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类型:选择题(1~4)
所占分值:约4分
考点一:宽带城域网的结构
完整的宽带城域网主要包括网络平台,业务平台,管理平台3个平台与城市宽带一个出口。
网络平台从逻辑上分为:核心交换层(核心层),边缘汇聚层(汇聚层)于用户接入层(接入层)。
宽带城域网网络平台各层的主要功能(重点)
(1)核心交换层
- 实现与主干网络的互联,提供城市宽带IP数据出口。
- 提供宽带城域网用户访问Internet所需要的路由服务
- 将多个汇聚层连接起来为汇聚层的网络提供高速分组转发,为整个城域网提供一个高速,安全与具有QoS保障能力的数据传输环境
(2)边缘汇聚层
- 根据处理结果把用户流量转发到核心交换层或在本地进行路由转发
- 根据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数据分组传输的汇聚,转发与交换
- 根据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本地路由,过滤,流量均衡,QoS优化级管理,以及安全控制,IP地址转换,流量整形等处理。
(3)用户接入层
接入层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问题。
考点二:管理和运营宽带城域网的关键技术
1.宽带管理
2.网路管理
带内管理是指利用传统的电信网络,如数据通信网(DCN)或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拨号,对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配置。
带外管理是指利用IP网络及协议进行网络管理,它利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实时采集网络数据,产生警告信息,显示网络拓扑,进行各类通信数据分析,供网络管理人员维护网络设备与系统运行状态。
对汇聚层以下采用带内管理,而对汇聚层及其以上设备采取带外管理。
3.QoS(服务质量)
目前宽带城域网保证QoS要求的技术主要有:资源预留(RSVP),区分服务(DiffServ)与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4.用户管理
5.IP地址的分配与地址转换
为了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目前的基本方案是使用内部专用IP地址与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只为宽带城域网的关键设备与特殊用户分配固定的公用IP地址。
6.多业务接入
7.统计与计费
8.网络安全
考点三:构建宽带城域网的基本技术与方案
1.基于10GE技术的宽带城域网
光以太网是以太网与DWDN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它在宽带城域网的运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运营光以太网的设备和线路必须符合电信网络99.999%的高运行可靠性,并具有以下特征:
2.基于弹性分组环技术的宽带城域网
弹性分组环(RPR)是一种用于直接在光纤上高效传输IP分组的传输技术。
RPR环中两个RPR节点之间的裸光纤的最大长度可以达到100Km。
RPR内环沿逆时针方向传输,外环沿顺时针方向传输。内环和外环均可以实现“自愈环”的功能,并同时可以传输数据分组与控制分组,且皆可用统计复用的方法传输IP分组。
RPR技术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公平性好
环中每个节点都执行SRP公平算法。
(2)带宽的利用率高
RPR采用双环结构传输数据分组和控制分组
(3)保证服务质量
(4)快速保护和恢复能力强大
RPR有自愈环的功能,能够在50ms的时间内,隔离出现故障的节点和光纤段。
考点四:各种接入技术
(1)数字用户线xDSL接入技术
xDSL技术根据上行(用户到交换局)和下行(交换局到用户)的速率是否相同可分为速率对称型和速率非对称型两种
xDSL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ADSL(重点)的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
HFC是一个双向传输系统,是新一代的有线电视网络。
光纤节点通过同轴电缆下引线可以分为500~2000个用户服务,HFC改善了信号质量,提高了可靠性,线路可以使用的宽带甚至可以达到1GHz
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
Cable Modem连接了用户计算机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利用频分复用方法。
(3)光纤接入技术
OC-1=51.84Mbit/s (一般求OC-n为多少)
双向传输通过波分复用实现
(4)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近距离使用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此标准重点在解决局域网范围的移动节点通信问题。
远距离使用IEEE 802.16标准的无线城域网(WiMAX)技术,此标准重点在解决建筑物之间的数据通信问题,与标准工作组对应的论坛组织是WiMAX。
除了无线局域网和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外,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还有正在发展的Ad hoc接入技术。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2):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