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查看修改主机IP地址命令
查看IP方法一:ifconfig
查看IP方法二: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修改主机IP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修改IPADDR,NETMASK,GATEWAY的值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重启network服务来使IP生效
在一块网卡上生成多个IP
ifconfig eth0:1 134.64.101.98 netmks 255.255.255.224
注:用ifconfig新增的IP保存在内存中,重启network或者重启主机以后,地址就失效了,如果长期使用建议采用新增网卡配置文件的方法
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录里面创建一个名为ifcfg-eth0:1的文件
内容样例为:
DEVICE=eth0:1
IPADDR=172.16.170.2
BROADCAST=172.16.170.254
NETMASK=255.255.255.0
ONBOOT=yes
保存退出后,重启network后生效
2、查看主机网卡速率和全半双工设置
ethtool eth0
3、查看修改主机路由表
查看路由表方法一:
# netstat -rn
增加路由:
增加某一个IP的路由
route add -host 192.168.198.34 gw 172.29.97.1 dev eth0
增加某一段IP路由
route add -host 192.168.198.0 netmask 255.255.255.0 gw 172.29.97.1 dev eth0
删除某一条路由
route del –host 192.168.198.34
4、查看主机序列号
# dmidecode -s system-serial-number
5、查看操作系统发行版本和内核版本
查看操作系统发行版本方法一:
head -n 1 /etc/issue
看操作系统内核版本:
uname –a
6、查看主机网卡&HBA卡
查看网卡&HBA # lspci –tv
查看网卡mac地址
# ifconfig -a
7、查看主机系统盘和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使用率
# df –h
系统所在磁盘
# fdisk –l
如果是LVM格式可以使用pvdisplay来查看
8、用户、组相关操作
增加一个用户
# useradd bossnmv3
注:默认情况下增加的用户的主目录会在/home目录下,如果要修改可以使用如下参数
[root@ahdx-yqzl ~]# useradd bossnmv3 –d /opt/bossnmv3
注:默认情况下useradd username以后会自动新建一个与user name名称一样的group name,如果要加入到别的组可以使用如下参数
# useradd bossnmv3 –d /opt/bossnmv3 –g bossnm
注:默认情况下新增用户使用的是bsh,如果想使用其他sh,可以使用如下参数
[root@ahdx-yqzl ~]# useradd bossnmv3 –d /opt/bossnmv3 –g bossnm –s /bin/ksh
注:在vsftp环境下想新建用户,但不需要新增的用户能够登陆主机,所以就不需要这个用户在主目录生成它自己的环境变量,可以使用如下参数
# useradd bossnmv3 –d /opt/bossnmv3 –g bossnm –M
修改某用户的密码
#passwd bossnmv3
9、修改主机名
方法一:
hostname oratest
注:用命令修改主机名只在重启network前或重启主机前生效,如果需要长期修改建议修改配置文件
方法二:
vi /etc/sysconfig/network
修改HOSTNAME字段,重启network生效
配置主机hosts
vi /etc/hosts
增加IP hostname
10、网络链路聚合的设置
1、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录下新建ifcfg-bond0文件并按照如下编辑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
DEVICE=bond0
BOOTPROTO=static
IPADDR=172.31.0.13
NETMASK=255.255.252.0
BROADCAST=172.31.3.254
ONBOOT=yes
TYPE=Ethernet
2、按照如下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下的ifcfg-eth0,ifcfg-eth1(本例假设是将eth0和eth1聚合)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BOOTPROTO=none
HWADDR=D8:D3:85:FC:89:42
ONBOOT=yes
MASTER=bond0
SLAVE=yes
TYPE=Ethernet
USERCTL=no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
DEVICE=eth1
BOOTPROTO=none
HWADDR=D8:D3:85:FC:89:52
ONBOOT=yes
MASTER=bond0
SLAVE=yes
TYPE=Ethernet
USERCTL=no
3、修改modules.conf文件新增如下内容
vi /etc/modules.conf
alias bond0 bonding
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1
说明:miimon是用来进行链路监测的。 比如:miimon=100,那么系统每100ms监测一次链路连接状态,如果有一条线路不通就转入另一条线路;
mode的值表示工作模式,他共有0,1,2,3四种模式,常用的为0,1两种。
mode=0表示load balancing (round-robin)为负载均衡方式,两块网卡都工作。
mode=1表示fault-tolerance (active-backup)提供冗余功能,工作方式是主备的工作方式,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只有一块网卡工作,另一块做备份.
4、重启主机后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