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他们登记结婚,一共花了39元,没有钻戒、婚纱和仪式,甚至没有请亲朋好友吃一顿饭;16年中他们格外认真对待的,是属于自己的三个节日:两个人的生日,以及结婚纪念日;对于生活,他们信奉着“平平淡淡才是真”,对于日子,他们坚信要“一寸一寸地走”,他们就是影视圈模范夫妻冯远征和梁丹妮。
女大男小的婚姻
人近中年的爱情不似风起云涌,但在梁丹妮与冯远征牵手时的眼神对视中,你会看到一份更动人的静水流深的气韵。在冯远征的眼里,妻子是个纤细敏感的人,他看中她极其善良单纯的一面,尤其是无论出现什么问题,总是很容易就过去,从不纠结。冯远征觉得他俩的成长环境很像,都来自军人家庭,沟通起来没隔阂。而在梁丹妮的眼里,两个人最有“夫妻相”的一点是,一旦想好了的事,就埋头去做。“我们是同一类人”。妻子觉得就是如此的共通,他们才能超越当时看来世俗与年龄的障碍而结合。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冯远征遇见梁丹妮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年逾而立,刚从德国回来,一切还得从头开始的无名演员。而那时的梁丹妮,却早已是影视剧中的女一号人选,红到当街会被很多观众认出来。他们合作第一部电视剧《豺狼入室》的时候,第一天梁丹妮就从化妆间里跑出来和冯远征打招呼,与他之前想象的不同,梁丹妮没有“知名演员”的高傲,反而如平常人一样朴素,并更加亲切,但“名演员”与“小字辈”之间的鸿沟,让他也只能停留在心动的那一步。冯远征最开始的时候倾心的是梁丹妮的名字,她不仅有一张欧化的轮廓分明的脸,“丹妮”之名也让冯远征觉得特别洋气。
梁丹妮欣赏冯远征的才华,于是推荐他和自己合作第二部电视剧,但拍摄中冯远征却莫名其妙地出了水痘,梁丹妮每天收工后都会去医院陪护他,渐渐地,他了解了她当时经历着不幸福的婚姻:丈夫在国外留学,公公婆婆的事都由她一个人扛着,最后还为二老送终。但几年后却换来了对方离婚的要求。拍摄中途,梁丹妮告假几天回家处理“家事”,冯远征这才发现,他自己已经有点离不开这位丹妮姐了;过了几天,她回来了,看起来愈加疲惫,但整个人却显得放松了下来。她以平静的情绪把离婚的消息告诉了他。冯远征说,当时他为丹妮能从这段不幸的婚姻中解脱出来而感到欣慰。他当时就想,如此善良的女人应该得到幸福,如果能和这样的女人结婚更是会无比幸福。
一个是没什么名气的阳光大男孩,一个是刚刚结束了10年婚姻的离婚女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广东。几乎没人看好他们的未来。有人劝丹妮:“谁知道他在德国干过什么?上学上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跑回来?咱能不能找个稳当点儿的?”也有人为“梁丹妮占了冯远征的便宜”而打抱不平,要给远征介绍更年轻更漂亮的女朋友。丹妮的妈妈还悄悄给远征写信,说两个人不般配,不会长久。
然而,远征没有动摇。他对丹妮说:“我们结婚吧。”顾虑重重的丹妮没有同意。一年后,远征再次提出结婚,他说:“我愿意等你,什么时候你同意了,咱们就结婚。”
1993年11月20日,漫天飞雪。穿着大红羽绒服的冯远征和梁丹妮第3次走进婚姻登记处。这回,他们的证明材料终于规范了,符合要求了。揣着那本小小的红证走出登记处,远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咱们这一路走得曲曲折折,真不容易呀。但如果一点弯路不走,我就不叫‘远征’了。”梁丹妮说到往事仍唏嘘不已,“我们买了两个香币,刻上了结婚纪念日,整个婚礼才花了39元,没有办一桌酒席。”
两人结婚初始一穷二白,但过得有滋有味,他们在街边的建材店花了30多元买处理的墙纸,亲自裁剪、涂胶、贴纸,改变了小屋的“四白落地”;刚拿下驾照时,为图一时过瘾,他们倾家荡产买了一辆当时最便宜的“北京吉普”,完全忘了接下来不但没钱加油,没钱维修,更没钱吃饭。
冯远征说,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对我和丹妮结婚,更让人沮丧的是,我收到很多人的祝福,但大都说:“祝福你们,但相信不超过两年,你们的婚姻总会吹灯。”冯远征表示,朋友的担心也许正激发自己好好保护这份婚姻,让我们爱得更坚决,更加坚不可摧,如今我们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了。
每天说“我爱你”
婚后一个星期,冯远征和梁丹妮因为双方都要拍戏不得不分开。梁丹妮那时就强烈地希望能从广州调到北京来,可这个愿望直到1996年才实现。1994年的时候夫妻二人有半年时间不能相聚,那时又没有手机,两人只能约好时间,梁丹妮从山上剧组住的地方跑到楼下的一个传达室去等冯远征从北京给她打来的电话。“我们买手机也不是为了工作,到现在我们天天打电话都在半个小时以上。”
许多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对冯远征夫妇来说这句话就错了。他们夫妇有习惯,出门互相送,到火车站,送的人一定要等火车开了才走。
