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博客开发
系统调用 还是老内容,API是靠系统调用去实现,硬件相关,不准随便定义,调用号固定 总觉得这本书还是在看操作系统的东西...
进程调度 核心应该是调度算法以及相关的一些内容 优先级是分配CPU时间的标准,但是如何依靠这个标准去分配时间? 现在最好的办法是CFS,尽量做到了不会让大家等太久,而且能够比较公平的依靠优先级去分配时间片 实现相关的内容真tm看不下去..... 不过里面几个比较核心的数据结构 进程选择的时候用的是最优二叉树 剩下的话,队列居多
第三章是讲进程管理的 想想看到的东西 task_struct,进程的链表 thread_info,上一个太大,用这个去管理 以及进程创建,消亡等等的内容 以往操作系统的课程上面都学过了 明天看调度
网络的东西,暂且停一段,开始看linux内核相关的内容了.... 周一开始看的,看了两张 前两章一个是简介,一个是安装内核 简介的东西就不说了,反正就是那些事,Multix-unix-minix-linux 安装内核的事情,得絮叨絮叨 说简单的话,很简单 去kernel.org去下源码 tar了 make config/oldconfig/menuconfig make mak
这题目写的好挫,但是想不起来更好的写法 二层的专有协议,之前没提到的,有哪些? 或许有人会想到ARP,嗯,这个没提,查MAC地址的,目的地址全FF,目的IP是请求的IP,要求对方回应你他的MAC地址 还有什么? ethernet...hdlc...ppp...framerelay...等等等等,发现其实一堆... 以太网就不说了,用的多 hdlc是cisco专有 ppp是serial
生成树协议其实有好多个版本,但是根子都是那么个算法,就起这么个名字就够了 先絮叨一些,为什么需要有生成树 当交换机在物理上面有了环路,倘若目的地址全FF的帧来了,那么交换机会向这个VLAN的所有接口去发,然后呢?继续,继续,继续,一直到环路断了,也就是某台交换机挂了,曾经自己试着折腾过公司的一台35,不到一分钟吧,console口就没反应了 那么既然生成树协议有这样的作用,交换机的厂商们自然
话说二层,这玩意完了估计也就剩没多少内容了,生成树之类的 二层的ACL可是个偏门,反正NP里面都不会有....我得慢慢想 我觉得这玩意还是那两步,写acl,然后去应用 写acl的很简单,在三层acl前面带个mac 其他的配置方法一样 那么如何应用到接口上面? interface x x/x mac access-group xxx in/out over
DTP的东西很少,所以说完完事 动态中继协议,这玩意是cisco搞出来的,作用其实很简单,交换机之间的接口懒得手动配,直接协商 不好理解的地方就是这么个点:其他的东西,你配置是啥就是啥,这玩意吧,配置和结果的关系不是很大,得看对方 首先说最大的分类,两种模式,协商或者不协商。如果不协商,你配啥就是啥,对端不一样?那链路就断了。如果协商,那就互相商量着来 协商还有两种,desire和auto
这个东西吧,周五遇到事情才想起来的,得写一写 ACL其实很简单,不过引申出来的东西可真多,所谓的防火墙,根子就是ACL 二层也有acl,但是今天先不说 三层的acl分类的话其实很简单,两种,基本/扩展 基本acl就是只能用源ip去过滤的acl,至于使用地点,当然是在靠近目的的地方,不然会有很多流量被殃及 扩展acl就复杂多了,源目地址,源目端口,既然这么细了,放在靠近源的地方,节约带宽以
之前写的东西都是三层的,今天开始往2层走 交换机上面的东西,其实更多更重要,而且更杂乱,远远不像路由上面很多都是有关连的 记得当时给女朋友讲DTP的时候直接弄崩了,现在让我一口气说我还是没辙,都拿张纸慢慢写写画画 先说VLAN吧 在VLAN出现之前,一个交换机就是一个广播域,虽然交换机已经能够把冲突域的个数增加了很多,但是广播域太大,必然会导致广播风暴,各种FF的帧会占用大量的带宽,无论是
今天买票,折腾一天 路由这个东西,简单说来就是怎么在路由器上面能把某个包根据三层地址发送到应该到达的地方 大家都会觉得自己对这玩意很熟,起个协议,配条默认,over了 很多人都觉得路由就这么些事情,其他的都是更高级的协议去做的了,其实不然,当然并不是说路由可以替代某些东西,只是很多时候某些路由不会在上面的过程中自动生成出来,或者适当的有一些注意事项 举个简单的拓扑例子: cl
