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入门实战教程笔记(十七):过拟合1
过拟合&欠拟合
在模型评估与调整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过拟合”或“欠拟合”的情况。如何有效地识别“过拟合”和“欠拟合”现象,并有针对性进行模型调整,是不断改进机器学习模型的关键。那么过拟合和欠拟合具体是指什么现象呢?
过拟合(overfitting)是指模型的参数量,模型的表达能力,已经超越本身模型的复杂度。反应在评估指标上,就是模型在训练集上的表现很好,但在测试集和新数据上表现的较差。
欠拟合(underfitting)指的是模型在训练和预测时表现都不好的情况,一般少见。
下图形象的描述了过拟合和欠拟合的区别:
可以看出,图(1)是欠拟合的情况,图(3)则是过拟合的情况,模型过于复杂,把噪声数据的特征也学习到模型中,导致模型的泛化能力下降,在后期应用过程中很容易输出错误的预测结果。
那么如果防止或者降低overfitting,我们有一下方法:
1)使用更多的训练数据。更多的样本能够让模型学习到更多更有效的特征,减小噪声的影响。当然,直接增加实验数据一般是很困难的,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则来扩充训练数据。比如,在图像分类的问题上,可以通过图像的平移、旋转、缩放等方式扩充数据;更进一步地,可以使用生成式对抗网络来合成大量的新训练数据。
2)降低模型复杂度。在数据较少时,模型过于复杂是产生过拟合的主要因素,适当降低模型复杂度可以避免模型拟合过多的采样噪声。例如,在神经网络模型中 Dropout 减少网络层数、神经元个数等。
3)正则化(regularization)方法。给模型的参数加上一定的正则约束,比如将权值的大小加入到损失函数中。文章会详细讲解正则化方法。
4)集成学习方法。集成学习是把多个模型集成在一起,来降低单一模型的过拟合风险,如Bagging方法。
如何 降低“欠拟合” 风险的方法:
1)添加新特征。当特征不足或者现有特征与样本标签的相关性不强时,模型容易出现欠拟合。通过挖掘“上下文特征”“ID类特征”“组合特征”等新的特征,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深度学习潮流中,有很多模型可以帮助完成特征工程,如因子分解机、梯度提升决策树、Deep-crossing等都可以成为丰富特征的方法。
2)增加模型复杂度。简单模型的学习能力较差,通过增加模型的复杂度可以使模型拥有更强的拟合能力。例如,在线性模型中添加高次项,在神经网络模型中增加网络层数或神经元个数等。
3)减小正则化系数。正则化是用来防止过拟合的,但当模型出现欠拟合现象时,则需要有针对性地减小正则化系数。
交叉验证
前面介绍了欠拟合和过拟合的相关概念及如何解决两者的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过拟合,我们如何检测是否过拟合呢,如下图,我们想要的是蓝色线,但是由于网络出现过拟合,造成了黄色线的结果,虽然很好的拟合了原始数据黑色点,但是对于测试点橙色是不好,即训练的loss很低,但是测试的loss很高。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我们把dataset划分为train set和test set, 数据集是同一数据,所以分布肯定是一样的,如果在train set表现好,test set表现差,那就是出现过拟合啦。在训练中,我们可以训练一个epoch,然后测试一次,然后看测试的performance,保留测试最好的网络参数,即网络训练的最好的模型。
上面只是思路,一般我们做训练时,上述的test为validation(验证集),用来真真正正挑选参数的,而test是让客户来验证这个网络模型对的性能的。
代码划分三个数据集实现,从MINIST下载的数据为train和test,所以我们使用torch.utils.data.random_split, 将train人为切割成50000,10000,来构建validation(验证集)。然后还有原来的10000 个test,
如果按照上述划分,有20k的数据没有来做backward,test的数据肯定是不能用的,但是val(验证集)是可以合理利用的,比如假设60000个数据有顺序,第一次把前50k,做train,后10k做验证集,第二次把前40k和后10k做train,40k-50k数据做验证集。。。以此类推,从时间上讲,这60k数据每一个都用于了backwrad,是有利于我们训练模型的,提升不太大,不过会稍微有提升。
在代码实战中,我们在每一个epoch中用val_loader来做验证网络的参数,比如做了5000个epoch,在3612个epoch的验证集效果好,那么我们可以加载此模型的参数,然后用test集来训练。即在下图101-103行 加响应的代码来加载最好的模型参数,再用于测试。
正则化regularization
给模型的参数加上一定的正则约束,比如将权值的大小加入到损失函数中。之前的交叉熵loss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在后面加一项,如下图:
上式中λ有点类似于学习率,0.01这样子。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我们的loss的目标就是minimize,minimize前一部分,使得预测值和真实值的部分更加接近,minimize后一部分,使得θ参数的范数会接近0,也就是迫使参数的范数w/b的值接近于零,以减少模型的复杂度。怎么理解呢?解释1,看一维情况,如果参数接近于零,那么曲线是不是会更加平滑,泛化力也强,解释2,我们希望参数小,但是模型的表达能力还要足够用,那么就会β0,β1,β2…的值,刚好能够很好的表达数据的分布,然后后面高维的参数就会非常小,会是网络结构退化成相当于更少次方的网络结构,使得网络即很好表达了数据分布,又降低了网络的复杂度,避免了overfitting。此外,这个除了叫Regularization外,还叫做weight decay。
更直观的角度来看,下图左图的表达能力比较强,分割面比较复杂,能够很好地学到复杂的模型,但是我们本身的数据时不复杂的,他学到的可能是一些噪声造成的,它的泛化能力就不强了。下图右图是我们加了L2-regularization的效果,分割面比较 平滑,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恰好是我们想要的。即正则化防止了过拟合。
两种常见的regularization如下图,L2-regularization是我们最常用的。
在pytorch中作L2-regularization非常方便,只需要设置weight _decay参数即可,也就数我们前面讲的λ参数,需要注意的是设置这个参数之后,会使网络的参数降低很多,如果没有过拟合,设置weight _decay,会使性能下降,因为当前没有过拟合,说明网络当前的复杂度刚好,设置会使复杂度降低,导致性能下降。如果过拟合,设置weight _decay,网络的性能基本不受影响,并且test性能会提高一点,也就是泛化能力会增强。
对于L1正则化,pytorch目前没有提供相应的接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代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