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Q使用场景介绍

mq(message queue),是分布式系统的重要组件,主要解决异步消息,应用解耦,消峰等问题。从而实现高可用,高性能,可伸缩和最终一致性的架构。

使用较多的mq有:activeMQ,rabbitMQ,Kafka,metaMQ。

  • 异步消息处理
    可以将一些非核心流程,如日志,短信,邮件等,通过MQ的方式异步去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缩短主流程的响应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 应用解耦合
    商品服务和订单服务之间。用户下单后,订单服务会通知商品服务。不使用MQ的情况是订单服务调用商品服务的接口,这样订单服务和商品服务之间是耦合的;使用MQ,订单服务完成持久化处理,将消息写入MQ消息队列中,返回用户订单下单成功,商品服务来订阅这个下单的消息,采用拉或推的方式获得下单信息,商品服务根据商品下单信息进行商品库存信息修改,这样当下单时商品服务不可用时,也不影响正常下单,这就完成了订单服务和商品服务之间的解耦。
  • 流量消峰
    秒杀活动流量过大,导致流量暴增,最终可能导致应用挂掉。一般会在应用前端加入消息队列来控制活动人数,假如消息队列超过最大数量,应该直接抛弃用户请求或者跳转到错误页面。秒杀业务根据消息队列中的请求信息在做后续的业务处理。比如在抢购时,可能一下子过来了10万个请求,但MQ只接受前100个用户的请求,超过100个不接收了。这样就成功限制了用户请求

JMS消息模型

JMS百度百科给出的概述:
JMS即Java消息服务(Java Message Service)应用程序接口,是一个Java平台中关于面向消息中间件(MOM)的API,用于在两个应用程序之间,或分布式系统中发送消息,进行异步通信。Java消息服务是一个与具体平台无关的API,绝大多数MOM提供商都对JMS提供支持。

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两个应用程序之间需要进行通信,我们使用一个JMS服务,进行中间的转发,通过JMS 的使用,我们可以解除两个程序之间的耦合。

p2p虽然可能有n个客户端在队列中侦听消息,但只有一个可以读取到消息,之后消息将不存在,其他人没法读取.publish/substrib 则可以理解为一对多。

Point-to-Point 点对点模型

p2p: 消息队列(Queue)、发送者(Sender)、接收者(Receiver)。每个消息都被发送到一个特定的队 列,接收者从队列中获取消息。队列保留着消息,直到它们被消费或超时 。

特点:

  1. 每个消息只有一个消费者 (Consumer)(即一旦被消费,消息就不再在消息队列中);
  2. 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在时间上没有依赖性 ,也就是说当发送者发送了消息之后,不管接收者有没有正在运行,它不会影响到消息被发送到队列。
  3. 接收者在成功接收消息之后需向队列应答成功。

如果你希望发送的每个消息都应该被成功处理 的话,那么你需要P2P模型。

Pub/Sub模式

Pub/Sub: 主题(Topic)、发布者(Publisher)、订阅者(Subscriber)。客户端将消息发送到主题。多个发布者将消息发送到Topic,系统 将这些消息传递给多个订阅者。

特点:

  1. 每个消息可以有多个消费者
  2. 发布者和订阅者之间有时间上的依赖性 。针对某个主题(Topic)的订阅者,它必须创建一个订阅之后,才能消费发布者的消息,而且,为了消费消息,订阅者 必须保持运行的状态。 当然,为了缓和这种严格的时间相关性,JMS允许订阅者创建一个可持久化的订阅。这样,即使订阅者没有被激活(运行),它也能接收到发布者的消息。

如果你希望发送的消息可以不被做任何处理、或者被一个消费者处理、或者可以被多个消费者处理 的话,那么可以采用Pub/Sub模型(也就是说发布者不关心有多少侦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