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2年第13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数字化转型 价值效益参考模型》(GB/T 23011-2022,简称《数字化转型 价值效益参考模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GB/T 23050-2022,简称《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生产设备运行管理规范》(GB/T 23022-2022,简称《生产设备运行管理规范》)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生产设备运行绩效评价指标集》(GB/T 23023-2022,简称《生产设备运行绩效评价指标集》)4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速数字化转型的最新成果,对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注公众号:【互联互通社区】,回复【两化融合】获取全部报告内容。
标准一、GB/T 23011-2022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参考模型
导读:
价值效益分类体系,如图2所示,其核心导向是引导组织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挖掘数据的创新驱动潜能,加强数据价值的开发和资产化运营。数字化转型价值效益包括但不限于∶
a) 生产运营优化,重点关注传统产品生产与交付,主要为基于传统存量业务,聚焦内部价值链开展价值创造和传递活动,通过传统产品规模化生产与交易,获取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质量提高等方面价值效益∶
b) 产品/服务创新,重点关注产品与服务创新,主要为拓展基于传统业务的延伸服务,沿产品/服务链开展价值创造和传递活动,通过产品/服务创新开辟业务增量发展空间,获取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延伸与增值、主营业务增长等方面价值效益;
c) 业态转变,重点关注新赛道,主要为发展壮大数字业务,依托与生态合作伙伴共建的开放价值生态网络开展价值创造和传递活动,获取用户/生态合作伙伴连接与赋能、数字新业务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价值效益。
来源: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
标准二、GB/T 23050-2022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
导读:
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应用层主要提供供应链体系设计、供应链业务管理、供应链风险管控、供应链绩效管理等功能,主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a) 供应链体系设计∶提供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设施选址、产能分配等功能,支持供应链体系的可 视化呈现、模块化设计和智能调优;
b) 供应链计划与预测提供供应链需求预测、资源分析和计划编制等功能,支持采购计划、生产计 划、物流计划等的自动生成、协同执行和智能调优;
c) 寻源与采购管理∶提供供应商资质认证、供应商信息管理、供应商评价、采购执行跟踪、采购合 同管理等功能,支持供应商寻源、供应商分级分类管理以及采购全过程执行监控;
d) 生产管理∶提供自动排产、生产运行调度、生产过程监控等功能,支持产能的监测、管控和平衡 调度,可集成智能排产模型算法,并支持产能规划的自动制定、精准执行和智能优化;
e) 订单交付管理∶提供订单管理、仓储管理、物流路线规划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管理等功能,支 持订单交付全过程跟踪,以及物流资源在线查询、动态调度和预测优化;
f) 客户服务管理∶提供客户关系管理、售后服务管理、退换货管理等功能,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信 息追溯、产品运行状态监控、服务需求快速响应和售后服务资源动态调度;
g) 供应链风险管理∶提供供应链风险因素识别、影响评估、根源分析和处置方案生成等功能,支持 供应链风险感知监测、评估诊断、应急防控和预测预警;
h) 供应链绩效管理∶提供供应链关键绩效指标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等功能,支持供应链绩效实 时监测、评价考核和优化改进。
标准三、GB/T 23022-2022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生产设备运行管理规范
导读:
企业应依托生产设备运行管理系统,开展生产设备健康状态的在线监测、评估、跟踪和预测等工作,以有效判断生产设备运行异常工况和劣化征兆,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应动态收集、实时感知和定期检查生产设备健康状态,并建立完备的生产设备健康状态档 案,档案涵盖生产设备编号、厂商、功能、性能等基础信息,以及生产设备的振动、润滑、噪声等健康状态和维护保养数据;
b) 应根据生产设备健康状态,结合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关键状态参数和运行历史信 息等,量化评估生产设备健康状态和剩余寿命、分析生产设备性能衰退趋势;
c) 应结合生产设备健康状态信息和评估分析结果,对生产设备的健康状态进行持续跟踪和全面监测,并向相关使用、维修和管理人员及时反馈生产设备健康水平和维护建议;
d) 应开发并部署生产设备的健康状态模型、易损部件劣化模型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等,基于模型 实现生产设备健康状态准确预测和精细化管控。
标准四、GB/T 23023-2022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生产设备运行绩效评价指标集
导读:
企业宜采用数字化手段开展生产设备备品备件库存情况监测、备品备件供应策略优化、备品备件库存策略优化、备品备件使用方案优化等工作,针对性地优化改进该项指标,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a) 采用RFID、二维码、条形码等自动化数据采集手段,实时获取生产设备备品备件数据,针对生产设备备品备件的库存情况进行持续监测;
b) 基于生产设备备品备件历史消耗数据建立需求预测模型,将备品备件预测消耗数据及时反馈给采购、物流、质量、工艺、库存等部门,优化备品备件供应策略,降低备品备件采购成本;
c) 基于生产设备备品备件的库存数据、物流数据与消耗数据等建立库存策略优化模型,基于模型合理安排生产设备备品备件的周期库存、在途库存、安全库存与预期库存数量,优化备品备件库存策略,降低备品备件库存成本;
d) 充分考虑生产设备备品备件的通用性、计划的准确性以及使用方案的合理性,综合考虑生产设备维修费用、备件成本、性能表现等因素,建立备品备件使用方案知识库,优化备品备件使用方案.降低备品备件使用成本。
关注公众号:【互联互通社区】,回复【两化融合】获取全部报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