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去听了新浪总编辑陈彤关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网络编辑》的主题演讲,听的时候便在思考和自我反思。现将这些作为笔记一一记下,留待进一步的参考。
 
一、抓住它的特性,利用!
 
不可否认,在听第一部分内容的时候,脑袋里转的东西比较多,甚至是杂乱的跑题的。
 
新浪以“快速、全面”见长,其实“快速反应”本来就是新闻的特性,可以说新浪的长处正是抓住了事务的本质,进而倡导并有力执行;话说“全面”,则是利用了互联网的特性——海量信息本身就是存在的,需要的是挖掘、整理和发布,此处的“长”或者说是新浪走的早。
 
再进一步思考,网络被称为新的媒体,那么选择以新闻和网络的特性冠称自己的特性的新浪,确实利用了事务的特性,也确实抓住了人们的视线。
 
二、理论学习的必然性,重要!
 
演讲第二部分第一句话,便让我意识到了“理论学习”的必然性。于是我在笔记本上敲下了——“最大的心得:请回去参阅“教程”!”
 
从标题的要求到正文的规范,无不是曾学习的课程书上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便是总结的“编辑”应该掌握的知识,只不过换个载体。唯一没想到的是,换了个场合,我再次听到了这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网络编辑必然要学习到传统的编辑、记者所有掌握的东西,即使是皮毛也好。而这场演讲,与其说是“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网络编辑”,不如说是“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网络编辑”。
 
知识是基础的,也不是陌生的,但此时听来心情却卓然。重要性在此刻才真正被认识到,“温故而知新”也在脑袋里留下了新的符号。
 
 
三、职业和生活,分开!
 
在演讲后的问答讨论中,很多人问了关于新浪的问题。虽然有趣,却又让人无奈——抓错了时机。
 
幸好同事问了关于“网编的职业规划”的问题,才勉强让我感到主题的存在。问题的宽泛,也造成了回答的模糊。但从中得到的认知却有2个:
 
第一个是自我的反思:面对手上机械的重复性工作行为,是否该考虑到是自己最基础的掌握不到位才使得自己没有找到更简便快捷的通路?(当然,此处是特指某些状况。毕竟熟悉的操作也是在反复重复下练就的。)
 
第二个是职业思考:网络编辑如何提高自我的能力而使得理想化结果的实现?——学习什么、积累什么?才使得不放弃的坚持得到好的结果?(没有答案的路,只有走下去的人才知道)
 
 
——————————————————————
 
四、从别人的眼睛里看同一个世界
 
经验的分享,口头的、书面的都为我们展示了同一个世界的另一面。
 
内容完毕,思考在进行。
 
 
——————————————————————
记录于2007年8月8日凌晨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