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hystrix中,其实最核心的一个功能就是资源隔离,就是将多个依赖服务的调用分别隔离到各个资源的内部,避免因为依赖服务的失败或者延迟,导致服务所有的线程资源花费在这个伤害,继而导致服务崩塌。
线程池隔离和信号量隔离
hystrix中主要有两种资源隔离的技术:线程池隔离和信号量隔离。
使用场景:
线程池隔离技术:大部分的场景下其实都适合用这种技术,对于依赖服务的调用以及访问;能解决场景的timeout的场景,可以避免调用线程阻塞住。
信号量隔离技术:
通常是针对超大并发量的场景,每个服务实例的QPS都非常高,如果用线程池,可能撑不住那么高的并发,如果要撑住,可能要耗费大量的线程资源,那么就是用信号量,来进行限流保护。
也就是说适合你的访问不依赖于外部服务,而只是访问内部的一些复杂的业务逻辑,由于他是内部访问,不存在timeout的问题,适合比较复杂逻辑的业务代码,防止大量的线程被这些逻辑给卡死,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区别:
线程池隔离技术,不是去控制web容器的线程,而是使用了线程池隔离技术,控制的是web容器中线程的执行,而非web容器本身的线程。
和信号量隔离有什么区别呢?比如说是一个容量为20的线程池和信号量个数,线程池其实是用自己的线程去调用web容器,而信号量隔离是直接让web容器的线程直接去调用依赖服务;前者会抛出异常,web容器的执行线程中可以捕获到,然后做进一步的处理。 而后者是直接返回。
资源隔离的相关概念
对于每一个command来说,其实都可以设置自己的名称,并且设置自己的分组command group。
command group:非常重要的概念,默认情况下,就是通过command group来定义一个线程池的,而且还会通过command group来聚合一些监控和报警信息;同一个command group中的请求,都会进入同一个线程池中。
command线程池
threadpool key代表了一个HystrixThreadPool,用来进行统一监控,统计,缓存;默认的threadpool key就是command group名称;每个command都会跟它的threadpool key对应的threadpool绑定在一起,如果不想直接用command group,也可手动设置threadpool name。
command threadpool VS command group VS command key
command key:代表了一类command,一般来说,抽象成底层的依赖服务的其中一个接口.
command group:代表了某一个底层的依赖服务,一个依赖服务可能会暴露出来多个接口,每个接口就是一个command key;在逻辑上去组织起来一堆command key的调用,统计信息,成功次数,timeout超时次数,失败次数,可以看到某一个服务整体的一些访问情况
command threadpool :一般来说,推荐是根据一个服务去划分出一个线程池,command key默认都是属于同一个线程池的.
一般来说,command group是对应一个服务,多个command key对应该服务的多个接口,多个接口的调用共享同一个线程池;如下图:
当然如果说commandkey 需要用自己的线程池,也是可以自行定义。
coreSize
设置线程池的大小,默认是10
queueSizeRejectionThreshold
控制queue满后reject的容量,maxQueueSize不允许热修改,因此提供这个参数可以热修改,控制队列的最大大小;HystrixCommand在提交到线程池之前,其实会先进入一个队列中,这个队列满了之后,才会reject。这个机制其实跟之前的说的线程池的工作原理非常的相近。
execution.isolation.semaphore.maxConcurrentRequests:
设置使用SEMAPHORE隔离策略的时候,允许访问的最大并发量,超过这个最大并发量,请求直接被re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