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

        按照我们一贯的经验,在Windows系统中如果使用率达到80%以上,那么你肯定不敢再运行大程序了,因为系统会很不流畅!

分析一:

        因为在内存紧缺的情况下,系统会使用交换分区(虚拟内存),频繁地从磁盘上换入换出内存页,而大家都知道硬盘的读写速度和内存的读写不是一个级别的,因此会极大地影响系统的性能,进而影响使用感受。

场景二:

        当我们使用Linux 系统时,经常发现内存占用率很高,哪怕没开几个应用。

分析二:

        乍一看,Linux系统吃掉我们的内存,但其实这也正是其内存管理的特点。你可以通过free命令看到内存空间的详细使用情况。尤其需要大家关注的就是buffer/cache 。事实上,Linux 内存管理做了很多精心的设计,除了对dentry进行缓存(用于VFS,加速文件路径名到inode的转换),还采取了两种主要Cache方式: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目的就是为了提升磁盘IO的性能。从低速的块设备上读取数据会暂时保存在内存中,即使数据在当时已经不再需要了,但在应用程序下一次访问该数据时,它可以从内存中直接读取,从而绕开低速的块设备,从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而Linux会充分利用这些空闲的内存,设计思想是内存空闲还不如拿来多缓存一些数据,等下次程序再次访问这些数据速度就快了,而如果程序要使用内存而系统中内存又不足时,这时不是使用交换分区,而是快速回收部分缓存,将它们留给用户程序使用。

        因此,可以看出,buffers/cached真是百益而无一害,真正的坏处可能让用户产生一种错觉——Linux耗内存!其实不然,Linux并没有吃掉你的内存,只要还未使用到交换分区,你的内存所剩无几时,你应该感到庆幸,因为Linux缓存了大量的数据,也许下一次你就从中受益。

思考:

如何用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上面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