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通信,最近学得一头雾水,听也听不懂,偶然看到一本书,写得挺有意思的。丁奇先生的大话无线通信写得确实好。下面是做的一些笔记。
画画先画轮廓,学东西先学系统架构,得先有总体映像,不然对于细节会学得很痛苦。这我确实领悟到了,最近总想学点什么,也不是最近啦,好长时间了,都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不知道何时才是头。可能心太浮躁了,也是没有目标,可能学什么功利性太强,总是希望速成,可知这世上没有什么是能速成的。

我觉得学什么从源头学起,不说从源头学吧,你总得知道着东西大概怎么来的吧

通信经历了一个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的发展过程

模拟通信

说起模拟通信,不得不说那个发明电话的贝尔先生,贝尔先生发明电话,第一个挑战就是-怎样将声波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贝尔试图用电磁开关来形成一开一闭的脉冲信号,我们知道声音主要频率分布于20-3400hz。对于这样的高的频率,企图用机械式的电磁开关实现信号转换是行不通的。因为凡是机械运动必有惯性,要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式必定要时间,要设计一个每秒以非均匀方式 开关开 3400次的开关,的确是难以实现的。

最后成功也源自一个偶然的发现。在一次实验中,他把金属片连在电磁开关上,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声音奇妙的变成了电流。原来是金属因声音而振动,在其相连的电磁开关线圈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我们说话产生的是模拟信号,我们拍照时,通过凹凸镜成像的光学信号也是连续的模拟信号。无论哪种信号,无论是声波还是光学信号也好,如果想将他进行远距离传送,都要面临如何将他转变成电信号(贝尔挑战)

在一个最简单的通信系统里,我们首先需要一个输入信号变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就如电话的话筒一样,话筒将语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中间信道(譬如电话线)传输到接受端,在接受端把电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变换器),即输入端的语音(能不能还原就不知道了)。

总体架构 技术路线_总体架构 技术路线


到现在一个基本的通信系统就完成了。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