网上碰到士刚了,聊了会儿,各自吐吐苦水,都不容易啊 NAT这个东西,常用的那些很简单,不常用的往死了复杂,慢慢说 简单的不说了,还是敲敲配置吧 三个路由器,一串,分别是2,1,3,ip地址按惯例,2,3上配默认路由 第一种:inside source 这种就是最常见的,内网要出去,把ip换成外网,基本就这么四个配置:两个接口分别in out,访问控制列表统计地址,地址池,ip
DHCP这种小协议估计很多人都懒得看,尤其在v6普及之后这协议估计也就被废了大半 但在v4的时代,它所扮演的角色不得不说其实很重要 简单配置什么的就不说了,主要是这个点: 配置Helper之后,请求怎么发过去的,服务器如何分配的,回应是怎么回来的 估计好多人都知道这个配置,这样一个大网里面一台server就够所有人去用了 但是估计有好多人都弄不明白为什么这样能用,问上一句估计
休了两天假,然后加上周末,四天没怎么看书 思博伦那边还没有回复邮件,真够慢的 接着说OSPF,似乎很多东西都忘记了...之前写了单域的,今天开始写多域的,主要应该就是两个事情,多种的LSA,以及两种特殊区域,做实验往出写吧,生背那玩意真忘了.... 实验拓扑比较简单,一串,R4 R2 R1 R3 R5 R6,然后分别是Area 1,0,2以及RIP区域,这样左边是Stub,右边是
艹,大清早的听到了房价又涨了很多的噩耗,nnd,行不行... 平心静气的学习,反正事情已经变成这样,没关系了 OSPF是链路状态协议的典型代表,那么这里必须说说链路状态和距离矢量的区别了,都说链路状态叫传信,距离矢量叫传言,一个是你告诉我原始数据我来自己算,算出什么来和你没关系,一个是你直接告诉我结果,我就听你的,每个人都自己算,在计算不出错误的情况下肯定不会出现环路,而听前面
RIP通常是Rest In Peace的缩写...意为安息吧的意思.... 不过用在这个协议上也算应景,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在最初的有类网络中开始使用,后来为了迎合VLSM与CIDR技术进化出了版本2,但是终究16跳的约束走到了尽头,不过话说回来,16跳是有理由的,记得当年在学校宿舍实验的时候,ping到加州也就经过了12跳,刚刚在pin
虽然说设备,基本也就是cisco的路由了... 基本就两点,接口上面的配置,路由协议 接口上面其实很简单,把之前的ip的关键字改成ipv6基本就通吃了,show的东西也一样,记得ping link local地址的时候是需要指定源端口就好,和pc上面其实一样,这个很好理解,不指定的话设备不知道从哪里出去 多一个东西,如果本端ipv6 enable并且手动配置地址了,对端地址可以i
nnd一天累死了,先写主机方面的 win的主机很方便,就是个勾,挑上就好了,然后自然会有各种地址出现,也没有什么问题 出问题的是Redhat 我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我手头的是虚拟机的原因,出现了很诡异的情况 linux ping win,win的NA回来了,但是linux不认 win ping linux,win的echo request linux不认 活活见鬼了 这个慢慢
这东西现在火,女朋友公司那边最近也在折腾这玩意的商业认证,所以就先想到了,照例是自己的观点 1.V6的原因 所有的书本,上来就说ipv6是因为v4地址不够用所以弄出来的,这话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这样一说就漏了一半,之所以要废掉v4,还有一半是因为v4的设计是在使用的后面,所以一直在缝缝补补,导致各种问题,协议族越来越庞大,而且不是很好的分层结构,地址分配的一塌糊涂就不用说了,所以补上
