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物理对象的数字化镜像,描述物理对象在现实世界中的变化,模拟物理对象在现实环境中行为和影响,以实现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趋势预测和综合优化。

为了构建数字化镜像并实现上述目标,需要IOT、建模、仿真等基础支撑技术通过平台化的架构进行融合,搭建从物理世界到孪生空间的信息交互闭环。整体来看,一个完成的数字孪生系统应包含以下四个实体层级:

一是数据采集与控制实体,主要涵盖感知、控制、标识等技术,承担孪生体与物理对象间上行感知数据的采集和下行控制指令的执行。

二是核心实体,依托通用支撑技术,实现模型构建与融合、数据集成、仿真分析、系统扩展等功能,是生成孪生体并拓展应用的主要载体。

三是用户实体,主要以可视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主,承担人机交互的职能。

四是跨域实体,承担各实体层级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安全保障职能。

数字孪生技术架构主要包括四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字孪生技术框架_物理对象

基础技术:感知

感知是数字孪生体系架构中的底层基础,在一个完备的数字孪生系统中,对运行环境和数字孪生组成部件自身状态数据的获取,是实现物理对象与其数字孪生系统间全要素、全业务、全流程精准映射与实时交互的重要一环。因此,数字孪生体系对感知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为了建立全域全时段的物联感知体系,并实现物理对象运行态势的多维度、多层次精准监测,感知技术不但需要更精确可靠的物理测量技术,还需考虑感知数据间的协同交互,明确物体在全域的空间位置及唯一标识,并确保设备可信可控。

基础技术:网络

网络是数字孪生体系架构的基础设施,在数字孪生系统中,网络可以对物理运行环境和数字孪生组成部件自身信息交互进行实时传输,是实现物理对象与其数字孪生系统间实时交互、相互影响的前提。网络既可以为数字孪生系统的状态数据提供增强能力的传输基础,满足业务对超低时延、高可靠、精同步、高并发等关键特性的演进需求,也可以助推物理网络自身实现高效率创新,有效降低网络传输设施的部署成本和运营效率。

伴随物联网技术的兴起,通信模式不断更新,网络承载的业务类型、网络所服务的对象、连接到网络的设备类型等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要求网络具有较高灵活性;同时,伴随移动网络深入楼宇、医院、商超、工业园区等场景,物理运行环境对确定性数据传输、广泛的设备信息采集、高速率数据上传、极限数量设备连接等需求愈加强烈,这也相应要求物理运行环境必须打破以前“黑盒”和“盲哑”的状态,让现场设备、机器和系统能够更加透明和智能。因此,数字孪生体系架构需要更加丰富和强大的网络接入技术,以实现物理网络的极简化和智慧化运维。

关键技术:建模

数字孪生的建模是将物理世界的对象数字化和模型化的过程。通过建模将物理对象表达为计算机和网络所能识别的数字模型,对物理世界或问题的理解进行简化和模型化。数字孪生建模需要完成从多领域多学科角度模型融合以实现物理对象各领域特征的全面刻画,建模后的虚拟对象会表征实体对象的状态、模拟实体对象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分析物理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建立物理对象的数字化建模技术是实现数字孪生的源头和核心技术,也是“数字化”阶段的核心。而模型实现方法研究主要涉及建模语言和模型开发工具等,关注如何从技术上实现数字孪生模型。在模型实现方法上,相关技术方法和工具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当前,数字孪生建模语言主要有Modelica、AutomationML、UML、SysML及XML等。一些模型采用通用建模工具如CAD等开发,更多模型的开发是基于专用建模工具如FlexSim和Qfsm等。

关键技术:仿真

数字孪生体系中的仿真作为一种在线数字仿真技术,将包含了确定性规律和完整机理的模型转化成软件的方式来模拟物理世界。只要模型正确,并拥有了完整的输入信息和环境数据,就可以基本正确地反映物理世界的特性和参数,验证和确认对物理世界或问题理解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从仿真的视角,数字孪生技术中的仿真属于一种在线数字仿真技术,可以将数字孪生理解为:针对物理实体建立相对应的虚拟模型,并模拟物理实体在真实环境下的行为。和传统的仿真技术相比,更强调物理系统和信息系统之间的虚实共融和实时交互,是作贯穿全生命周期的高频次并不断循环迭代的仿真过程。因此仿真技术不再仅仅用于降低测试成本,通过打造数字孪生,仿真技术的应用将扩展到各个运营领域,甚至涵盖产品的健康管理、远程诊断、智能维护、共享服务等应用。基于数字孪生可对物理对象通过模型进行分析、预测、诊断、训练等(即仿真),并将仿真结果反馈给物理对象,从而帮助对物理对象进行优化和决策。因此仿真技术是创建和运行数字孪生体、保证数字孪生体与对应物理实体实现有效闭环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