冯远征和梁丹妮都是急脾气的人,吵架的事时有发生。但婚前两人就约定,曲靖火车站时刻表,绝不拿“离婚”说事儿,绝不动手,绝不骂脏话。算是约法三章。而且每次吵架之后,远征说他都会主动道歉,男人先服个软,待丹妮气过了,两个人再把对错论个明白。
无论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的安嘉和,还是在《爱了散了》无性婚姻中挣扎的方凯,冯远征留给观众的总是“变态丈夫”的印象。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冯远征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男人。
在两人的生活中,“谢谢”和“对不起”已经成为一种下意识的口头禅,就连妻子为自己披衣服,冯远征都会很自然地说“谢谢”。
冯远征觉得他和丹妮之间最浪漫的事是:“好像我们俩每天都说‘我爱你’,丹妮说的比较多点儿,我说的少点儿。我觉得男的这方面比较喜欢用行动去表示,拥抱一下什么的,女人比较喜欢听,但有的时候我存心,你越想听,我越不说。
“丹妮好像对我的感应特别强,我在外拍戏生病了,她总能感觉到,就打电话来问。一次我在北京,回家的路上开车出了点交通事故,回来和丹妮一说,她说我刚才就觉得你出事了。
“我非常非常地想念你,随信带去我所有的爱,我的爱人,我的宝贝。其实我知道,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再用写信这种方式来彼此联系,彼此表达感情了,我们俩虽然每天都会通几次电话,但我还是时常会有一种冲动,想给你写点儿什么。我不敢想,如果没有遇到你,我的爱人,我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是你给了我最大的也最完美的财富和无尽的爱与尊严,无论我在与不在你的身边,我的心,都是和你在一起的。”
这样一封真挚充满了炽热感情的情书,或许会被轻易地认为是出自热恋情人之手。然而事实是,这是梁丹妮写给丈夫冯远征的,他们已经结婚16年了。这样的情书,在两人16年的婚姻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在他们家中的某个角落,带给他们彼此感情的惊喜和感动。
“臭味相投”的人
冯远征和梁丹妮夫妇没有孩子,“本来我们一结婚就想要孩子的,但丹妮出外景拍戏了。后来的一次聚会上,我们看到一个同学的孩子,总是在哭,我当时就害怕了,给苏州拍戏的丹妮打电话说不要孩子了。她不同意,我就跑到苏州探班,说服了她。”
真正到了不惑之年,冯远征又发现自己其实非常喜欢孩子,甚至看见孩子就想抓,差点被人误认成神经病。梁丹妮这时也提出生一个孩子,但冯远征又被另一种恐惧吓退,“我怕在产房外医生让我做选择:要孩子还是要大人。那样的话我会死的。”
两人结婚16年来,每个结婚纪念日没有重样的。生活中,梁丹妮说自己对远征要更依恋一些,“大事小事只要有远征在,就会觉得特别有底。”与许多喜欢热闹的演员相比,梁丹妮与冯远征的生活要更沉静一些。两人闲暇时喜欢和朋友喝喝茶、聊聊天,或是一起逛逛街,喧闹的酒吧他们从不光顾。
对于演戏,两人对彼此的评价也不错,生活中两人没事可做时,就是钻研剧本,或者温习彼此拍过的戏什么的。对于老公的演技,丹妮赞口不绝。而对于妻子的每一个角色,冯远征也是给予肯定。
2009年4月,情感伦理剧《婚变》让冯远征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他在剧中总算出演了一回“好人”。冯远征说:“我演了这么多年的情感剧,都抛不开情变的东西,第三者、婚外情,无非就是这些。而《婚变》是个突破口,它采用了情感剧的包装、情节剧的内容,也开创了家庭伦理剧的一种类型。《婚变》有很多情节在直击现实问题,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希望我们大家都用心经营自己的婚姻,一个幸福的家庭不应为婚姻以外的东西所左右。”
梁丹妮认为,无论是婚姻还是家庭都需要精心的呵护和经营。“很多夫妻一结婚就认为万事大吉了,不再要浪漫了。我的助理说我们‘酸’,我想是他们不理解我们的表达方式。两口子之间不要吝惜爱情的表达,我很多年来都习惯给他写情书,现在改成发信息。也有人质疑我们的温存是‘作秀’,但作秀能作16年吗?”
16年的婚姻,冯远征认为,“婚姻是需要经营的,既然已经找到了,为什么不珍惜?”梁丹妮说,有时,冯远征不说话,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她都能感到他的爱。“这一切都来自于信任二字,身和心都要信任。”她认为,人到中年,是一种牵挂、惦记和心疼。“很多时间我们不在一起,冯远征要拍戏,我一人在家。他回家后,我们从不检查对方的手机,家里电话不是找自己的也不随便接听,更不会偷看短信,即使与异性朋友交往,也从不干涉,给对方空间。”梁丹妮的体会是,“如果你不想负责任,就不会珍惜,正因为你珍惜,所以你也不会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