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nder2.82a】学习记录
- 1. 基本操作
- 1.1 界面操作
- 1.2 物体操作
- 1.3 建模基础
2021/12/13
最近的项目又要用到blender了,已经一年半没用过了。现在用的版本为2.93.6,尽管这篇记录的版本比较老了,但其中的操作几乎没变,照着顺序边看边操作,很快就重拾了blender。
接近10天没写blog了(慵懒让人心虚啊),趁生日的最后1小时赶紧写一篇来找回自我。
最近由于节能减排大赛不得不去建立一些系统模型,不得不用到3D建模软件,由于有过Blender2.79的使用经历,于是还是选用Blender作为上手工具,但是就在今天我决定看教程学一学新版——blender2.82a,因为它有eevee渲染,但是让我最终选择它的原因是旧版(2.79)渲染不出烟雾(不知道是不是电脑问题)。
教程资源链接:Blender2.82 零基础入门
以下是我看教程总结的一些要点,主要是不太熟的或与2.79有差异的知识点,其中可能有一些描述不太准确,欢迎在评论区指正:
符号说明:
- LMB:鼠标左键
- RMB:鼠标右键
- MMB:鼠标中键
1. 基本操作
1.1 界面操作
- 保存布局与设置:文件
默认
- 切换输入法:Win+Space切换到US键盘,防止快捷键时出输入法;
- 键盘没有数字盘时,可以按左上角“~”键切换视图;
- 对相机操作:N键
切换到“视图”面板
- 正交/透视视图的区别:正交没有“近大远小”,物体实际大小就是设计大小,想要渲染时也忽视近大远小,则需要在属性栏把相机的类型改为正交,正交后对相机的操作不会改变物体的大小,但调整相机正交比例来改变渲染物体的大小;
- 屏蔽&隐藏:①切换局部视图查看特定物体(如下图):选择特定物体
3D视图下左上角选择“视图”
局部视图
切换局部视图,再点一次切换局部视图解除屏蔽;
②选定物体 - “屏幕”按钮的意义:关闭按钮后该物体不再受隐藏与显示的影响,代表之后编辑时不会再出现,一般用于编辑完成不再修改的物体;
- 视图缩放:视图的缩放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选定待观察物体
~键
- 全选/取消全选:A键全选/AA键连按取消;
- 视图/相机的物体显示消失问题:修改N键视图栏/相机属性栏的裁剪起点&结束点的属性(如下图),相机属性栏需要选定特定的相机物体才会出现;
- 保存贴图、音频等外部数据到blender:菜单“文件”
外部数据
1.2 物体操作
- 物体选择:默认框选(B)、圈选( C )、刷选(Ctrl+RMB)、取消物体的选择(加个Shift键)、返回默认选择(单击RMB);
- 位移/缩放/旋转:选择物体
G/S/R,沿X/Y/Z轴:G/S/R
X/Y/Z,如果是Shift+X/Y/Z那么就是沿垂直X/Y/Z轴的平面进行变换;
eg:让物体只在X-Y平面内缩放:选中物体S
- 轴心点:缩放/旋转的中心点;轴心点选取(如下图):
- 变换吸附:变换时按Ctrl键触发(推荐),或点选“U型磁铁”(不推荐),一般勾选“旋转对齐目标”、可以改变“吸附至”、“吸附基准点”以及“影响”等选项。如下图所示,把一个圆柱底面吸附到棱角球的一个面上,确保圆柱纵向垂直于球面(勾选旋转对齐目标)
- 原点修改:原点即物体变换参考点;修改原点位置的方式:①物体模式下单击“物体”
设置原点,如下图示,按需选择(2、3项常用);②物体模式下右击所选物体
- 随机变换:一般用于多个类似物体,如多棵树组成的森林,对其中每个物体进行位移/缩放/旋转时其变换量是随机的,这样可以构造更真实的世界(多元);操作:物体模式下单击“物体”
变换
- 合并/分离:合并多个物体:Ctrl+J;把物体拆分:编辑模式下选中待拆分的组件+P
