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1.通信子网(数据通信)

1.2.资源子网(数据处理)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3.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4.1.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

4.2.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二.物理层

1.通信基础

1.3.速率(数据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1.4.奈奎斯特定理: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2Wlog2V(单位为b/s)

1.5.香农定理(带宽受限且有噪声干扰):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Wlog2(1+S/N) 单位为b/s

1.6.数据编码

1.7.数据交换方式

2.数据:传送信息的实体

3.传输介质

3.1.导向传输介质

3.2.非导向传输介质

4.物理层设备

三.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1.1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1.2.链路管理

1.3.帧定界、帧同步和透明传输

1.4.流量控制(点到点):限制发送方的数据流量,使其发送速率不超过接收方的接收能力

1.5.差错控制

2.组帧

3.差错控制

3.1.检错编码

3.2.纠错编码

4.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4.1.流量控制(停止-等待协议和滑动窗口协议)

4.2.可靠传输机制

5.介质访问控制

5.1.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5.2.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5.3.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6.局域网(LAN)

6.1.局域网特性

6.2.以太网

6.3.无线局域网

6.4.虚拟局域网(VLAN,IEEE802.ac)

7.广域网(WAN)

7.1.PPP协议(面向字节)

7.2.HDLC协议:采用比特填充 的首尾标志法

8.数据链路层设备

四.网络层

1.网络层的功能

2.路由算法

2.1.静态路由算法2.2.动态路由算法

2.3.层次路由

3.IPv4

3.1IPv4分组

3.2.IPv4地址与NAT

3.3.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CIDR

3.4.ARP、DHCP与ICMP

4.IPv6(128位)

5.路由协议

6.IP组播:仅应用于UDP,主机使用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加入协议组播组。

7.网络层设备

五.传输层

1.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1.1.传输层的功能

1.2.传输层的寻址与端口

2.UDP协议

3.TCP协议

3.1.TCP的连接管理

3.2.TCP的可靠传输

3.3.TCP流量控制

3.4.TCP拥塞控制

六.应用层

1.网络应用模型

2.域名系统(DNS)

3.文件传输协议(FTP)

4.电子邮件

5.万维网(WWW)


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1.通信子网(数据通信)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1.2.资源子网(数据处理)

  • 会话层
  • 表示层
  • 应用层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数据通信
  • 资源共享
  • 分布式处理
  • 提高可靠性
  • 负载均衡

3.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带宽: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

(2)时延

  • 发送时延:=分组长度/信道宽度(发送速率)
  •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3)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信道带宽

(4)往返时延

(5)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6)速率:数据传输速率

(7)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的时间/(有+无)数据通过的时间

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4.1.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

关于 网络架构 文章 梳理网络架构_计算机网络

  • 协议:规则的集合,是水平的。
  • 接口:同一结点内相邻两层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 服务:指下层为紧邻的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是垂直的。

4.2.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1)OSI参考模型

  • 物理层:传输单位是比特
  • 数据链路层:传输单位是帧
  • 网络层: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 传输层:传输单位是报文段(TCP)、用户数据报(UDP)
  • 会话层:各进程之间进行会话
  • 表示层: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 应用层:是用户与网络的界面

(2)TCP/IP模型

  • 网络接口层
  • 网际层
  • 传输层
  • 应用层

二.物理层

1.通信基础

1.1码元:数据通信中数字信号的计量单位

1.2.数据通信系统

  • 信源:产生和发送数据的源头
  • 信宿:接收数据的终点
  • 信道:信号的传输媒介

传送模拟信号的模拟信道(宽带传输)
传送数字信号的数字信道(基带传输)

(1)按传输信号形式 

  • 无线信道
  • 有线信道

(2) 按传输介质

(3)从通信双方的交互方式

  • 单向通信(只有一方通信,仅需一条信道)
  • 半双工通信(任何一方都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消息)
  • 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同时发送和接收消息)

1.3.速率(数据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  码元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所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为波特)
  •  信息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码元个数(单位为比特/秒)

