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的出现

在软件开发早期,大部分服务都是单体应用,像很多第三方集成也都是sdk接入,而且硬件资源很贵,所以一个软件其中包含的代码非常多,不便维护,并且在发布的时候,编译就需要很长时间,而且很多小的改动就要发布一整个的软件,并且当软件规模越来越大的时候,很多团队维护这个单体应用,不论从测试,还是发布都是非常不方便的。
这时候就出现了微服务,但是还没有到架构层级。首先,出现了很多概念,比如说rpc,restful,等等。很多服务之间已经可以根据这种协议来进行数据交互,在软件解耦合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后期dubbo,thrift,spring cloud,grpc这些框架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单体应用的问题。这些框架不仅解决了解耦合的问题,也提供了统一管理的这种概念,比如利用注册中心做服务发现,解决了点对点ip地址维护复杂等问题。

微服务架构解决的问题

很多人对微服务架构的理解是解决单体访问速度慢的问题的,这样其实是大错特错的,访问速度慢有很多问题,比如高并发,数据量大查询慢等等,这些并不是说用了微服务架构就能解决的问题。
微服务架构的出现,一是解决了团队工作配合的问题,各个团队之间不再具有高度耦合性,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模块,不会出现一个问题影响全局这种情况。其次,微服务带来的应该是稳定,而不是更快,某个服务挂了不会影响全局,部署方式也更加灵活,服务之间低耦合,服务之内高内聚,针对微服务做内存,cpu等优化会更具有针对性。

微服务架构会带来的问题

当然了,凡事都有两面性,将单体拆分为微服务一定会带来一些问题,毕竟单体之间都在一个进程内,改为微服务以后就会出现网络问题,如果曾经对进程内部做过很多优化,做成微服务以后,就会将这些问题与网络关联起来,像分布式锁,分布式事务,负载均衡,由于服务器变多了,运维的压力也就上来了,除了这些,线上环境千变万化,还有很多问题都是我们不能预估的。

微服务架构的设计

由于现在互联网的兴起,很多线上产品压力都是很大的,不论从流量,稳定性各个方面都会有,微服务架构设计不可避免,我觉得从设计上,减少分布式事务和锁的出现是设计的第一要素,要让服务之间耦合变低,如果有这些需求,那这就不能作为一个高并发的系统,要做限流等工作,服务稳定是第一位的,还可以借鉴数据库分库分表的思想去以领域的方式划分服务,减少接口的无用访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