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问题:
苦学英语所耗巨大,是否值得?
记不清有多少人曾经问过我:我工作用不到英语,又缺乏语言环境,英语退化得很严重。有没有好的学英语方法?
我往往会反问他们:既然你的工作生活都用不到英语,那为什么还要坚持学英语呢?
通常的回答是:也许出国旅行时用得上吧;未来工作中或许有用到英语的机会;掌握好英语是自身素质高的体现……诸如此类。
于是便引发出一番深度思考:学英语耗时耗力,天下皆知。英语又是如此易忘难记。既然用到英语只是一桩小概率事件,是否有必要砸进去那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只为一件小概率事件做储备?出国旅行可以用科大讯飞的翻译机啊,或者Google Translator,我们在南朝鲜连韩语都能准确翻译……甚至掏钱请一位当地翻译亦可。
我并非向各位泼冷水,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朋友在下决心学好英语前慎重考虑。我18岁的时候,会认为讨论这个问题很怯懦,但现在我更倾向于全角度地看待问题,而不是逞匹夫之勇地埋头向前。人生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干,我们不值得卷入一场事倍功半的消耗战。毛主席也曾精辟地指出: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并不是每一场战役我们都非得keep on fighting till the end。
好,冷水泼完了!如果您还是横骨插心地回答“我坚决要学”,那么我们接着聊:有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有了语言环境,就一定能学好英语?
没有人否认:若想学好英语,就必须萦绕在优质的语言环境中。真的吗?无数外地朋友在上海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然而除个别来自苏南浙北的人士以外,学会讲上海话的朋友,我一个都没见过。在上海,上海话的语言环境遍地都是,不可谓不佳,但却丝毫无助于您学会上海话。由此可推:凭什么相信,只要出国就一定能学好英语呢?
国外这一代的中国新移民,天天玩的是王者荣耀,发的是微信微博,追的是《军师联盟》,打的是乒乓羽球,刷的是抖音B站,尽读些不用与人打交道的理工科,逢年过节依旧忘不了红包春联,嘴馋时忆起的还是元宵饺子……我丝毫看不出他们生活在充盈的英语语言环境内,英语何曾有显著的提高?
朋友们,我们误解了“语言环境”!语言环境,从来不会像免费的空气那般轻描淡写、无声无息地降临到你头上;也不是买张机票飞国外,三个月后英语自然而然便练成了。语言环境,从来就需要我们艰苦斗争,甚至得罪全世界、得罪师生亲朋,才能争取而来!每一块我们占领的语言环境的领土,都伴随着冰、火、血、剑与铁的搏命,才能千辛万苦地捏在手中!
我是怎样创造语言环境的?
我在做口译的八年间,每天至少8小时练习英语,精听过的英文磁带就已超过1000小时。我于2010年6月在波特曼酒店为美领馆做完了口译职业生涯中最后一场口译,从此便完全离开口译界,义无反顾地全身投入金融界。当时我有一种极大的恐慌:即认为我的英语水平已经跨过了最高峰,从此将走下坡路。
果然,这九年来,我真刀真枪学习英语的时间不到做口译时期的十分之一,几乎没有辟出专门时间来背单词、练听力、练阅读,口语更是一个字都没有专门练习。任何一个考四级的大学生都比我更勤奋。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九年来,我的英语水平非但没有丝毫退步,反而比做口译的巅峰时期更出色、更地道、更流利。
我的唯一秘诀便是:
人为创造一个纯英语的环境
不打针、不吃药
轻轻松松掌握地道的英语
大家都在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但人们似乎忘了:语言对文化(包括生活方式)有塑造作用,而文化(包括生活方式)也能够提升或弱化语言能力。
一方面,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早已塑造出全球世界通行的价值观、世界观、生活方式。比如,全世界每个国家都受到英美影响在穿西装。
另一方面,当我奉行某种生活方式时,我的英语(或者说该生活方式背后指向的那种语言)也将得到强力塑造,从而获得急速的长进。
今天,我贡献出几十条生活方式,与朋友们分享我的英语突飞猛进的秘诀。
五点提醒:
1. 我所有列举的生活方式,只是为了营造语言环境,进而学好英语,不涉及任何“学英语”之外的意识形态之争。
2. 我所有列举的生活方式,仅是个人偏好,如果与您的价值观发生冲突,请谅解。
3. 我所有列举的生活方式,对我提高英语水平均发挥了难以割舍的巨大作用,但未必每一条都适合他人,请各位因人制宜、独立思考、择优选用。
4. 我所列举的部分生活方式,我承认:they are not good, but very very right. 但路有千条,人各有志,我不打算与任何人讨论善恶对错。
5. 肯定有人觉得部分生活方式显得怪异、极端。您不觉得,只有偏执狂才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活得如鱼得水吗?重症必下猛药!倘若您的英语久病不治,倒不妨也来试试这一帖猛药。
在过去很长一段岁月里,我的宗教信仰是“全球化”。我认为随着世界贸易的兴旺、金融活动的加强、普世价值的传颂,世界各国的边境将逐日淡化,最终世界各国将变成像欧盟那样一个事实上的大同国度。所以,千万不要浅显地误以为,这篇文章在传播“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低级思想。我根本不会在乎英国怎么样、美国有多好,西方社会现在俨然沦落成一个二流的垃圾桶!我们在乎的是全球化:无论是说英语的英美澳新加、还是说俄语的新苏联、说斯瓦西里语的非洲各国,无论是信安拉的阿拉伯、信东正教的东欧、信梵天与湿婆的印度……所有人都融汇在全球化这个大框架下,用英语作为通用语言,奉行着一套全球公认的价值体系,同时也传递着诸民族各具特色的立场与诉求。