分离方式如下图:(可以在点/边选择模式下点击待拆分物体的一个点/边,然后按L键即可全选与该点/边相连的所有元素,然后按P
- 多选模式下的活动项:活动项即“活动元素”,多个物体选中时可以通过Shift+LMB选定某个物体为活动项;设置它的意义有很多,我所知的是:当把多个物体合并为1个物体时,整体的原点默认为合并前活动项的原点;生成关联项时是以活动项的网格数据为参照的;如图所示,亮黄色边界的就是活动项;
- 游标/物体吸附:一般在物体模式下使用,Shift+S弹出如下画面,选择合适选项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调整游标和物体的位置,常用的已用红圈标示;
- 生成关联项:把所选中的物体的网格数据全部替换成活动项的网格数据;操作为:物体模式下选择多个物体
- 复制/关联复制:Shift+D/Alt+D,前者就好比“深度复制”,复制体与原型互不影响;后者共用一个网格数据,除了基本变换(G/S/R)以外诸如材质、编辑模式下的操作都会同时作用到所有相关联的物体上;
- 设置/清空父级:Ctrl+P/Alt+P;
- 平直着色/平滑着色:RMB+对应选项; 自动光滑:属性栏
物体数据属性
法向
- 显示/隐藏叠加层:叠加层在渲染时是看不见的,它们仅在平常编辑时出现,多为辅助线,可以在下拉菜单中显示/隐藏特定的层级;
(a) 显示叠加层 | (b) 隐藏叠加层 |
(c) 叠加层面板 |
- 视图着色方式:由Z调出选择菜单,分别为线框/实体/材质预览/渲染,其中材质预览使用的是Eevee引擎,渲染使用的是Cycles;
- 快速收藏夹:对于常用的功能,可以右击该功能
- 重复上一个操作:Shift+R;
1.3 建模基础
以下操作大多只用于编辑模式下
- 多选: 选择操作+Shift;
- 选择相连元素: ①选某一点/线/面
Ctrl+L;②把鼠标移到待分离物体上
- 选择循环边/平行边: Alt+LMB/Ctrl+Alt+LMB;
- 在两点间添加一条路径边:选择两点
- 融并顶点/边/面: 选择
- 查看面的法向:叠加层(Overlays)
几何数据
- 统一面朝向:①一般:选取朝向错误的部分
Alt+N
翻转; ②对于封闭物体(如球):A全选
- 挤出/挤出面板/挤出至光标:E/Alt+E/Ctrl+RMB;
- 内插: I;
- 倒角: Ctrl+B,MMB滚轮增减边数;倒角面板中可以勾选自定义编辑来获取想要的形状;
- 环切: Ctrl+R,MMB滚轮增减边数,有时候倒角也能达到类似效果;
- 点/边分离:V;
- 进行倒角/环切等操作时可以留意一下下方或上方的附加操作;比如倒角C键进行区域限制等;
- 移动点或边/在面内移动:G/GG;
- LoopTools插件: RMB调出菜单
LoopTools
- 投影切割:
选择两个物体并进入editMode网格
2021/12/13 : 投影切割的使用描述有误,正确使用方式如下:
- 启动或禁用衰减编辑/仅相连项: O/Alt+O;
- 依照X/Y/Z轴执行镜像操作:Ctrl+M
- 多物体编辑: 新版本特性:可以选择多个互不关联的物体共同进入编辑模式;
- 重叠问题的解决:有时候因挤出或复制的不注意出现了网格的致命重叠,解决方法:RMB
合并顶点
- 等比缩放:①所有缩放变换只在编辑模式下进行; ②选择物体
Ctrl+A
- 修改器:
- modifierTools 插件
- 常用修改器:阵列.倒角.布尔.镜像(范围限定,注意重叠边删除).实体化(加厚度,如做衣服).表面细分(Ctrl+数字键,数字代表细分精度,不要滥用).晶格,etc
- BoolTool插件
- AutoMirror 插件
- 顶点组和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