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了,一直瞎忙,没顾上。

      前端时间读到一篇博文:警惕技术人员的极端性(http://yanyangtian.blog.51cto.com/2310974/1058598)。文章说道,技术人员常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思考问题的片面性。通读全文,这个片面性就是指技术人员过于强调技术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因素,从而导致了极端。然而,作者却并没有指出是谁让技术人员极端,本文就权当弥补这个遗憾。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作者开头写道“把技术玩的转,那不算什么大的本事,把人玩的转,才是本事”,对于这一观点,笔者并不赞同。在笔者眼中,不管是玩技术还是玩人,要想玩好,都不容易,都是本事,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作者那样说,不知道让以后想往技术方面发展的孩纸情何以堪?谁要是再说玩技术不算本事,我就请他/她整个图灵奖回来给咱瞧瞧。
      嗯,扯远了,言归正传。整体而言,笔者对于原文的观点是赞成的。接下来,笔者就来分析一下造成技术人员极端的原因。
      中华民族曾领先于世界数千年,然而到了近代,却逐渐落后,最终沦为列强鱼肉,惨遭凌辱。落后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技术的落后,导致武器装备的落后,因而战场上连连吃大亏。时至今日,虽然这一状况有了极大改观,但要实现赶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的落后,给整个民族的心理留下了浓重的阴影。因此,建国后,全民族都非常重视工业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以至于国家领导人,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工程师出身居多。技术,在我们眼中,成了先进和强大的代名词。自然,掌握了技术的人,人们也要尊重一些。
      再者,文革中,知识分子被打倒,而人文学科和政治关联紧密,因而更容易招致迫害,这也影响了人们对人文学科的态度。人文学科在人们眼中,似乎只是耍耍嘴皮子,还不安全;而技术呢,不但能快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还相对安全。因此,研究技术的理工类学科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青睐。这种认识反映到教育上,就是重理轻文的思想泛滥。在高中,文理分科时,一般都是成绩好的学生学理科。在理科学得好的学生眼中,只有那些搞不定数理化的学生,才不得不去靠死记硬背学习文科。而理科的学习难度,也的确高于文科。无形之中,理科生就形成了对文科生的心理优势,至少笔者在高中时代,就是这样的。理科生的傲慢,对技术的偏执,在那个时候,就开始生根、发芽。
      我们的教育,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解决的问题,都是卷面上描述的、排除了各种额外因素、理想化条件下的问题。比如说物理,把研究对象抽象为一个质点,不用考虑其大小和形状,或者会假定某个平面绝对光滑;在数学上,我们会得出√2/2(2分之根号2)这样的结果——多么精确啊,可惜在工程上这样的结果不如0.707来得有意义,虽然后者有误差。这就给了学生一种美学享受——你看,理科/技术模型是那么完美,只要给了我初始条件,我就能精确地计算出结果。理科生对技术的执着,由此生长。
      还有一点如原文所说,我们的教育(主要是大学以前的教育),总是要求学生找出所谓的最佳答案,万事有标答,这就剥夺了学生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的机会。
      而目前IT界的技术人员,多出自理科生。他们所做的工作,在外行人眼中,似乎很高深,这更加重了技术人员的傲慢和对技术的执着,直至极端——实际上懂行的人都知道,大部分人干的事情也就是调用这个框架、那个库的,真正高深的,早就有人帮我们封装好了——而忘记了看待事情要全面,不能只考虑技术,要平衡各方面的因素。
      这里举一个由于过分迷信技术,而吃了大亏的典型事例。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现役的第五代战斗机,F22猛禽集众多高技术于一身,战斗力据说颇为强悍。然而,也正是由于集中了这么多高技术,导致其售价和使用费用高昂,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都感到有点吃不消;而且,也导致了整个系统过于复杂,从而可靠性下降。因此F22自服役以来,一直麻烦不断,上个月又摔了一架(到目前总共摔了四架)。造价昂贵,而又麻烦不断,这自然大大削弱了其战斗力和威慑能力。花了那么多钱,却换来这么个鸡肋,美国政府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冤大头。
      因此,这里再次提醒技术人,看问题要全面,不要只考虑技术因素。而实际上,不管做什么工作,都需要全面考虑,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