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a串口透传系统设计内容概要:1、串口透传系统设计需求2、串口透传系统通信机制3、串口透传系统业务流程串口透传系统设计需求:1、将LoRa终端定义成两种角色:Master(主机)和Slave(从机)2、一个模块发送任意字节长度(小于128Byte)数据,另一模块都可以接收到3、PC机上通过串口调试助手实现接收和发送4、终端在LCD屏幕上显示终端类型及收发数据包个数串口透传系统通信机制:串口透传
前言:串口透传也是用的最多的一种,用户把需要发送的数据通过串口发送到模块,模块正确接收后,然后通过LoRa发送出去,发送完后再切换到接收模式。模块不分主从机,但是要确保两个模块的射频参数一致。这里使用串口空闲中断和接收中断的方式接收串口数据。1、串口核心代码//初始化中断、串口缓冲区
void COMTransInit(void)
{
USART_ITConfig(EVAL_COM,
转载
2024-04-15 11:14:07
56阅读
对于ARP协议, 我本来是不了解的,只是解决了两个ARP相关的P2的Bug后,也就懂了。本文将从原理的角度对ARP做一个透析。1. 什么是ARP?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也就是地址解析协议。解析什么地址?将IP地址解析为以太网MAC地址(i.e. 物理地址)的协议。在以太网当中 , 网络设备是通过物理地址表示的 , 这个物理地址就是48位的以太网地址。 简
一.socket的基础知识1.1socket的使用场景以及分类socket本来也是用于本地进程间通信的,后来有了TCP/IP协议族的加入,才能实现跨主机通信。socket是一个函数,我们可以指定参数告诉内核封装什么样的协议。socket是一种特殊的文件描述符 (everything in Unix is a file)并不仅限于TCP/IP协议,其他体系结构也会用到 socket。套接字分为:流式
如果你想在自己的电脑上搭建网站并且让别人访问到,你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在一般情况下, 我们在本机搭建的网站别人是无法访问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内网穿透。1,内网穿透在Internet网络中,有两种网络形式可以相互通讯:一是公网IP地址可以互相通讯,二是同归于一个网段的私有IP地址在局域网内可以相互通讯。然而,公网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之间不能直接通讯。路由器一般有两个IP地址:一个是公网IP地址,用于
第五天基础部分ESP8266TCP传输 分服务端和接收端,需要提前建立连接,后续才能传输。 UDP传输 不区分服务端和接收端,不需要提前建立连接。透传模式就是在作为TCP客户端传输或UDP传输的情况下,进入这个透传模式,就收发的都是原始数据 不会加数据封装,接收数据就不是IPD开头那种。先创建TCP/UDP连接,再进入透传模式之后手机用TCP/UDP发数据,发什么,模块转发给我们MCU就是什么。除
转载
2024-04-20 16:56:48
160阅读
一、定义内网穿透也成NAT穿透,进行NAT穿透是为了使具有某一个特定源IP地址和源端口号的数据包不被NAT设备屏蔽而正确路由到内网主机。NAT(网络地址转换)设备自动屏蔽了非内网主机主动发起的连接,也就是说从外网发往内网的数据包将被NAT设备丢弃掉。这使得位于不同NAT设备之后的主机无法交换信息。这一方面保护了内网主机免于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另一方面也为P2P通信带来了一定困难。外部主机要与内网主
转载
2024-03-28 04:36:40
33阅读
网络渗透基本概念broadcast:广播(全部取1则为广播地址);ping:测试网络的连通性;Gateway:网路中的出口。(0.0.0.0:表示路由);inet:ip地址(四个字节);netmask:以太网(网卡/硬件/物理/Mac地址,用196进制描述,六个字节);DNS:域名解析(可让你转到该域名的ip地址。主要是让用户在互联网上通过域名找到域名对应的IP地址,因为IP地址都是一串数字(例如
三、IP组播路由中的隧道传输机制 组播中的隧道概念指将组播包再封装成一个IP数据包在不支持组播的互联网络中路由传输。最有名的组播隧道的例子就是MBONE(采用DVMRP协议)。在隧道的入口处进行数据包的封装,在隧道的出口处则进行拆封。在达到本地全IP组播配置传输机制上,隧道机制非常有用。 四、网络多媒体的应用要求 因为多媒体信号是交互的、互动的,它对网络提出了以下的应用要求: (1) 吞吐(thr
HTTP请求是依赖TCP的,也就是在单片机上面,我们一样可以使用,无非就是先发送一个http请求头,再发送正文,比如我最近就使用了http post方式发送数据到服务器,服务器端使用的是WEB API,单片机使用的STM32 与SIM800C,SIM800C使用GPRS连接服务器,采用透传方式,TCP连接,在这里就不讲述TCP连接方式了,假设你已经会使用TCP方式连接服务器,并发送数了。以下代码只