#工作
从事具有鲜明国际化色彩的工作:如金融、计算机、数学、音乐、绘画、媒体。
判断依据:如果你能在16小时内去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并且能够在那里继续工作,那么这份工作称得上全球化色彩。就我而言,量化投资不算最好的工作,而是唯一的好工作。
只用email沟通工作,不用微信、QQ。
CQF每年有几千名学生,分布在世界各国,所有的开课提醒、答疑、投诉、考试通知、会议通知、付费退款、课件下载……全都只用email沟通完成。这是真正的全球化工作风格。
#媒体
将手机、电脑、电视机……一切软件、一切APP、一切电子产品均设置成英文界面。
只玩国外厂商开发的、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英文版游戏。
尽量只看英文电视节目。有条件的话,安装卫星电视收看国外电视节目,比如CNN, FOX, MSNBC, ESPN, Disney, MTV, HBO, NatGeo, Discovery, BBC, NHK, 半岛电视台等;没条件的,则收看国外的网络电视。
定期阅读The Economist、WSJ、Sailing Today、FAJ、Willmot、Fighters Only等英文杂志。
阅读英文版的《论语》、《老子》、《三国演义》、《左传》、《大学》、《中庸》。
每天收听NPR News、BBC World Service等国外电台。
每晚我沿着黄浦江步行1小时、5公里,正好可以听两段BBC Documentary。每天我背诵一则特朗普的tweet,自己也写一篇英文tweet,写作水平增长极快。
#饮食
用英语去咖啡馆、餐厅点餐。
经过本人多年尝试,在上海的Wagas、星巴克,用英语点餐畅行无阻,其他餐厅都不行。
一整天在外活动,只说英语。
上海人的英语普及度极低,经过本人多年尝试,该方法需要脸皮很厚、应变能力很强的人才能执行。
扔掉保温杯,不饮用加热的水,只喝常温或加冰的水。尽量喝冰的饮料,允许饮用加热的咖啡、茶、热饮。
不吃米饭、面条、饺子、汤团、月饼、年糕、粽子、青团等深加工食品。采用Paleo生活方式、Paleo饮食习惯。
用平底锅、电磁灶烹饪,尽量吃生、冷的食物,习惯用刀叉吃饭。每日早餐喝一杯冰的思慕雪,中午仅极少量饮食。
#服饰
在中国的任何区域,冬天只穿薄外衣+衬衫,不穿毛衣,不穿厚羽绒服,服饰紧身,保持适度寒冷。
推崇留胡须、剃光头、留长发,没有宗教限制的人可以纹身。
尽量在玛莎百货之类具有国际化风格的商店买衣服。
#体育运动及娱乐
不参加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只参加下列体育运动。但可以观看橄榄球、冰球等在国际上饱受热爱的运动。
Boxing, Karate, MMA, Kendo, Capoeira
Street workout, Triathlon
Nunchaku, Stick, Knife
Rifle + Archery + Hunting, Skiing, Squash
HAM, Sailing
不参加斗地主、80分、打麻将、军棋,只参加在国际上饱受热爱的娱乐活动,如德州扑克。
#考试、考证、求学
只参加在国外主办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英文考试;只获取具有国际知名度、在国外颁发的证书。
只加入享有国际知名度的行业协会,如CFA、FRM、CQF、IAQF、SIAM。
只阅读由国外学者撰写的、全英文教材。
只阅读国际学术刊物上的英文论文。
在国外考场完成FRM、CFA、CQF考试。
可惜人一辈子只能考一次FRM,要能再考一次该多好!一级在维也纳考,二级在布达佩斯考。
考完FRM后,选择两个中国以外的国家作为Chapters(注册地)。
我选择了两个国家作为FRM Chapters:乌克兰的基辅、牙买加的金斯顿。在我的有生之年,基辅一定会和莫斯科兵戎相见。而牙买加则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岛屿,几乎永远是24-32度,温热潮湿、海风习习,犹如一个天然透气的保湿盒,诞生了全世界最好的烟草与咖啡。当年没有注册在古巴哈瓦那,只因我不会说西班牙语。我很有兴趣竞选牙买加的FRM Chapters的主席职位,每年去一次,开开帆船、抽抽烟斗、喝喝咖啡、玩玩风控。购买牙买加单人护照USD80K、夫妻两人USD100K、夫妻+两孩USD130K。
在国外知名大学获得最高学历。
我很难理解这样的行为:花了50万,读了一个国内的MBA,只为了再多认识一群中国同学。
#日常生活
只在Apple Music上听音乐。
我欣赏这种人生态度:用native-like的英语向全世界传播中国的故事。这方面,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先生堪称表率!
尽量只用Uber国际版打车。
可惜在国内Uber没法用,不得不用滴滴打车。
用FaceTime、Skype国际版打电话。
拥护西医。
万一有一日病入膏肓,唯一只剩中医可以救命……请别救我了。
尽量在Apple TV上购买并观看电影。
#社交
通讯录中至少保有15%的外籍朋友,并保持经常联系。
有计划有步骤地疏远、并删除抗拒全球化浪潮的朋友。
抵制腾讯的QQ与微信,改用WhatAPP或Apple Message,多用email。
抵制新浪微博,改用Twitter。
在微博时代,不时沉醉于脑残粉们的盲目追捧,亦时常遭受暴民们的猖狂攻击,只得采取不关注、不评论、不转发的孤立主义态度。而在Twitter时代,则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关注社会名流的立场,介入强力阶层的讨论,实现灵活高效的外宣效果。用深刻、地道、国际化的英文笔触,传递鲜明的观点。
拥有一种全球化的信仰。
封面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