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没有把这个话题发表在联想专栏,是因为我觉得联想不是联想的联想,而是中国人的联想,因该放在更广阔的空间加以讨论。
之所以没有把它发表在管理前线,是因为我想讨论的联想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的范畴,而是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范畴。
http://tingtang.cn
本人计算机专业,近期一直在研究联想这个企业,从《联想风云》到如今各媒体、专家的评论,从原来拥有联想笔记本电脑到现在戴尔笔记本电脑的感受,我觉得,联想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它在中国的过去是辉煌的,它在世界的未来又是不确定的,甚至不敢保证在它收购IBM的PC业务以后,联想高层的一系列决定是否是正确的,会不会重蹈几年前扩大业务范围的覆辙。
联想是个巨大的矛盾体,它需要在种种矛盾之间进行抉择。对IBM的PC业务的收购,褒贬不一,其实说来说去也无非是两个结论:
一是,通过这个交易,IBM肯定是赢家。它既摆脱了负债的困扰,又可以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它现在所着重的领域;它既进一步开拓了中国市场,又和中国政府建立了更紧密的关系。二是:联想非常胆大的以蛇吞象,问题是这头大象能不能被消化,怎么消化,何时能消化。
但我个人认为,以上的讨论只不过是触动了这个巨大矛盾体的冰山上的一角。从外界看,这是个热点新闻;从内部看,这是关于联想国际化的讨论。
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国际化”问题,可以追溯联想的历史,真正让联想成长起来的是什么呢?从最开始的代理商到如今中国最大的PC制造商,中间有两个决定企业命运的重要过程,一个是“联想汉卡”的开发,再一个90年代中后期高举民族主义大旗来打败包括IBM、惠普等一系列国际知名企业,继而成为中国销量第一。
再来看看现在,自从“联想汉卡”推出生产,倪南光被免职,联想就放弃了自己的高端技术研发(我这里丝毫没有指责的意思,关于柳倪之争,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不然,没有现在的联想)。所以有人批判联想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自己的技术。但面对着2004年品牌价值的评估——601亿的数字,又有专家称,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它的品牌。
再来看,如果联想誓要走国际化道路,誓要超过戴尔,做全球的PC霸主。我到现在只知道截止至04年,也就是没并购之前联想的数据,并购之后的经营状况并不太了解。但走国际化道路的另一面,我们发现,联想在国内的销售占有率已经从30%下降到25%了。这是否意味着,“民族化”的道路又彻底转型了呢?
今天是一个总的论述,如果大家对“联想”这个话题感兴趣,对联想这个企业感兴趣,今后将围绕以下几个话题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1、联想/IBM并购案
2、联想/戴尔之争(分销/直销之争)
3、联想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甚至存不存在核心竞争力
4、联想应不应该再次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样的核心技术
5、联想国际化/民族化,如何摆正他们的关系
6、联想的企业管理、商业运作——中国与国际
7、联想对中国的影响
8、您眼中的联想
非常欢迎有识之士来共同参与这个话题,发表您的深入见解。我希望我们的讨论是深入的,是务实的,而不仅限于“产品质量好坏”等。也希望发表见解的同时说出您所在的行业、职位,以至于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观点。
联想,无论它有多少缺陷,我们都应该关注,它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更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http://tingt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