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真正的好书致力于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而非教给我们技巧和方法。《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就是这样一本书,这两天断断续续读到了90页,就想要写点心得。读中译本给我印象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反求诸己”。这个词源自《孟子. 公孙丑章句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在,《孟子。离娄章句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其实好习惯的培养就是一个反求诸己,改变自我的过程,继而才能入孟子所言“正己而后发”。
书中的道理如此的浅显易懂,但是正因为如此却被大家所忽略。以至于有人包括我在内,读到之后感觉明了简单,其仅仅给我们了这种简单的感觉,其他的什么也没有。这本书似乎是在说服我们,时刻检视内心,检视自我;关注自己积极锻炼以达到个人的成功,进而达到公众成功。它说言的个人成功,我完全可以理解为习惯的培养;包括积极主动,有始有终等思想观念根本性的转变,是一种对待自己,对待周围群体的一种积极的心态。
由内而外的全面造就自己,就是先追求个人的成功,才能有人际关系的成就;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诺言。“品德论”和“个人魅力论”孰重孰轻?书中给我清晰的答案!同时也使我有了在本文开头对书籍好坏的鉴别标准的体会。最真实的魅力源自个人道德修养。我们都曾看过类似的书籍《做人要收手腕做事要有心眼》《磨砺社交技能的10中方法》《说话办事细节训练》等等, 不胜枚举。但是很少有人看了这些书后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其更多的是让我们带起了伪装的面具而已。对个人品德的修养正是书中积极倡导的,是一切习惯的基础。
“效能”(effectiveness)在书中的定义是--产出与产能必须平衡(P/PC balance), 经典的例子就是杀机取卵的故事,其中:鸡蛋,也就是你想获得的结果就是“产出”;“产能”,即鸡,也就是你借以达到目标的资产或本领。重视鸡蛋的人,可能连产鸡蛋的资本也保不住,重视鸡的人,最后可能养活不了自己。这个概念让我警惕自己是否会走向“有产能但无产出”的极端。
书中提到的成熟模式图,成长三概念很有启发意义。其三个阶段分别为:倚赖期,独立期,互赖期。
倚赖(dependence)期:围绕着“你”这个观念--你照顾我,你为我的成败得失负责,事情若有差错,我变怪罪于你。
独立(independence)期:着眼于“我”的观念--我可以自立,我可以自由选择,我为自己负责
互赖(interdependence)期:从“我们”的观念出发,我们可以自主,合作,统合综效,共创伟大虔诚。
依赖心中的人,靠别人来完成愿望;独立自主的人,自己打天下;互赖的人,群策群力以达到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