UDP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的缩写,它是一个简单的协议,简单到UDP规范RFC0768只有区区3页。什么是UDP?UDP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的缩写,它是一个简单的协议,简单到UDP规范RFC0768只有区区3页。UDP是工作在IP层之上的传输层协议,UDP对IP主要有两个扩展:扩展出端口号使得IP数据报可以多路分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同一层内[1] 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在因特网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中,TCP层是位于IP层之上
转载
2024-03-02 11:08:09
340阅读
最近在翻看以前写的文档,把这篇word文档复制下来,保留一下。 序号版本作者描述1V0.1YJ.Yan初始版本2V0.2YJ.Yan添加方案细节描述以及可参考方案 1. 基本概念a) N
转载
2024-05-06 11:47:18
31阅读
漂移一词有很多的应用,我在看录像中看到了汽车狂奔中的漂移技术,看到周杰伦表演的漂移过弯的精彩表演,不知是特技还是他已经真的练就了这个本事,一般的漂移是指物体悬浮于水面整体运动而相互的关系不变,现在又有了新的用处,IP地址漂移。 采用地址漂移技术,利用虚拟IP地址来绑定主服务器,可有效解决不能利用组播的情况下,多台服务器集群之间的信息交互问题。此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很多行业可以采用。 双机集
目录知识点1:网站流量分析指标什么是pv?什么是uv?什么是IP?知识点2: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知识点3:负载均衡实验什么是负载均衡?IP地址规划:实验拓扑图知识点4:负载均衡策略1、请求轮询2、增加权重 3、最少连接数4、ip_hash 策略 知识点5:获取访问机器的真实ip地址1、在负载均衡器上修改http请求报文头部字段,谈价一个X_Real-IP字段2、修改web服务器的
转载
2024-05-01 20:30:55
195阅读
一、RTMP是Real Time Messaging Protocol(实时消息传输协议)的首字母缩写。该协议基于TCP,是一个协议族,包括RTMP基本协议及RTMPT/RTMPS/RTMPE等多种变种。RTMP是一种设计用来进行实时数据通信的网络协议,主要用来在Flash/AIR平台和支持RTMP协议的流媒体/交互服务器之间进行音视频和数据通信。支持该协议的软件包括Adobe Media S
转载
2024-03-29 22:37:20
77阅读
1.渗透理论是研究随机环境中聚簇现象的理论。渗透现象刚好出现的概率是临界概率,记做pc。当每条边开通的概率大于pc时,渗透就会出现,开通的概率小于pc,渗透不会出现。人们在随机图理论的研究中发现节点存在节点集群的临界概率,即网络具有临界概率pc,当不超过pc时,网络由孤立的节点集群组成,当超过pc时,节点集群将扩展连接到整个网络。 2.模型建立(二维平面上的模型建立)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可
# Java IP地址透传的科普介绍
在网络编程中,IP地址的透传(或称为IP地址的传递)是指在服务端与客户端之间,原始的IP地址信息能够被正确保留并传递。通常情况下,当客户端通过代理服务器或负载均衡器访问后端服务时,原始的IP地址可能会被更改或丢失。如何在Java中实现IP地址的透传,将是本文的重点。
## 1. 为什么需要IP地址透传?
IP地址透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日志记录、安全验证和
前言在学习ASP.NET Core源码过程中,偶然看见蒋金楠老师的ASP.NET Core框架揭秘,不到200行代码实现了ASP.NET Core Mini框架,针对框架本质进行了讲解,受益匪浅,本文结合ASP.NET Core Mini框架讲述ASP.NET Core核心。微软官网关于ASP.NET Core的概念"ASP.NET Core是一个开源和跨平台的框架,用于构建基于Web的现
主机A与主机B通信,A Ping B,图:A-交换机-B,AB同一子网(1)ping数据包用的是ICMP协议,IP协议的一个子协议,位于三层,包含A的IP,B的IP,三层进行IP封装成包,进入二层(2)A,B处于相同子网,查看缓存中对与目的对应得B第2层mac地址,如果存在,直接进行第2层封装成帧,经物理层信号编码,以0101010010这样的bits流传输在网络介质上。(3)如果不存在B的MAC
转载
2024-04-03 12:27:47
5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