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沙龙活动是51cto举行的第八次同类活动,按照每2一次的进程,活动在周六下午2点准时进行中。
 
本次沙龙的主题是运维技术以及网络规划的实施原则。我来的有点晚,上半场精彩部分没有看到,看录像只知道有位女网管表现很活跃,会场气氛很好。而此时来自第一视频的运维经理魏川老师的演讲已经接近尾声。
正好这个时候魏川提及在日常巡检过程中,需要对UPS的实际可用性进行验证,这一点在日常工作中确实容易被疏忽,而UPS的可用性如果失败,那么大笔资金投入的保障设备起不到相应的作用,会对企业一系列的应用造成巨大的损失。
 
下半场的沙龙是由来自酷六的高级项目经理林鹏进行的,其讲述内容主要是网络在整体规划时所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在整体规划时,需要考虑产品(交换路由设备)的性能指标、价格、以及规划方案的安全性等等。以“应用”为导向进行网络实施的整体规划。
 
现在流行说APP,苹果商店火了之后带动了APPapplication)这个词的流行度,用户不需要了解太多的东西,他们所需要的就是最终能实现一个什么“功能”,而这个功能基本可以理解为“应用”:如即时沟通、邮件、OAERP等等。以应用为导向,用户更容易接受,更容易部署,难度都交给实施方了,用户不需要死扣它到底是如何实现的。这对于实施方的我们来说,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要对“最终目的”非常明确。
如网络设计要实现高可用、负载均衡、策略路由,每一种“应用”背后都引申出多个知识点,如何对设备进行选型,设备参数是否可以满足,未来又能否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除非你是和一家小公司一同成长起来,不然我想我们遇到的最多的问题不是部署,而是对现有网络进行升级和改造。如何在一个地基已经打好的平台上进行加固和升级,或者说较为温和的说服各级领导,支持你对“地基”的大规模整改,这才是最重要的。而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是加固和升级。
源于酷六的负载压力,林鹏的演讲中对设备选型这一块有很深刻的认识,可以说设备性能指标这一块是每一个从业人员都需要认真去了解的。鉴于思科产品的技术垄断地位,以及华为产品的高性价比,两者可以说是各有千秋,而网络工程师现在务必要对两种设备都熟知才好,因为谁也不知道公司决策层会选择什么产品。好在这两者的命令操作大同小异,相互转换学习的难度不算太高。
 
两位讲师的课程都非常不错,不过这次貌似互动环节少了一些,希望51CTO可以在报名页准备个提问选项的功能,报名的时候可以直接先提出一条问题,这样讲师可以选几条参会用户最关注的问题进行优先解答,算是对讲师授课和互动交流的一个中和吧?
 
以下是我参加这次沙龙后,对运维的一些个人经验和看法,权供本文观众参考。
1、  网段规划:林鹏提及网段规划问题,分配IP的时候最好留有一定的冗余,不要全部分配完,这个设计很好,不过在实际运行的网络中修改还是有点难。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在核心交换机上划分Vlan,新增加的网段可以通过Vlan之间互通进行连接。当然这种方法在速度上有一定影响,不过可管理型较好。
192.168.0.1192.168.0.2网段需要通信,不需要扩大子网掩码由255.255.255.0变为255.255.254.0,在Vlan上做设置,下面的客户端不论是固定IP还是自动获取,都不受影响。
这种设置可以无限的去扩展不同网段的相互访问,在逻辑上管理还是非常方便的,当然物理上显然没有林鹏的方法好,性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考虑一下自己公司实际的应用,是不是一定要挑战网络极限,现在的网络是否已经可以满足应用需求,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少改动,稳妥增加功能才是获得上级认同的不二法门。
我们都认为改革可以大幅改变现状,但这玩意会带来阵痛是有历史教训的,不是所有领导都会支持大刀阔斧的大无畏改革………………当然,在手头拥有足够的权限和资源的情况下这种矛盾会缓解。
2、   在基于“应用”这种大前提下,客户连安装一个客户端都会觉得麻烦,指望他们改IP、装插件,主动响应信息化建设无疑很扯淡的事情。以我这边部署的Exchange来看,凡是信息部门发来的邮件,多数人看到标题直接就删了,监控邮件回馈的同学眼泪是吧啦巴拉的。很多人在新系统上线后还理直气壮的说这说那,这种问题应该怎么解释呢?
很多时候解决问题依靠技术是没问题的,但是在版权风险的前提下,解决需要花钱。而花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逼得技术人员解决问题不花钱,不靠技术解决。最终就是人力成本上升,决策层在事情大发之后才能给予大力支持,如邮件丢失之后才会考虑服务器端邮件备份、数据丢失后才会考虑独立存储也要搞个异地容灾。
我想技术人员不能光闷头干,看看这次活动录像,看看我们的讲师,看看他们如何运用“沟通”和“规划”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在灾难事件发生之前,用文字和语言将问题提前告知用户,让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一方面是确认自己的专业性,一方面是增强用户对你的信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