的用户)。具体能在上述6个层级中的哪些层级“可见、可设置”,取决于这些配置文件的原始定义的相关属性。并且实际应用程序访问时,将按照从“地点”逐步到“用户”由低到高的“优先级”顺序发挥作用。如下图25所示配置文件的设置:
最高优先级的“用户层”如果留空不赋值,则系统将默认上一层级(责任层)的值作为自己的值。逐级前移直至最低优先级的“地点层”,通常系统在安装后于“地点层”有初始化的默认值。尽管看起来配置文件数量有七八千,设置工作量巨大,但实际系统实施时,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好在使用系统安装时的默认初始值就能基本符合要求,故也并不十分困难可怕。企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希望系统能实现某种功能或希望系统流程能按某种方式运行等等情况,则通常首先应该基于系统配置文件的不同设置来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此外,系统对于配置文件提供了“系统”与“用户”两种“安全性”(权限)的控制功能,前者一般由系统维护人员(如管理员)进行控制,后者普通用户就直接可以作设置修改,例如“UI界面的颜色、字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