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最重要的任务,是根据一些已观察到的证据(例如训练样本)来对感兴趣的未知变量(例如类别标记)进行估计和推测。概率模型提供了一种描述框架,将学习任务归结于计算变量的概率分布。在概率模型中,利用已知变量推测未知变量的分布称为“推断”,其核心是如何基于可观测变量推测出未知变量的条件分布。具体来说,假定所关心的变量集合为,可观测变量集合为0,其他变量的集合为,“生成式(Generative)”模型考虑联合分布,“判别式(Discriminative)”模型考虑条件分布。给定一组观测变量值,推断就是要由或得到条件概率分布。
直接利用概率求和规则消去变量显然不可行,因为即便每个变量仅有两种取值的简单问题,其复杂度已至少是。另一方面,属性变量之间往往存在复杂的联系,因此概率模型的学习,即基于训练样本来估计变量分布的参数往往相当困难。为了便于研究高效的推断和学习算法,需有一套能简洁紧读地表达变量间关系的工具。
概率图模型(Prob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是一类用图来表达变量相关关系的概率模型。它以图为表示工具,最常见的是用一个结点表示一个或一组随机变量,结点之间的边表示变量间的概率相关关系,即“变量关系图”。根据边的性质不同,概率图模型可大致分为两类:
- 有向图模型/贝叶斯网(Bayesian Network):使用有向无环图表示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 无向图模型/马尔可夫网(Markov Network):使用无向图表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是结构最简单的动态贝叶斯网(Dynamic Bayesian Network),这是一种著名的有向图模型,主要用于时序数据建模,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如下图所示,隐马尔可夫模型中的变量可分为两组,第一组是状态变量,其中表示第时刻的系统状态,通常假定状态变量是隐藏的、不可被观测的,因此状态变量亦称隐变量(Hidden Variable)。第二组是观测变量,其中表示第时刻的观测值。在隐马尔可夫模型中,系统通常在多个状态之间转换,因此状态变量的取值范围,即状态空间,通常是有个可能取值的离散空间。观测变量,可以是离散型也可以是连续型,为便于讨论,我们仅考虑离散型观测变量,并假定其取值范围为。
上图中的箭头表示了变量间的依赖关系。在任一时刻,观测变量的取值仅依赖于状态变量,即由确定,与其他状态变量及观测变量的取值无关同时,时刻的状态仅依赖于时刻的状态,与其余个状态无关。这就是所谓的“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即:系统下一时刻的状态仅由当前状态决定,不依赖于以往的任何状态。基于这种依赖关系,所有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为:
除了结构信息,欲确定一个隐马尔可夫模型还需以下三组参数:
- 状态转移概率:模型在各个状态间转换的概率,通常记为矩阵,其中:表示在任意时刻,若状态为,则在下一时刻状态为的概率。
- 输出观测概率:模型根据当前状态获得各个观测值的概率,通常记为矩阵其中:表示在任意时刻,若状态为,则观测值被获取的概率。
- 初始状态概率:模型在初始时刻各状态出现的概率,通常记为,其中:表示模型的初始状态为的概率。
通过指定状态空间、观测空间和上述三组参数,就能确定一个隐马尔可夫模型,通常用其参数来指代。给定隐马尔可夫模型,它按如下过程产生观测序列:
- 设置,并根据初始状态概率选择初始状态
- 根据状态和输出观测概率选择观测变量取值
- 根据状态和状态转移矩阵转移模型状态,即确定
- 若,设置,并转到第2步,否则停止
其中和分别为第时刻的状态和观测值。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关注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三个基本问题:
- 给定模型,如何有效计算其产生观测序列的概率。换言之,如何评估模型与观测序列之间的匹配程度。
- 给定模型和观测序列,如何找到与此序列推断出隐藏的模型状态。换言之,如何根据观测序列推断出隐藏的模型状态。
- 给定观测序列,如何调整模型参数使得该序列出现的概率最大。换言之,如何训练模型使其能最好地描述观测数据。
上述问题在现实应用中非常重要。例如许多任务需根据以往的观测序列来推测当前时刻最有可能的观测值,这显然可转化为求取概率,即上述第一个问题;在语音识别等任务中,观测值为语音信号,隐藏状态为文字,目标就是根据观测信号来推断最有可能的状态序列(即对应的文字),即上述第二个问题;在大多数现实应用中,人工指定模型参数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行,如何根据训练样本学得最优的模型参数,怡是上述第三个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基于条件独立性,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这三个问题均能被高效求解。
参考文献:
[1] 周志华. 机器学习[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