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序列化

Java序列化其实是由Java序列接口提供框架将对象转换成字节序列,而反序列则是将字节序列重新转换成对象的过程。

序列化本身其实是一个“持久化”的过程,通常情况下Java的对象都存活在内存中,而序列化后可以以字节序列的形式保存在物理存储设备上。

如何实现序列化呢

通常情况下一个类只要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那么它的对象就可以被序列化,生成默认的序列化格式。例如对son 类实现序列化的定义声明:

public class son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下面是son类,只有一个变量,在默认构造参数中被赋值,并且输出一句类名到控制台上:

public class son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int b;
public son(){
b=2222;
System.out.println("son");
}
}

再测试的主函数中,我们创建要保存的文件,打开文件输入/输出流,然后用对象输入/输出流把它包装起来,接下来就可以通过调用writeObject/readObject来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对象: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File relative= new File("demo/");
if(!relative.exists()){
relative.mkdirs();
}
File file=new File(relative,"serial.out");
if(!file.exists()){
try {
file.createNewFile();
} catch (IO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 son son1=new son();
// ObjectOutputStream oos=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file));
// oos.writeObject(son1);
// oos.flush();
// oos.close();
// System.out.println("done");
ObjectInputStream ois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file));
son son2=(son)ois.readObject();
System.out.println(son2);
System.out.println(son2.b);
ois.close();
}

上面就是简单的序列化,但是序列化本身还有一些头疼的事情。有这样几点:

序列化其实是在保存对象的状态,所以static修饰的静态的域不会被保存,static修饰的对象是类的状态,即使在该对象中被修改过,依然不会被序列化保存。

在序列化时,不仅会序列化对象本身,还会对该对象引用的其他对象也进行序列化,所以要求这些对象也是可序列对象。

如果是一个子类实现了序列化接口,但是它继承的父类没有实现,那么父类不会被序列化,而是在子类被反序列化时,递归调用父类默认的无参构造函数。所以在子类中修改了父类引用的对象值,反序列后,该对象的值不会是修改后的,而是在父类的无参构造函数中赋予的值,如果没有赋值,则是初始化为默认值。而如果父类中没有无参构造函数,将会抛出异常:InvalidClassException

序列化ID问题。在进行反序列化时,会对字节流中的serialVersionUID与本地的实体类的serialVersionUID进行比较,如果一致才能反序列化成功,否则会报错。而serialVersionUID默认情况下是根据类名、接口名、成员方法及属性等来生成一个64位的哈希字段,如果不想根据编译来划分版本,就可以显示定义一个serialVersionUID来兼容以前编译的版本: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1L;

针对第三个问题这里我们再看一个父类没有实现序列化的情况:

下面是parent类:

public class parent{
int a;
public parent(){
System.out.println("parent");
a=111;
}
}

对son类也稍作修改:

public class son extends paren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int b;
transient int tmp=100;
public son(){
a=222;
b=2222;
System.out.println("son");
}
}

父类很简单,不实现Serializable接口,有一个变量a,在无参构造函数中赋值,并且输出类名。

在son类中稍作修改,对父类的变量a赋新值。

在son类中还添加了一个tmp变量,被transient修饰,所有被transient修饰的对象都不会被默认序列化,只能自己定义序列化的细节。(再以后的文章中讨论)

main函数,多添加两句打印输出语句: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ArrayList a=new ArrayList();
File relative= new File("demo/");
if(!relative.exists()){
relative.mkdirs();
}
File file=new File(relative,"serial.txt");
if(!file.exists()){
try {
file.createNewFile();
} catch (IO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
// son son1=new son();
// ObjectOutputStream oos= new ObjectOutputStream(new FileOutputStream(file));
// oos.writeObject(son1);
// oos.flush();
// oos.close();
// System.out.println("done");
ObjectInputStream ois =new ObjectInputStream(new FileInputStream(file));
son son2=(son)ois.readObject();
System.out.println(son2); //打印对象名
System.out.println(son2.a); //打印反序列后引用父类变量的值
System.out.println(son2.b);
ois.close();
}
}

测试结果

我们看在第一次序列化写入文件的情况下控制台的输出:

parent

son

done

在实例化son类的过程中先递归调用了父类无参构造函数,然后才是son类中的构造函数,在最后序列化成功后输出done,程序结束。

下面是反序列化时的输出:

parent

son@5c647e05

111

2222

可以看到反序列的过程中首先调用了父类的无参构造函数,接着打印了反序列后的对象名(同程序中如果直接序列化然后立马反序列,可以看到两个对象哈希值是不同的,这里没有比较),然后输出了父类中的变量a,可以看到值为111,不是在son的构造函数中赋值的222,证明对父类范围内的对象做修改没有用。最后变量b的输出正确。

最后

可以看到,序列化和继承之间有一些矛盾,同时序列化将类中私有域也序列化输出,破坏了类的封闭性。所以设计类的时候尽量不实现序列化,同时如果该类会被广泛继承,而继承后的子类可能要序列化,那么该类要提供一个无参构造函数,并且在该构造函数中给对象赋值。

并且,默认序列化并不能满足所有场景和需求,后面的文章我们会认识一下定制序列化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