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he的日志能够详细记录网站的每一个请求,供管理员参考,特别是在网站出现问题的时候,Apache日志文件能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通过分析日志文件,找出网站问题所在。
然而Apache默认的日志格式可能并不能满足每一个人的胃口,有时候我们需要定制Apache日志的格式和内容,比如增加我们感兴趣的内容,删掉我们不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改变日志文件记录的格式等等。
在Apache的httpd.conf文件中,通过LogFormat和CustomLog指令可以实现自定义日志文件格式和内容的目的。
LogFormat和CustomLog的格式化参数是一个字符串,这个字符串会在每次请求发生的时候,被记录到日志文件中去。它可以包含被原样写入日志的文本字符串以及控制字符如:“\t”、“\n”, 其他的特殊字符均可通过反斜杠转义。请求本身的情况将通过在格式字符串中放置各种“%”转义的方式来记录。
下表列出了Apache日志格式字符串的含义
%% |
百分号(Apache2.0.44或更高的版本) |
%a |
远端IP地址 |
%A |
本机IP地址 |
%B |
除HTTP头以外传送的字节数 |
%b |
以CLF格式显示的除HTTP头以外传送的字节数,也就是当没有字节传送时显示’-‘而不是0。 |
%{Foobar}C |
在请求中传送给服务端的cookieFoobar的内容。 |
%D |
服务器处理本请求所用时间,以微为单位。 |
%{FOOBAR}e |
环境变量FOOBAR的值 |
%f |
文件名 |
%h |
远端主机 |
%H |
请求使用的协议 |
%{Foobar}i |
发送到服务器的请求头Foobar:的内容。 |
%l |
远端登录名(由identd而来,如果支持的话),除非IdentityCheck设为”On“,否则将得到一个”-”。 |
%m |
请求的方法 |
%{Foobar}n |
来自另一个模块的注解Foobar的内容。 |
%{Foobar}o |
应答头Foobar:的内容。 |
%p |
服务器服务于该请求的标准端口。 |
%P |
为本请求提供服务的子进程的PID。 |
%{format}P |
服务于该请求的PID或TID(线程ID),format的取值范围为:pid和tid(2.0.46及以后版本)以及hextid(需要APR1.2.0及以上版本) |
%q |
查询字符串(若存在则由一个”?“引导,否则返回空串) |
%r |
请求的第一行 |
%s |
状态。对于内部重定向的请求,这个状态指的是原始请求的状态,—%>s则指的是最后请求的状态。 |
%t |
时间,用普通日志时间格式(标准英语格式) |
%{format}t |
时间,用strftime(3)指定的格式表示的时间。(默认情况下按本地化格式) |
%T |
处理完请求所花时间,以秒为单位。 |
%u |
远程用户名(根据验证信息而来;如果返回status(%s)为401,可能是假的) |
%U |
请求的URL路径,不包含查询字符串。 |
%v |
对该请求提供服务的标准ServerName。 |
%V |
根据UseCanonicalName指令设定的服务器名称。 |
%X |
请求完成时的连接状态:
X= |
连接在应答完成前中断。 |
+= |
应答传送完后继续保持连接。 |
-= |
应答传送完后关闭连接。 |
(在1.3以后的版本中,这个指令是%c,但这样就和过去的SSL语法:%{var}c冲突了) |
%I |
接收的字节数,包括请求头的数据,并且不能为零。要使用这个指令你必须启用mod_logio模块。 |
%O |
发送的字节数,包括请求头的数据,并且不能为零。要使用这个指令你必须启用mod_logio模块。 |
一些常见的格式串:
通用日志格式(CLF)
“%h %l %u %t \”%r\” %>s %b”
带虚拟主机的通用日志格式
“%v %h %l %u %t \”%r\” %>s %b”
NCSA扩展/组合日志格式
“%h %l %u %t \”%r\” %>s %b \”%{Referer}i\” \”%{User-agent}i\”"
Referer日志格式
“%{Referer}i -> %U”
Agent(Browser)日志格式
“%{User-ag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