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遁者油画作品《镜湖》。尺寸:80×80cm
不是说“幸福”的作品不美,幸福值得被记录,美值得被定格。但悲伤更能引起共鸣。艺术作品就代表艺术家,所以艺术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悲天悯人。
倘若没有这个品质,艺术作品就是空洞的,线条也缺乏灵魂。空间构成和颜色的绽放,都缺乏延伸,那么艺术水平,自然就较于那些具有悲天悯人品德的画家差了很多。
从这个角度讲,艺术可以是简单的,很简单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圆……就看你如何去安排,把它放在什么位置。艺术可以是最简单的,艺术家也可以是幼稚的,但确实需要“悲天悯人”。这大概也是艺术家被贴身“神经质”,“多愁善感”,“极度敏感”等标签的原因吧。
你画画的理由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画了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感动自己。先感动自己,再去感动他人。在我看来“悲天悯人”和“杞人忧天”是一个词。但一般而言“悲天悯人”是褒义词,而“杞人忧天”是贬义词。这难道不很有意思吗?我“忧天”是因为具有“悲悯”之心;我“悲悯”是因为有天灾人祸啊。
所以这个“忧天”的杞人,其实会成为一个“好艺术家”。但当他不再“杞人忧天”之时,他就是失去“艺术的可爱性”。沦为一个正常人,正常人也是可爱的,但不再对什么都表现出艺术的敏感和大胆。——灵遁者《悲天悯人是一种品质》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的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的元素。艺术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这是欲望、兴趣、个性的具体的心理表现,也是对对象能否满足自身欲望的价值评判。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曾在他的《论艺术》中指出:文艺创作是艺术家" 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情感主宰着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贯串在艺术创作的整个心理过程之中。艺术活动中的"感觉",受到"享受"的欲望的支配,总是被对象的能引起自己愉快的色彩、声音所吸引; 艺术活动中的"知觉"往往按照情感的需要去选择并加工对象,按照情感图式去选择与"判断"对象;艺术活动中的"想像"按照主体的情感要求的走向去创造合乎自己情感和目的的形象。艺术活动中的"理解"往往是一种个性化的体认与感悟,通过体悟获得对生命与人生意义的深切理解,它无疑是一种饱含着情感的活动。
艺术家的情感往往通过艺术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艺术家反映生活,描绘艺术形象,绝不是冷漠的、无动于衷的,而是凝聚着他的思想情感、爱憎褒贬,渗透着他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1937 年4 月,德国法西斯发动了40 多架飞机对西班牙巴斯克文化名城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激起了绘画大师毕加索的强烈义愤,他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就完成了那幅名垂画史的, 伸张正义与控诉罪行的力作《格尔尼卡》。
在审美以及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活动中,情感不仅与形象联系在一起,也同认知联系在一起,是随着审美认知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其基础是审美认知。经过审美认知,及其复杂的思想活动,生活中的美才能被发现、被感悟。
一个思想空虚,缺乏对社会与人生具有深刻认识的人是难以产生丰富、强烈的审美情感的,因而也就不会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和出色的欣赏者。在艺术活动中,情感与思想认知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说教不是艺术,没有思想的情感也不能产生艺术。真正的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