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service
• Service可以看作是一组提供相同服务的Pod对外的访问接口。借助Service,应用可以方便地实现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
• service默认只支持4层负载均衡能力,没有7层功能。(可以通过Ingress实现)
• service的类型:
• ClusterIP:默认值,k8s系统给service自动分配的虚拟IP,只能在集群内部访问。
• NodePort:将Service通过指定的Node上的端口暴露给外部,访问任意一个
NodeIP:nodePort都将路由到ClusterIP。
• LoadBalancer:在 NodePort 的基础上,借助 cloud provider 创建一个外部的负载均
衡器,并将请求转发到 <NodeIP>:NodePort,此模式只能在云服务器上使用。
• ExternalName:将服务通过 DNS CNAME 记录方式转发到指定的域名(通过
spec.externlName 设定)。
2. Service的三种工作方式:
第一种: 是Userspace方式
如下图描述, Client Pod要访问Server Pod时,它先将请求发给本机内核空间中的service规则,由它再将请求,
转给监听在指定套接字上的kube-proxy,kube-proxy处理完请求,并分发请求到指定Server Pod后,再将请求
递交给内核空间中的service,由service将请求转给指定的Server Pod。
由于其需要来回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交互通信,因此效率很差,接着就有了第二种方式.
第二种: iptables模型
此工作方式是直接由内核中的iptables规则,接受Client Pod的请求,并处理完成后,直接转发给指定ServerPod.
第三种: ipvs模型
它是直接有内核中的ipvs规则来接受Client Pod请求,并处理该请求,再有内核封包后,直接发给指定的Server Pod。
以上不论哪种,kube-proxy都通过watch的方式监控着kube-APIServer写入etcd中关于Pod的最新状态信息,
它一旦检查到一个Pod资源被删除了 或 新建,它将立即将这些变化,反应再iptables 或 ipvs规则中,以便
iptables和ipvs在调度Clinet Pod请求到Server Pod时,不会出现Server Pod不存在的情况。
自k8s1.1以后,service默认使用ipvs规则,若ipvs没有被激活,则降级使用iptables规则. 但在1.1以前,service使用的模式默认为userspace.
IPVS模式的service(ClusterIP)
master主机上安装
修改 ipvs模式
使其生效
我们输入ip addr 发现多一个接口
Headless Service 无头服务(ClusterIP)
我们有没有考虑一个问题 一个端口对应一个服务 万一不够分怎么办 以下方法可以解决
nodeport 范围是30000————32767
我们把nodeport修改为33333 我们运行会有什么情况?
我们根据下图发现如果范围超过根本就运行不了
修改文件把范围变大
再次启动svc2.yaml 发现启动成功 端口33333
从外部暴露(LoadBal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