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类不是在一个java源文件中编写两个平行的类,而是在一个类的内部再定义一个类。

    我们把外边的类称为外部类,在其内部的称为内部类。

    一、为什么使用内部类            

        使用内部类最吸引人的原因是:每个内部类都能独立地继承一个接口的实现,所以无论外围类是否已经继承了某个接口的实现,对于内部类都没有影响,所以使用内部类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能够非常好的解决多重继承的问题,使用内部类还能为我们带来以下特性:

    1、内部类可以使用多个实例,每个实例都有自己的状态信息,并且与其他外围对象的信息相互独立。

    2、在单个外围类中,可以让多个内部类以不同的方式实现同一个接口,或者继承同一个类。

    3、创建内部类对象的时刻并不依赖于外围类对象的创建。

    4、内部类没有令人迷惑的“is-a”关系,他就是一个独立的实体。

    5、内部类提供了更好的封装,除了该外围类,其他类都不能访问。


    二、内部类分为四种

        成员内部类、静态内部类、局部内部类、匿名内部类

    1、成员内部类(实例内部类、非静态内部类)

        注:成员内部类中不能写静态属性和方法

    public class OutterClass{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atic int age;
        
        public static void go(){}
        
        public class InnerClass{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OutterClass.this.name);
                System.out.println(age);
            }
        }
    }

    1)InnerClass相当于OutterClass的一个成员变量的位置,所以InnerClass可以使用任意访问控制符,如public、protected、private。

    2)InnerClass中的show()方法可以直接访问OutterClass类中的数据,而不受访问控制符的影响。

    3)定义了成员内部类后,必须使用外部类对象来创建内部类对象,而不能直接new一个内部类对象。语法如下:

       外部类.内部类  对象名 = 外部类对象.new 内部类();

       注意看清楚,是外部类的对象去创建,也就是用“外部内对象名.new”,而不是“外部类名.new”

    4)编译上面的程序会产生两个class文件,OutterClass.class和OutterClass$InnerClass.class。

    5)成员内部类中不能存在任何static的变量和方法,可以定义常量。    

        a)因为非静态内部类(局部内部类)是要依赖于外部类的实例,而静态变量和方法是不依赖于对象的,仅与类相关。简而言之,在加载静态类时,根本没有外部类,所以在非静态类中不能定义静态域或方法,编译不通过。

         b)常量是在编译器就确定的,放到常量池了。

    注意:

        1、外部类是不能直接使用内部类的成员和方法的,可以先创建内部类的对象,然后通过内部类的对象来访问其成员。

        2、如果外部类和内部类具有相同的成员变量或方法,内部类默认访问自己的成员变量或方法,如果要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或方法,可以使用关键字this,即“外部类.this.变量名”。

                              

    2、静态内部类

        注:静态内部类中可以写静态属性和静态方法

    public class StaticOutterClass{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atic int num;
        
        public void say(){}
        public static void go(){}
        
        public static class StaticInnerClass{}
    }

        1、静态内部类不能直接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成员,但可以通过new外部类的方式,通过外部类的对象来访问。

        2、如果外部类的静态成员与内部类的成员名称相同,可通过“类名.静态成员”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

             如果外部类的静态成员与内部类的成员名称不相同,可以直接调用外部类的静态成员。

        3、创建静态内部类的对象时,不需要外部类的对象,如果是在外部类里面可以直接创建“  内部类  对象名 = new 内部类();”,但是如果实在与外部类同级的其他类中创建语法是这样的“外部类.内部类 对象名 =  new 外部类.内部类();”,这一点是和成员内部类对象的创建不一样的。


    3、局部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是在一个方法内部申明的一个类,所以也被称为方法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中可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及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局部内部类就像是方法里面的一个局部变量一样,是不能有public、protected、private以及static修饰符的。

        局部内部类中如果要访问该内部类所在方法中的局部变量,那么这个局部变量就必须是final修饰的。原因如下:

        当方法被调用运行完毕之后,局部变量已经消亡了,但是内部类对象可能还存在,此时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内部类要访问一个不存在的局部变量,岂不是很尴尬。但是使用final修饰符不仅会保持对象的引用不会改变,而且编译器还会持续维护这个对象在回调方法中的生命周期。局部内部类并不是直接调用方法传进来的参数,而是内部类将传进来的参数通过自己的构造器被分到了自己的内部,自己的内部方法调用的实际是自己的属性而不是外部类方法的参数。

        public class LocalOutterClass{
           private String name = "outName";
           private static int age = 100;
            
           public static void go(){}
            
           public void test(final int j){
              final int i = 10;
              
              class LocalInnerClass{
                  private String name = "innerName";
                  private int age = 1;
                  
                  public void say(){
                      System.out.println(name);
                      System.out.println(this.name);
                      System.out.println(LocalInnerClass.this.name);
                      
                      System.out.println(LocalOutterClass.this.name);
                      System.out.println(LocalOUtterClass.age);
                      
                      LocalOUtterClass.this.say();
                      Test.go();
                      
                      System.out.println(i);
                      System.out.println(j);  
                  }
              }
             LocalInnerClass lic  = new LocalInnerClass();
             lic.sa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 t = new Test();
               t.test(1000);
           }
        }
        
        /*
            运行结果
            innerName
            innerName
            innerName
            LocalOutterClass
            100
            10
            1000
        
        */


    4、匿名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是最常用的一种内部类

        1)匿名内部类需要依托于其他类后者接口来创建

            如果依托的是类,那么创建出来的匿名内部类就默认是这个类的子类

            如果依托的是接口,那么创建出来的匿名内部类就默认是这个接口的实现类

        2)匿名内部类的申明必须是在使用new关键字的时候

            匿名内部类的申明及创建对象必须一气呵成,并且之后不能反复使用,因为没有名字

            例如:

                    A是一个类

                     A a = new A(){

                            //  实现A中的抽象方法或者重写A中的普通方法

                    };

                注:这个大括号里面其实就是这个内部类的代码,只不过是申明该内部类的同时就要new创建了其对象,并且不能反复使用,因为没有名字。

            例如:

                    B是一个接口

                    B b = new B(){

                            //  实现B中的抽象方法

                    };

        3)匿名内部类除了依托于类或接口之外,不能指定继承或者实现其它类或接口,同时也不能被其他类所继承,因为没有名字。

        4)匿名内部类中,我们不能写出其构造器,因为没有名字。

        5)匿名内部类中,除了重写上面的方法外,一般不会再写其他独有的方法,因为从外部不能直接调用到(间接可以调用)。

        6)匿名内部类中不能存在任何的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方法


    以上博文是作者自己学习整理,期间参考了牛客网https://www.nowcoder.com/test/question/done?tid=11549636&qid=5120#summary的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