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讨论话题。

如果你运行下面的代码:

Integer a = 1000, b = 1000;  
System.out.println(a == b);//1
Integer c = 100, d = 100;
System.out.println(c == d);//2

你会得到:

false
true

基本知识:我们知道,如果两个引用指向同一个对象,用==表示它们是相等的。如果两个引用指向不同的对象,用==表示它们是不相等的,即使它们的内容相同。

因此,后面一条语句也应该是false 。

这就是它有趣的地方了。如果你看去看 Integer.java 类,你会发现有一个内部私有类,IntegerCache.java,它缓存了从-128到127之间的所有的整数对象。

所以事情就成了,所有的小整数在内部缓存,然后当我们声明类似——

Integer c = 100;

的时候,它实际上在内部做的是

Integer i = Integer.valueOf(100);

现在,如果我们去看valueOf()方法,我们可以看到: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return new Integer(i);
}

如果值的范围在-128到127之间,它就从高速缓存返回实例。

所以…

Integer c = 100, d = 100;

指向了同一个对象。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写

System.out.println(c == d);

我们可以得到true。

现在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里需要缓存?

合乎逻辑的理由是,在此范围内的“小”整数使用率比大整数要高,因此,使用相同的底层对象是有价值的,可以减少潜在的内存占用。

然而,通过反射API你会误用此功能。

运行下面的代码,享受它的魅力吧!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NoSuchFieldException, IllegalAccessException {

Class cache = Integer.class.getDeclaredClasses()[0]; //1
Field myCache = cache.getDeclaredField("cache"); //2
myCache.setAccessible(true);//3

Integer[] newCache = (Integer[]) myCache.get(cache); //4
newCache[132] = newCache[133]; //5

int a = 2;
int b = a + a;
System.out.printf("%d + %d = %d", a, a, b); //
}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的话,请不要吝啬你的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