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性:
在学习事务时,经常有人会告诉你,事务就是一系列的操作,要么全部都执行,要都不执行,这其实就是对事务原子性的刻画;虽然事务具有原子性,但是原子性并不是只与事务有关系,它的身影在很多地方都会出现。
事务其实和一个操作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它是一系列的数据库操作(可以理解为 SQL)的集合,如果事务不具备原子性,那么就没办法保证同一个事务中的所有操作都被执行或者未被执行了,整个数据库系统就既不可用也不可信。
回滚日志
想要保证事务的原子性,就需要在异常发生时,对已经执行的操作进行回滚,而在 MySQL 中,恢复机制是通过回滚日志(undo log)实现的,所有事务进行的修改都会先记录到这个回滚日志中,然后在对数据库中的对应行进行写入。
这个过程其实非常好理解,为了能够在发生错误时撤销之前的全部操作,肯定是需要将之前的操作都记录下来的,这样在发生错误时才可以回滚。
回滚日志除了能够在发生错误或者用户执行 ROLLBACK
回滚日志并不能将数据库物理地恢复到执行语句或者事务之前的样子;它是逻辑日志,当回滚日志被使用时,它只会按照日志逻辑地将数据库中的修改撤销掉看,可以理解为,我们在事务中使用的每一条 INSERT
都对应了一条 DELETE
,每一条 UPDATE
也都对应一条相反的 UPDATE
持久性:
既然是数据库,那么一定对数据的持久存储有着非常强烈的需求,如果数据被写入到数据库中,那么数据一定能够被安全存储在磁盘上;而事务的持久性就体现在,一旦事务被提交,那么数据一定会被写入到数据库中并持久存储起来。
当事务已经被提交之后,就无法再次回滚了,唯一能够撤回已经提交的事务的方式就是创建一个相反的事务对原操作进行『补偿』,这也是事务持久性的体现之一。
存储引擎也会为redo undo日志开辟内存缓存空间,log buffer。磁盘上的日志文件称为log file,是顺序追加的,性能非常高,注:磁盘的顺序写性能比内存的写性能差不了多少。
undo日志用于记录事务开始前的状态,用于事务失败时的回滚操作;redo日志记录事务执行后的状态,用来恢复未写入data file的已成功事务更新的数据。例如某一事务的事务序号为T1,其对数据X进行修改,设X的原值是5,修改后的值为15,那么Undo日志为<T1, X, 5>,Redo日志为<T1, X, 15>。
梳理下事务执行的各个阶段:
(1)写undo日志到log buffer;
(2)执行事务,并写redo日志到log buffer;
(3)如果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则将redo日志写到log file,并刷新落盘。
(4)提交事务。
可能有同学会问,为什么没有写data file,事务就提交了?
在数据库的世界里,数据从来都不重要,日志才是最重要的,有了日志就有了一切。
因为data buffer中的数据会在合适的时间 由存储引擎写入到data file,如果在写入之前,数据库宕机了,根据落盘的redo日志,完全可以将事务更改的数据恢复。好了,看出日志的重要性了吧。先持久化日志的策略叫做Write Ahead Log,即预写日志。
分析几种异常情况: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2 时,将redo日志写入logfile后,为提升事务执行的性能,存储引擎并没有调用文件系统的sync操作,将日志落盘。如果此时宕机了,那么未落盘redo日志事务的数据是无法保证一致性的。
- undo日志同样存在未落盘的情况,可能出现无法回滚的情况。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0: 由mysql的main_thread每秒将存储引擎log buffer中的redo日志写入到log file,并调用文件系统的sync操作,将日志刷新到磁盘。
1:每次事务提交时,将存储引擎log buffer中的redo日志写入到log file,并调用文件系统的sync操作,将日志刷新到磁盘。
2:每次事务提交时,将存储引擎log buffer中的redo日志写入到log file,并由存储引擎的main_thread 每秒将日志刷新到磁盘。
checkpoint:
checkpoint是为了定期将db buffer的内容刷新到data file。当遇到内存不足、db buffer已满等情况时,需要将db buffer中的内容/部分内容(特别是脏数据)转储到data file中。在转储时,会记录checkpoint发生的”时刻“。在故障回复时候,只需要redo/undo最近的一次checkpoint之后的操作。
会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将innodb日志缓冲区的日志刷新到磁盘
1,Master Thread 每秒一次执行刷新Innodb_log_buffer到重做日志文件。
2,每个事务提交时会将重做日志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
3,当重做日志缓存可用空间 少于一半时,重做日志缓存被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
由此可以看出,重做日志通过不止一种方式写入到磁盘,尤其是对于第一种方式,Innodb_log_buffer到重做日志文件是Master Thread线程的定时任务。
因此重做日志的写盘,并不一定是随着事务的提交才写入重做日志文件的,而是随着事务的开始,逐步开始的。
隔离性
通过锁实现的
且等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