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区别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 面向过程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拆成一个个方法,通过一个个方法的执行解决问题。
- 面向对象会先抽象出对象,然后用对象执行方法的方式解决问题。
另外,面向对象开发的程序一般更易维护、易复用、易扩展。
对象实体与对象引用有何不同?
对象实例在堆内存中,对象引用指向对象实例(对象引用存放在栈内存中)。
对象的相等和引用相等的区别
- 对象的相等一般比较的是内存中存放的内容是否相等。
- 引用相等一般比较的是他们指向的内存地址是否相等。
面向对象三大特征
封装
封装是指把一个对象的状态信息(也就是属性)隐藏在对象内部,不允许外部对象直接访问对象的内部信息。但是可以提供一些可以被外界访问的方法来操作属性。
继承
不同类型的对象,相互之间经常有一定数量的共同点。使用已存在的类的定义作为基础建立新类的技术,新类的定义可以增加新的数据或新的功能,也可以用父类的功能,使用继承,可以快速地创建新的类,可以提高代码的重用,程序的可维护性,节省大量创建新类的时间 ,提高我们的开发效率。
关于继承如下 3 点请记住:
- 子类拥有父类对象所有的属性和方法(包括私有属性和私有方法),但是父类中的私有属性和方法子类是无法访问,只是拥有。
- 子类可以拥有自己属性和方法,即子类可以对父类进行扩展。
- 子类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父类的方法。(重写)。
多态
java多态
接口和抽象类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共同点 :
- 都不能被实例化。
- 都可以包含抽象方法。
- 都可以有默认实现的方法(Java 8 可以用
default
关键字在接口中定义默认方法)。
区别 :
- 接口主要用于对类的行为进行约束,你实现了某个接口就具有了对应的行为。抽象类主要用于代码复用,强调的是所属关系。
- 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类,但是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 接口中的成员变量只能是
public static final
类型的,不能被修改且必须有初始值,而抽象类的成员变量默认 default,可在子类中被重新定义,也可被重新赋值。
深拷贝和浅拷贝区别了解吗?什么是引用拷贝?
- 浅拷贝:浅拷贝会在堆上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区别于引用拷贝的一点),不过,如果原对象内部的属性是引用类型的话,浅拷贝会直接复制内部对象的引用地址,也就是说拷贝对象和原对象共用同一个内部对象。
- 深拷贝 :深拷贝会完全复制整个对象,包括这个对象所包含的内部对象。
- 引用拷贝:就是两个不同的引用指向同一个对象。
Object 类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主要提供了以下 11 个方法:
/**
* native 方法,用于返回当前运行时对象的 Class 对象,使用了 final 关键字修饰,故不允许子类重写。
*/
public final native Class<?> getClass()
/**
* native 方法,用于返回对象的哈希码,主要使用在哈希表中,比如 JDK 中的HashMap。
*/
public native int hashCode()
/**
* 用于比较 2 个对象的内存地址是否相等,String 类对该方法进行了重写以用于比较字符串的值是否相等。
*/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 naitive 方法,用于创建并返回当前对象的一份拷贝。
*/
protected native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 返回类的名字实例的哈希码的 16 进制的字符串。建议 Object 所有的子类都重写这个方法。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 native 方法,并且不能重写。唤醒一个在此对象监视器上等待的线程(监视器相当于就是锁的概念)。如果有多个线程在等待只会任意唤醒一个。
*/
public final native void notify()
/**
* native 方法,并且不能重写。跟 notify 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会唤醒在此对象监视器上等待的所有线程,而不是一个线程。
*/
public final native void notifyAll()
/**
* native方法,并且不能重写。暂停线程的执行。注意:sleep 方法没有释放锁,而 wait 方法释放了锁 ,timeout 是等待时间。
*/
public final native void wait(long timeou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多了 nanos 参数,这个参数表示额外时间(以毫微秒为单位,范围是 0-999999)。 所以超时的时间还需要加上 nanos 毫秒。。
*/
public final void wait(long timeout, int nano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跟之前的2个wait方法一样,只不过该方法一直等待,没有超时时间这个概念
*/
public final void 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 实例被垃圾回收器回收的时候触发的操作
*/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 }
------
著作权归所有
原文链接:https://javaguide.cn/java/basis/java-basic-questions-02.html
== 和 equals() 的区别
==对于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
- 对于基本数据类型来说,
==
比较的是值。 - 对于引用数据类型来说,
==
比较的是对象的内存地址。
equals()
不能用于判断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只能用来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等。equals()
方法存在于Object
类中,而Object
类是所有类的直接或间接父类,因此所有的类都有equals()
方法。
equals()
方法存在两种使用情况:
- 类没有重写
equals()
方法 :通过equals()
比较该类的两个对象时,等价于通过“==”比较这两个对象,使用的默认是Object
类equals()
方法。 - 类重写了
equals()
方法 :一般我们都重写equals()
方法来比较两个对象中的属性是否相等;若它们的属性相等,则返回 true(即,认为这两个对象相等)。
hashCode() 有什么用?
hashCode()
的作用是获取哈希码(int
整数),也称为散列码。这个哈希码的作用是确定该对象在哈希表中的索引位置。任何类都包含有 hashCode()
函数。
当你把对象加入 HashSet
时,HashSet
会先计算对象的 hashCode
值来判断对象加入的位置,同时也会与其他已经加入的对象的 hashCode
值作比较,如果没有相符的 hashCode
,HashSet
会假设对象没有重复出现。但是如果发现有相同 hashCode
值的对象,这时会调用 equals()
方法来检查 hashCode
相等的对象是否真的相同。如果两者相同,HashSet
就不会让其加入操作成功。如果不同的话,就会重新散列到其他位置。这样我们就大大减少了 equals
的次数,相应就大大提高了执行速度。
hashCode()
和 equals()
都是用于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等。
那为什么 JDK 还要同时提供这两个方法呢?
