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令牌桶控制速率_51CTO博客
        之前已经说过漏算法,请求过来之后,由漏来阻挡,最后将流量漏出去,达到限流的目的,削弱峰值流量对服务器的压力。        不过,漏算法真正在生产中用的并不是很多,更多的还是使用令牌算法。什么是令牌算法呢?        说的已经很清楚了么,令牌--
计数器优点:简单,易实现 缺点:先到先得,先到的请求可执行概率为100%,后到的请求可执行概率小一些,每个请求获得执行的机会是不平等的。临界点问题。滑动窗口是计数器的升级版,解决了 临界点问题。但计数多 复杂 已有实现 Sentinel 滑动窗口的格子划分的越多,那么滑动窗口的滚动就越平滑,限流的统计就会越精确。漏算法比如rabbitmq等,都属于漏算法原理 优点:流量控制效果不错 缺点:不能
令牌算法(token bucket algorithm)        在实施QOS策略时,可以将用户的数据限制在特定的带宽,当用户的流量超过额定带宽时,超过的带宽将采取其它方式来处理。要衡量流量是否超过额定的带宽,网络设备并不是采用单纯的数字加减法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比如带宽为100K,而用户发来的流量为110K,网络设
转载 2023-08-20 14:28:07
125阅读
一、令牌算法1、参考:https://www.jianshu.com/p/5d4fe4b2a726https://www.e-learn.cn/content/java/26032432、对于很多应用场景来说,除了要求能够限制数据的平均传输速率外,还要求允许某种程度的突发传输。这时候漏算法可能就不合适了,令牌算法更为适合。如图所示,令牌算法的原理是系统会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往里放入令牌,而如
转载 2023-06-13 13:17:05
375阅读
  今天观看QCon大会讲述了阿里线上管控体系,其中主要使用了令牌算法来实现限流的目的。表示非常好奇,故此学习一下什么是令牌算法。1. 简介令牌算法最初来源于计算机网络。在网络传输数据时,为了防止网络拥塞,需限制流出网络的流量,使流量以比较均匀的速度向外发送。令牌算法就实现了这个功能,可控制发送到网络上数据的数目,并允许突发数据的发送。令牌算法是网络流量整形(Traffic S
转载 2023-10-17 12:40:46
81阅读
接口限流——令牌算法简介:在网络中传输数据时,为了防止网络拥塞,需限制流出网络的流量,使流量以比较均匀的速度向外发送。令牌算法就实现了这个功能,可控制发送到网络上数据的数目,并允许突发数据的发送。令牌算法是网络流量整形(Traffic Shaping)和速率限制(Rate Limiting)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算法。典型情况下,令牌算法用来控制发送到网络上的数据的数目,并允许突发数据的发送。大
要实现流量的控制,必须有一种机制可以对通过设备的流量进行度量。令牌(Token-Bucket)是目前最常采用的一种流量测量方法,用来评估流量速率是否超过了规定值。这里的令牌是指网络设备的内部存储池,而令牌则是指以给定速率填充令牌的虚拟信息包。令牌可以看作是一个存放令牌的容器,预先设定一定的容量。系统按设定的速度向中放置令牌,当令牌满时,多余的令牌溢出。令牌只是一种流量测量方法,并不
令牌算法:令牌算法的原理是系统会以一个恒定的速度往里放入令牌,而如果请求需要被处理,则需要先从里获取一个令牌,当里没有令牌可取时,则拒绝服务。 当满时,新添加的令牌被丢弃或拒绝。利用谷歌开源的Guava RateLimiter 提供了令牌算法可用于平滑突发限流策略。public class RateLimiter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转载 2023-09-04 21:32:57
129阅读
令牌算法是目前IP QoS 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流量 限制方法,广泛应用于约定访问速率技术 、通用流量整形技术以及物理接口总速率限制等技术中。IETF RFC 建议规范了单速率三色标记和双速率三色标记两种令牌算法,在的构成、令牌添加和报文处理流程方面前者较后者简单,成为目前业界比较常用的流量标记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应针对不同的流量特征选择恰当的标记方式。   令牌的常见类型:单速率三色标记(双
令牌 算法及其应用一.令牌算法在网络中传输数据时,为了防止网络拥塞,需限制流出网络的流量,使流量以比较均匀的速度向外发送。令牌算法就实现了这个功能,可控制发送到网络上数据的数目,并允许突发数据的发送。令牌算法是网络流量整形(Traffic Shaping)和速率限制(Rate Limiting)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算法。典型情况下,令牌算法用来控制发送到网络上的数据的数目,并允许突发数据的发
转载 2023-08-04 16:48:26
251阅读