1.4.奈奎斯特定理:理想低通信道下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2Wlog2V(单位为b/s)

1.5.香农定理(带宽受限且有噪声干扰):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Wlog2(1+S/N) 单位为b/s

1.6.数据编码

  • 归零编码
  • 非归零编码
  • 反向非归零编码
  • 曼切斯特编码(以太网的编码方式)
  • 差分曼切斯特编码
  • 4B/5B编码

1.7.数据交换方式

  • 电路交换: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
  • 报文交换:存储转发(单位为报文)
  • 分组交换:存储转发
  1. 数据报方式(提供无连接服务)
  2. 虚电路方式(提供可靠的连接)

2.数据:传送信息的实体

  • 串行传输
  • 并行传输

3.传输介质

3.1.导向传输介质

(1)双绞线

  • 屏蔽双绞线(STP)
  • 非屏蔽双绞线(UTP)

(2)同轴电缆

(3)光纤

  • 多模光纤(发光二极管)
  • 单模光纤(半导体激光器)

3.2.非导向传输介质

(1)无线电波

(2)微波

  •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
  • 卫星通信

(3)红外线、激光

4.物理层设备

  • 中继器:对信号进行再生和还原(有两个端口)
  • 集线器(Hub):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对信号进行再生放大,是一个共享式设备

三.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1.1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 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 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 有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1.2.链路管理

1.3.帧定界、帧同步和透明传输

1.4.流量控制(点到点):限制发送方的数据流量,使其发送速率不超过接收方的接收能力

1.5.差错控制

2.组帧

  • 字符计数法
  • 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
  • 零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3.差错控制

3.1.检错编码

  • 奇偶校验码:只能检测奇位数的出错情况
  • 循环冗余码(CRC)

3.2.纠错编码

  • 海明码:可以纠正一位差错的编码

4.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

4.1.流量控制(停止-等待协议和滑动窗口协议)

  • 单帧滑动窗口与停止-等待协议
  • 多帧滑动窗口与后退N帧协议(GBN)
  • 多帧滑动窗口与选择重传协议(SR)

4.2.可靠传输机制

  • 确认
  • 超时重传

5.介质访问控制

5.1.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 频分多路复用(FDM)
  • 时分多路复用(TDM)
  • 波分多路复用(WDM)
  • 码分多路复用(CDM)

5.2.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 ALOHA协议(想发就发)
  • CSMA协议(载波帧听多路访问)
  • CSMA/CD协议(载波帧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只能进行半双工通信,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发,随机重发。
  • CSMA/CA协议(载波帧听多路访问/碰撞避免)

5.3.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 令牌传递协议(令牌环网)

6.局域网(LAN)

6.1.局域网特性

(1)拓扑结构

  • 以太网(IEEE802.3):逻辑拓扑是总线形结构
  • 令牌环网(IEEE802.5)
  • FDDI(光纤分布数字接口,IEEE802.8)
  • 无线局域网(IEEE802.11)
  • ATM网

(2)传输介质
(3)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6.2.以太网

6.3.无线局域网

6.4.虚拟局域网(VLAN,IEEE802.ac)

7.广域网(WAN)

7.1.PPP协议(面向字节)

  • 链路控制协议(LCP)
  • 网络控制协议(NCP)
  • 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7.2.HDLC协议:采用比特填充 的首尾标志法

  • 信息帧(I)
  • 监督帧(S)
  • 无编号帧(U)

8.数据链路层设备

  • 网桥
  • 交换机(可以隔离冲突域)

四.网络层

1.网络层的功能

  • 异构网络互联:在网络层采用标准化协议,但相互连接的网络可以是异构的
  • 路由与转发
  • 软件定义网络(SDN)
  • 拥塞控制

2.路由算法

2.1.静态路由算法 2.2.动态路由算法

  •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2.3.层次路由

  • 内部网关协议(IGP)
  • 外部网关协议(BGP)