有了 hashCode()
之后,判断元素是否在对应容器中的效率会更高
那为什么不只提供 hashCode()
方法呢?
这是因为两个对象的hashCode
值相等并不代表两个对象就相等。(哈希碰撞)
那为什么两个对象有相同的 hashCode
值,它们也不一定是相等的?
因为 hashCode()
所使用的哈希算法也许刚好会让多个对象传回相同的哈希值。越糟糕的哈希算法越容易碰撞,但这也与数据值域分布的特性有关(所谓哈希碰撞也就是指的是不同的对象得到相同的 hashCode
)。
总结下来就是 :
- 如果两个对象的
hashCode
值相等,那这两个对象不一定相等(哈希碰撞)。 - 如果两个对象的
hashCode
值相等并且equals()
方法也返回true
,我们才认为这两个对象相等。 - 如果两个对象的
hashCode
值不相等,我们就可以直接认为这两个对象不相等。
为什么重写 equals() 时必须重写 hashCode() 方法?
因为两个相等的对象的 hashCode
值必须是相等。也就是说如果 equals
方法判断两个对象是相等的,那这两个对象的 hashCode
值也要相等。
如果重写 equals()
时没有重写 hashCode()
方法的话就可能会导致 equals
方法判断是相等的两个对象,hashCode
值却不相等。
思考 :重写 equals()
时没有重写 hashCode()
方法的话,使用 HashMap
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相同的对象会在HashMap中出现多次。
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 的区别?
可变性
String
是不可变的。
StringBuilder
与 StringBuffer
都继承自 AbstractStringBuilder
类,在 AbstractStringBuilder
中也是使用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不过没有使用 final
和 private
关键字修饰(所以可变)
线程安全性
安全:String(不可变),StringBuffer(同步锁)
不安全:StringBuilder
对于三者使用的总结:
- 操作少量的数据: 适用
String
- 单线程操作字符串缓冲区下操作大量数据: 适用
StringBuilder
- 多线程操作字符串缓冲区下操作大量数据: 适用
StringBuffer
String 为什么是不可变的?
String
类中使用 final
关键字修饰字符数组来保存字符串,所以String 对象是不可变的。
final
关键字修饰的类不能被继承,修饰的方法不能被重写,修饰的变量是基本数据类型则值不能改变,修饰的变量是引用类型则不能再指向其他对象。因此,final
关键字修饰的数组保存字符串并不是 String
不可变的根本原因,因为这个数组保存的字符串是可变的(final
修饰引用类型变量的情况)。
String
真正不可变有下面几点原因:
- 保存字符串的数组被
final
修饰且为私有的,并且String
类没有提供/暴露修改这个字符串的方法。 -
String
类被final
修饰导致其不能被继承,进而避免了子类破坏String
不可变。
字符串拼接用“+” 还是 StringBuilder?
字符串对象通过“+”的字符串拼接方式,实际上是通过 StringBuilder
调用 append()
方法实现的,拼接完成之后调用 toString()
得到一个 String
对象 。
在循环内使用“+”进行字符串的拼接的话,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编译器不会创建单个 StringBuilder
以复用,会导致创建过多的 StringBuilder
对象。
StringBuilder
对象是在循环内部被创建的,这意味着每循环一次就会创建一个 StringBuilder
对象。如果直接使用 StringBuilder
对象进行字符串拼接的话,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了。
String[] arr = {"he", "llo", "world"};
String s =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s += arr[i];
}
System.out.println(s);
字符串常量池的作用了解吗?
JVM 为了提升性能和减少内存消耗针对字符串(String 类)专门开辟的一块区域,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字符串的重复创建。
String s1 = new String("abc");这句话创建了几个字符串对象?
1 或 2 个字符串对象:
1、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不存在字符串对象“abc”的引用,那么会在堆中创建 2 个(堆和常量池)字符串对象“abc”。
2、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已存在字符串对象“abc”的引用,则只会在堆中创建 1 个(堆)字符串对象“abc”。
String.intern 方法有什么作用?
是一个 native(本地)方法,其作用是将指定的字符串对象的引用保存在字符串常量池中,可以简单分为两种情况:
- 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保存了对应的字符串对象的引用,就直接返回该引用。
- 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没有保存了对应的字符串对象的引用,那就在常量池中创建一个指向该字符串对象的引用并返回。
String 类型的变量和常量做“+”运算时发生了什么?
String str1 = "str";
String str2 = "ing";
String str3 = "str" + "ing"; //常量折叠,编译器优化。常量池中的对象
String str4 = str1 + str2; //这是String对象,要用append()拼接。在堆上创建的新的对象
String str5 = "string";
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4);//false
System.out.println(str3 == str5);//true
System.out.println(str4 == str5);//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