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运维开发工程师,我使用通义灵码的@workspace和@terminal功能,快速熟悉新项目代码并实现新需求。相比之前,提效了约50%。本文分享了我的使用体验和心得,详细介绍了通义灵码如何帮助我在复杂项目中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学习成本、提升代码质量和增强团队协作。
容器技术允许多个应用共享同一操作系统内核,但通过命名空间实现隔离。利用 eBPF 技术,可以跟踪容器内的系统调用,如 execve,以监控容器内的活动,包括恶意行为。通过改进 bpftrace 脚本,添加容器 PID 命名空间和 UTS 命名空间信息,可以有效地区分容器内外的进程,提高安全性。示例中展示了如何通过 bpftrace 监控容器内外执行的 ls 命令,以及如何查询容器内的 uprobe 列表,进一步增强了对容器内部活动的理解和控制。
eBPF 的 CO-RE 技术解决了内核数据结构差异导致的兼容性问题。开发 eBPF 需要配置支持 BTF 和调试信息的内核,并安装 LLVM、make、BCC、libbpf 等工具。通过 C 语言编写 eBPF 程序,使用 BCC 框架简化开发流程,最终通过 Python 脚本加载和运行 eBPF 程序,实现内核事件的监控和数据采集。
eBPF(扩展的伯克利数据包过滤器)源自 BPF 技术,是一种在内核中安全注入代码的机制,广泛应用于网络、内核、安全等领域。eBPF 程序通过事件触发执行,经过编译、加载、验证等步骤,借助 BPF 映射与用户态程序交互。虽然功能强大,但 eBPF 也有诸多限制,如程序大小和调用内核函数的限制。内核版本至少需 4.9 或更高。
企业在数据备份和灾备中,依据数据用途和管理方式,将数据分为系统、基础、应用和临时数据,以及数据库和非数据库数据。关键业务系统对业务连续性要求最高,其次是重要业务系统,然后是一般业务系统。
Prometheus Exporter分为直接采集(如cAdvisor, Kubernetes)和间接采集(如Node Exporter)两类。
虚拟化技术创建实体资源的虚拟版本,提升资源利用率。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作为全虚拟化解决方案,借助Linux内核实现Hypervisor功能,通过模块化方式提供高效的虚拟化环境。
KVM 就是在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之上构建起来的虚拟机监控器。当然,并非要所有这些硬件虚拟化都支持才能运行 KVM 虚拟化,KVM 对硬件最低的依赖是 CPU 的硬件虚拟化支持,比如:Intel 的 VT 技术和 AMD 的 AMD-V 技术,而其他的内存和 I/O 的硬件虚拟化支持,会让整个 KVM 虚拟化下的性能得到更多的提升。KVM 虚拟化的核心主要由以下两个模块组成:KVM 内核模块它属于标
网络协议定义了机器间通信的标准格式,确保信息准确无损地传输。主要分为两种模型:OSI七层模型与TCP/IP模型。
这段内容介绍了Linux中ext4文件系统的I/O操作处理方式,包括直接I/O和缓存I/O。直接I/O通过`ext4_direct_IO`向设备层写入数据,而缓存I/O则先将数据复制到内存缓存并标记为脏页,再由定时器触发写操作,最终调用`ext4_writepages`写入硬盘。文中还描述了几种电梯算法,如Noop、Deadline和CFQ,并解释了RAID和LVM环境下块设备的I/O请求处理流程。
中断处理需定义中断处理函数`irq_handler_t`,参数包括中断信号`irq`和通用指针`dev_id`。返回值`IRQ_NONE`表示非本设备中断,`IRQ_HANDLED`表示已处理,`IRQ_WAKE_THREAD`表示需唤醒等待进程。处理程序常分上下半部,关键部分在中断处理函数中完成,延迟部分通过工作队列处理。注册中断处理函数需调用`request_irq`,参数包括中断信号、处理函数、标志位、设备名和通用指针。
在Linux内核中,为了隔离不同类型的资源,实现了多种namespace,包括UTS(hostname)、User(用户和组)、Mount(文件系统挂载点)、PID(进程ID)和Network(网络协议栈)。常用指令`nsenter`可进入指定的namespace,而`unshare`则创建并加入新的namespace。在内核层面,每个进程的`task_struct`包含这些namespace的信息。
用户态虚拟空间包括代码、全局变量、堆、栈及内存映射区等。`struct mm_struct` 定义了这些区域的统计信息和位置,如 `total_vm` 表示总映射页数,`locked_vm` 和 `pinned_vm` 分别表示锁定和不可移动的页数,`data_vm`、`exec_vm` 和 `stack_vm` 表示数据、可执行代码和栈的页数。此外,`mmap_base` 表示内存映射的起始地址。这些信息描述了用户态区域的布局和位置。
内存映射不仅包括物理与虚拟内存间的映射,还涉及将文件内容映射至虚拟内存,使得访问内存即可获取文件数据。mmap 系统调用支持将文件或匿名内存映射到进程的虚拟内存空间,通过多级页表机制实现高效地址转换,并利用 TLB 加速映射过程。TLB 作为页表缓存,存储频繁访问的页表项,显著提升了地址转换速度。
cgroup(control group)是Linux内核的一种资源控制系统,通过不同的子系统来控制进程对资源的使用,如CPU使用率、内存限制等。它通过一个专门的文件系统进行操作,可实现资源分配与限制,并支持Docker等容器技术的资源管理。
这段内容详细描述了网络包接收过程中机制。当网络包触发中断后,内核处理完这批网络包,会进入主动轮询模式,持续处理后续到来的包,直至处理间隙返回其他任务,从而减少中断次数,提高处理效率。此机制涉及网卡驱动初始化时注册轮询函数,通过软中断触发后续处理,并逐步深入内核网络协议栈,最终到达TCP层。整个接收流程分为多个层次,包括DMA技术存入Ring Buffer、中断通知CPU、软中断处理、以及进入内核网络协议栈等多个步骤。
在 Linux 系统中,信号用于响应各种事件,可通过 `kill -l` 查看所有信号。每个信号有唯一 ID 及默认操作,如终止(Term)或生成核心转储(Core)。进程可执行默认操作、捕获信号或忽略信号,但无法忽略 SIGKILL 和 SIGSTOP。常用 `signal` 或 `sigaction` 函数注册信号处理函数,后者更灵活且推荐使用。信号处理涉及系统调用和内核设置,建议根据需求定制参数。
Copyright © 2005-2024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