NP看完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一直没考,没钱,没时间 红帽的考试最近要安排了,赶紧拿下认证再说 现在工作压力不大,时间比较多,到处看的时候发现大家都偏爱一直都有技术blog的人,后来想想也对,这样就说明你一直在自己看着想着 那我还是慢慢地捋一捋自己会的东西吧,每天写点看点 这么几大大块,回头分个类 网络方面 --基本就是cisco的和网络基础的那些东西 安全方面 --毕竟安
最后就是多播的一个结尾 DR对于IGMPv1就是Querier,DenseMode没用,SparseMode就是发送Join和Register 然后就是一个autoRP的事情,一个RP,一个是MA,RP发包到224.0.1.39,MA发包到224.0.1.40,配置注意两点,模式和路由,靠IP去选择 就这么多了,over
今天一开始是Dense模式配置的内容,然后就是Sparse模式 Dense模式昨天已经看完了,今天就是实验的事情,没什么复杂的,记得每台路由上面都启用multicast-routing,然后在对应接口上面开启pim的dense-mode就好了 最后的特点是每台路由上面的多播路由表都会有s,g和*,g 第二种是sparse,sparse的过程很有趣,client端的路由会用*,g去
rt 都是概念相关的东西 224~239 28bits映射到了(0100:5E+0)23bits上 IGMP的些许内容,Query+Report,timer60s,180s,10s v2增加了Leave Group message和Specific Group Query与2s v3增加了指定Source 然后是为了控制流量而来的IGMP Snooping和CGMP S
明天就开始看组播的内容了 今天BGP收了个尾 其实没多少,路由反射器,Confedoration,然后就是个community属性 针对打破IBGP水平分割的事情,路由反射器其实就一个原则,RR会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你转发了,除非你不是client,不给你转,也不给你发,配置很简单,neighbor的时候后面带上 Confedoration也是为了打破IBGP水平分割,就是把IBG
今天看了一天都是属性的事情 10个属性看看我能不能背下来 Weight,Local-Preference,Originated,AS-Path,Origin-Code,MED,EBGP/IBGP,IGP-Neighbor,Oldest,Router-ID Weight是思科私有的,放在最前面,本地通告默认值32768,其余的0,可以理解 Local-Preference是告诉自己AS内部的
今天是BGP的一堆内容,刚写的一下没了,狗日的不好使 BGP下一跳的重定向,邻居建立,认证,RIB-failure,inbound route,auto-summary,aggregate,attribute 先说重定向,就是发送端会在发送update的时候去修改下一跳 邻居过程是Idle-Connect-OpenSent-OpenConfirm-Established Idl
连着四天,在这个问题上面hung上了,主要出问题是在IPsec over GRE的问题上,虽然都是利用一些边角的时间,但是配置,查文档,网上查相关内容,最后算是勉强处理了,但是其实还是留了个尾巴,就是同一台路由上,开tunnel,同时开ipsec,希望达到ipsec over gre,始终实现不了....下面详述 分别开始说,GRE tunnel,IPsec VPN,GRE ov
昨天的内容,今天收了个尾,一起写 先是ODR,用在Hub-Spoke的网络拓扑中,必须cisco路由器直连,小应用,很简单,在Hub上面router odr就好了,CDP会带字段,Spoke端会建立默认路由,同时上传详细路由 然后就是BGP的第一天内容 东西不难,比较杂,两部分,一个是一些BGP的内容,然后是一些基本配置 小内容包括:Path-Vector,Hello的作用,O
顺道看了个PBR的内容,其实很简单 用access list抓好包,放到route-map里面 然后在接口下面用ip policy route-map xxx进行分发 就这么多
Copyright © 2005-2024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