在大型的网站中,高并发往往不能避免,就会涉及到一定的限流限流在系统的每个API以及服务中,每个接口的访问都有一定的上限,当达到接口承受的范围的时候,就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服务的可用性和降级处理,防止超过预期系统压力过大导致瘫痪等。所以对每个服务或者接口进行访问限制,进行拒绝访问、排队等待服务以及引流等 常见的限流算法有漏算法和令牌通算法漏算法从上图可见,一个漏(Leaky B
Nginx提供了请求限制模块(ngx_http_limit_req_module)、基于令牌算法的流量限制模块(ngx_stream_limit_conn_module),可以方便的控制令牌速率,自定义调节限流,实现基本的限流控制令牌算法算法思想是:令牌以固定速率产生,并缓存到令牌中;令牌放满时,多余的令牌被丢弃;请求要消耗等比例的令牌才能被处理;令牌不够时,请求被缓存。漏算法&nbsp
转载 2023-11-08 21:00:39
80阅读
什么是令牌在我们讨论突发数据量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令牌的概念。令牌本身没有丢弃和优先级策略,令牌是这样工作的:1. 令牌以一定的速率放入中。2. 每个令牌允许源发送一定数量的比特。3. 发送一个包,流量调节器就要从中删除与包大小相等的令牌数。4. 如果没有足够的令牌发送包,这个包就会等待直到有足够的令牌(在整形器的情况下)或者包被丢弃,也有可能被标记更低的DSCP(在策略者的情况下)。
转载 2023-11-17 22:56:40
78阅读
作者:大数据孟小鹏(Java架构沉思录做了部分修改)Java中对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型,或者小米手机营销(1分钟卖多少台手机)等都存在限流的思想在里面。关于限流目前存在两大类:从线程并发数角度(jdk1.5 Semaphore)限流和从速率限流(guava)。Semaphore:从线程并发数限流。RateLimiter:从速率限流。目前常见的算法是漏算法和令牌算法。令牌算法。相比漏算法而言区别在
背景负责的项目中有一个爬虫调度项目。基础的模型就是利用平台提供的 Token 通过相关的数据 API 从平台获取数据。对于每个 Token 均存在一个短时间内调用的上限。一旦超出限制,将在一段时间内不能进行继续获取。之前对于这个限制的管理比较简单,当任务触发时,会直接发起数据获取请求。通过检查返回信息,判断是否超限,如果超限,设置一个等待时间之后进行重试。但发现这样没有最大化的利用到 Token.
转载 2023-12-05 21:10:25
92阅读
       在高并发系统中,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大流量高并发的访问。一些常见的有天猫的双十一、京东618、秒杀以及延时促销等。短时间内的如此巨大的访问流量往往会给数据库造成巨大的压力,进而影响服务器端的稳定性,那么我们的解决方案包括有:前端用nginx做负载均衡;对服务器端访问频率较多的查询接口做redis缓存,减小数据库的压力;限流  今天我自己就来学习一
转载 2023-12-26 19:56:40
0阅读
通常在高并发和大流量的情况下,一般限流是必须的。为了保证服务器正常的压力。那我们就聊一下几种限流的算法。计数器计数器是一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一段时间间隔内,处理请求的数量固定的,超的就不做处理。demopublic function SpeedCounter() { $redis = new \Redis(); $redis->connect('12
转载 2023-11-02 10:22:02
41阅读
本文介绍php基于redis,使用令牌算法,实现访问流量的控制,提供完整算法说明及演示实例,方便大家学习使用。 每当国内长假期或重要节日时,国内的景区或地铁都会人山人海,导致负载过大,部分则会采用限流措施,限制进入的人数,当区内人数降低到一定值,再允许进入。 例如: 区内最大允许人数为 M 区内当前人数为 N 每进入一个人,N+1,当N = M时,则不允许进入 每离开一个人,N-1,当N &lt
转载 2024-01-10 15:02:54
37阅读
# 令牌(Token Bucket)算法在Java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开发中,流量控制速率限制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作为一种常见的流量控制算法,令牌算法(Token Bucket)被广泛用于对请求速率进行限制。本文将用Java示例来解释令牌算法的工作原理,同时展示其状态变化及执行流程。 ## 令牌算法的基本原理 令牌算法通过使用一个“”和一个“令牌”来控制请求的速率的大
原创 0月前
8阅读
概述春暖花开的时候,大家都开着汽车外出旅游欣赏美丽的风景,却被堵在高速公路上,你是否为此感到痛苦?但如果有一种机制可以评估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控制车流情况,确保进入高速公路的汽车都能在路上安全畅行,你是不是会觉得很开心?与此相似,网络发生拥塞的时候,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如图1和图2所示。图1 网络拥塞场景1  图2 网络拥塞场景2 如果不限制用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