3.IPv4

3.1IPv4分组

IP数据报的格式

关于 网络架构 文章 梳理网络架构_网络_02

  • 首部长度:占4位,以32位为单位(4B)
  • 总长度:占16位,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单位为字节(1B)
  • 片偏移:占13位,以8个字节为偏移单位(每个分片的长度一定是8B的整数倍)
  • IP数据报分片:一个链路层数据报能承载的最大数据量称为最大传送单元(MTU)
  1. 以太网的MTU为1500B
  2. 许多广域网的MTU不超过576B

3.2.IPv4地址与NAT

IPv4地址:一个32比特的全球唯一标识符
                                            早期分类的IP地址

关于 网络架构 文章 梳理网络架构_TCP_03

  • 主机号全为0:表示网络本身
  • 主机号全为1:表示本网络的广播地址
  • 127.x.x.x:环回自检地址
  •  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

3.3.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CIDR

  • 子网划分:从主机号借用若干比特作为子网号
  • 子网掩码:1对应IP地址中的网路号及子网号,而0对应于主机号
  • 路由表中的每个条目中,包含目的网络地址、目的网络子网掩码和下一跳的地址
  • 无分类编址:IP::={<网络前缀>,<主机号>}(最长前缀匹配)

3.4.ARP、DHCP与ICMP

  • 地址解析协议(ARP)
  •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应用层协议,基于UDP
  •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IP层协议
  1. ICMP差错报文
  2. ICMP询问报文
  3. 分组网间探测PING:使用了ICMP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
  4. Traceroute(Tracert):使用了ICMP时间超过报文 

4.IPv6(128位)

                                            IPv6主要特点

关于 网络架构 文章 梳理网络架构_关于 网络架构 文章_04

5.路由协议

  • 自治系统
  • 域内路由和域间路由
  • 路由信息协议(RIP):应用层协议,在传输层使用UDP。
  •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网络层协议,直接使用IP数据报传送。
  • 边界网关协议(BGP):应用层协议,基于TCP。

6.IP组播:仅应用于UDP,主机使用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加入协议组播组。

7.网络层设备

路由器(可以隔绝冲突域和广播域):实现了网络模型的下三层

  • 路由选择
  • 分组转发

五.传输层

1.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1.1.传输层的功能

(1)传输层提供进程与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

(2)复用和分用

(3)传输层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

(4)传输层的两种协议

  • 面向连接的TCP 
  • 无连接的UDP

1.2.传输层的寻址与端口

关于 网络架构 文章 梳理网络架构_关于 网络架构 文章_05

  • 数据链路层的的SAP是MAC地址
  • 网络层的SAP是IP地址
  • 传输层的SAP是端口

2.UDP协议

                                                    UDP的首部格式

关于 网络架构 文章 梳理网络架构_网络_06

                                                         UDP校验

关于 网络架构 文章 梳理网络架构_关于 网络架构 文章_07

3.TCP协议

                                                 TCP协议的特点

关于 网络架构 文章 梳理网络架构_计算机网络_08

                                                    TCP报文段

关于 网络架构 文章 梳理网络架构_关于 网络架构 文章_09

关于 网络架构 文章 梳理网络架构_传输层_10

3.1.TCP的连接管理

  • TCP连接的建立:三次握手
  • TCP连接的释放:四次握手

3.2.TCP的可靠传输

3.3.TCP流量控制

3.4.TCP拥塞控制

  • 慢开始
  • 拥塞避免
  • 快重传
  • 快恢复

六.应用层

1.网络应用模型

  • 客户/服务器模型
  • P2P模型

2.域名系统(DNS)

(1)层次域名空间
(2)域名服务器

  • 根域名服务器
  • 顶级域名服务器
  • 授权域名服务器(权限域名服务器)
  • 本地域名服务器

(3)解析器

3.文件传输协议(FTP)

  • 控制连接(端口号为21)
  • 数据连接(端口号为20)

4.电子邮件

  • 用户代理(UA)
  • 邮件服务器
  • 电子邮件使用的协议:如SMTP、POP3(或IMAP)等。

5.万维网(WWW)

  •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面向事务对的应用层协议。
  •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