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存存储,也是数据的冗余。 (1)数据库访问数据,磁盘IO,慢; (2)缓存里访问数据,存操作,快; (3)数据库里的热数据,可在缓存冗余一份; (4)先访问缓存,如果命中,能大大的提升访问速度,降低数据库压力;

这些,是缓存的核心读加速原理。

但是,一旦没有命中缓存,或者一旦涉及写操作,流程会比没有缓存更加复杂,这些是今天要分享的话题。

读操作,如果没有命中缓存,流程是怎么样的?

答:如下图所示 (1)尝试从缓存get数据,结果没有命中; (2)从数据库获取数据,读从库,读写分离; (3)把数据set到缓存,未来能够命中缓存; 读操作的流程应该没有歧义。

写操作,流程是怎么样的?

答:写操作,既要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又要操作缓存里的数据。

这里,有两个方案: (1)先操作数据库,再操作缓存; (2)先操作缓存,再操作数据库; 并且,希望保证两个操作的原子性,要么同时成功,要么同时失败。

这演变为一个分布式事务的问题,保证原子性十分困难,很有可能出现一半成功,一半失败,接下来看下,当原子性被破坏的时候,分别会发生什么。

一、先操作数据库,再操作缓存

如上图,正常情况下: (1)先操作数据库,成功; (2)再操作缓存(delete或者set),也成功;

但如果这两个动作原子性被破坏:第一步成功,第二步失败,会导致,数据库里是新数据,而缓存里是旧数据,业务无法接受。 画外音:如果第一步就失败,可以返回调用方50X,不会出现数据不一致。

二、先操作缓存,再操作数据库

如上图,正常情况下: (1)先操作缓存(delete或者set),成功; (2)再操作数据库,也成功; 画外音:如果第一步就失败,也可以返回调用方50X,不会出现数据不一致。

如果原子性被破坏,会发生什么呢?

这里又分了两种情况: (1)操作缓存使用set (2)操作缓存使用delete

使用set的情况:第一步成功,第二步失败,会导致,缓存里是set后的数据,数据库里是之前的数据,数据不一致,业务无法接受。

并且,一般来说,数据最终以数据库为准,写缓存成功,其实并不算成功。

使用delete的情况:第一步成功,第二步失败,会导致,缓存里没有数据,数据库里是之前的数据,数据没有不一致,对业务无影响。只是下一次读取,会多一次cache miss。 画外音:此时可以返回调用方50X。

最终,先操作缓存,还是先操作数据库?

答: (1)读请求,先读缓存,如果没有命中,读数据库,再set回缓存 (2)写请求 (2.1)先缓存,再数据库 (2.2)缓存,使用delete,而不是set 画外音:《缓存,究竟是淘汰,还是修改?》也提到了,淘汰缓存还是修改缓存的建议。

希望大家有收获,有不同方案欢迎讨论。

末了,挖个坑: 在缓存读取流程中,如果主从没有同步完成,步骤二读取到一个旧数据,可能导致缓存里set一个旧数据,最终导致数据库和缓存数据不一致。

如何解决这种情况下,缓存与数据库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是下一章要讨论的内容。

相关推荐: 《进程内缓存,究竟怎么玩?》 《选redis还是memcache,源码怎么说?》 《缓存,你真的用对了么?》 《缓存,究竟是淘汰,还是修改?》 《缓存,并发更新的大坑?》 《数据库主从不一致,怎么解?》

文字很短,希望大家有启示,帮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