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个好玩的东西,就是通过rm删除MySQL一个表的idb文件,发现我查这张表的时候数据还是可以查的,好奇怪怎么可以这样????

发现几个概念:文件系统与硬盘存储、inode节点、硬盘结构、Linux如何访问文件、lsof

通过查找资料发现:文件物理存储结构就是/home/stu01 /home/stu02 首先硬盘创建的时候会创建两个L东西一个存储真正的数据、一个存储一个inode表;当我们用cat查看一个文件的时候、Kernel会读取物理与inode表对应的该条信息,然后告诉Kernel根据inode里的信息读取硬盘上的真正数据。


从网上找了一个说明硬盘的东东:文件系统将硬盘划分为块,编号从0开始到整个磁盘的最大块数。

0块给引导块

1块成为专用块

从第二块开始是i节点表,表的块数是可变的i节点之后是空闲的存储块(真正存放数据的块)

  Linux某个地方会存放一个表(据说这个表又分成了13块号,到了11块号后每一个块号又可以产生256块号),告诉文件系统如何将物理结构转换成逻辑结果,这个逻辑结果就是i节点,i节点是一个64字节长的表,包含了有关一个文件的信息,包括文件大小,文件所有者,文件存取方式,类型等。


所以硬盘划分的时候一部分给了Block(真正存放文件数据的地方),还有一部分就是存放inode的东西,一般情况下inode的数量为硬盘大小/一个容量即(B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