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讲解一下,缓存的原理:

缓存存在一个hash表中,通过查询SQL,查询数据库,客户端协议等作为key,在判断命中前,

命中条件:

1)mysql不会解析SQL,而是使用SQL去查询缓存,

2)SQL上的任何字符的不同,如空格,注释,都会导致缓存不命中。

3)如果查询有不确定的数据like now(),current_date(),

4)那么查询完成后结果者不会被缓存,包含不确定的数的是不会放置到缓存中。

5)当某个表正在写入数据,则这个表的缓存(命中缓存,缓存写入等)将会处于失效状态,在Innodb中,如果某个事务修改了这张表,则这个表的缓存在事务提交前都会处于失效状态,在这个事务提交前,这个表的相关查询都无法被缓存。

2,缓存的内存管理

缓存会在内存中开辟一块内存(query_cache_size)来维护缓存数据,其中大概有40K的空间是用来维护缓存数据的元数据的,例如空间内存,例如空间内存,数据表和查询结果映射,SQL和查询结果映射的。

mysql将这个大内存块分为小内存块(query_cache_min_res_unit),每个小块中存储自身的类型、大小和查询结果数据,还有前后内存块的指针。

mysql需要设置单个小存储块大小,在SQL查询开始(还未得到结果)时就去申请一块内存空间,所以即使你的缓存数据没有达到这个大小也需要这个大小的数据块去保存(like linux filesystem’s block)。如果超出这个内存块的大小,则需要再申请一个内存块。当查询完成发现申请的内存有富余,则会将富余的内存空间是放点,这就会造成内存碎片的问题,

3,怎样开启缓存



show variables like "%query_cache_type%"





mysql 判断是否在当天时间内 mysql判断时间大小_mysql 判断大小


1) OFF: 关闭

2) ON: 总是打开

3) DEMAND: 只有明确写了SQL_CACHE的查询才会吸入缓存

查看相关配置:


mysql 判断是否在当天时间内 mysql判断时间大小_mysql 判断大小_02


  1. query_cache_size: 缓存使用的总内存空间大小,单位是字节,这个值必须是1024的整数倍,否则MySQL实际分配可能跟这个数值不同(感觉这个应该跟文件系统的blcok大小有关)
  2.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分配内存块时的最小单位大小
  3. query_cache_limit: MySQL能够缓存的最大结果,如果超出,则增加 Qcache_not_cached的值,并删除查询结果
  4. query_cache_wlock_invalidate: 如果某个数据表被锁住,是否仍然从缓存中返回数据,默认是OFF,表示仍然可以返回

Qcache_free_blocks: 缓存池中空闲块的个数

Qcache_free_memory: 缓存中空闲内存量

Qcache_hits: 缓存命中次数

Qcache_inserts: 缓存写入次数

Qcache_lowmen_prunes: 因内存不足删除缓存次数

Qcache_not_cached: 查询未被缓存次数,例如查询结果超出缓存块大小,查询中包含可变函数等

Qcache_queries_in_cache: 当前缓存中缓存的SQL数量

Qcache_total_blocks: 缓存总block数

缓存堆积带来的影响:

解决方案:减少碎片化;

  1. 选择合适的block大小
  2. 使用 FLUSH QUERY CACHE 命令整理碎片.这个命令在整理缓存期间,会导致其他连接无法使用查询缓存
    PS: 清空缓存的命令式 RESET QUERY CACHE

然后看一个很经典的例子:


mysql 判断是否在当天时间内 mysql判断时间大小_数据_03


这里这条sql很明显加入了缓存并且缓存已经命中,而下面就没有,这里证明这点:

SQL上的任何字符的不同,如空格,注释,都会导致缓存不命中。


mysql 判断是否在当天时间内 mysql判断时间大小_缓存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