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封装过程及各个过程中数据段的不同名字
协议数据单元——PDU (protocal data unites),在模型中的每一层,这些含有控制信息的PDU被附加到数据上。通常被附加到数据字典的报头中或报尾中。
封装过程:应用层、会话层属于上层数据。数据流被送到传输层,通过发送同步包,传输层能够建立一条到接收方的虚电路。然后将数据流分割成更小的块,并根据协议创建一个传输层报头,将它附加到数据字段的报头中,这种数据块被称为数据段。每个数据段要进行排序,以便能在接收方精确的重现。每个数据段被交到网络层,该层的协议向来自传输层的数据段中添加控制报头,此时称为数据包或数据报。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包放到网络介质上,将每个数据包封装成帧,帧的报头中包含了源和目的主机的硬件地址。然后经物理层调制成比特流。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上层数据;
传输层——数据段;
网络层——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帧;
物理层——比特流
CISCO的三层分层模型:
核心层:core layer
这层要注意:
1. 不做任何影响到通信流量的事;
2. 不在核心层支持工作组接入;
3. 当互联网络扩展时,应避免扩充核心层;
4. 要实现高可靠性,考虑采用对速率和冗余都有利的数据链路层技术,如FDDI、Fastethernet、甚至ATM;
5. 时刻想着传输速率,延迟要小;
6. 选择收敛时间段的路由协议。
分配层:提供路由、过滤和wan接入,还可以决定数据包怎样对核心层进行访问。分配层必须决定用最快的方式来处理网络服务请求。是实现网络策略的地方,通用操作有:
1. 路由;2.工具的实现,如,ACL,包过滤,排序;3.网络安全和网络策略的实现,包括地址翻译、防火墙;4.重新分配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5.在VLAN之间进行路由,以及其他工作组所支持的功能;6定义广播域和组播域。
接入层:控制用户和工作组对互联网络资源的访问。
1. 连续的访问控制和策略;
2. 传教分割冲突域;
3. 到分配层的工作组连通性。
IP子网: ip subnet-zero这个命令可以允许在自己的网络设计中使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子网。
有类路由:网络中所有主机都使用已存在的相同的子网掩码;
无类路由:可以在每一个网络段中使用不相同的子网掩码。
创建子网的过程:1.确认所需要的网络ID数。(每个子网需要有一个网络号,每个广域网连接需要一个网络号);2.确认每个网络中所需要的主机ID数(每台TCP/IP主机需要一个主机地址;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需要一个主机地址。);3.为整个网络设定一个子网掩码,为每个物理网段设定一个不同的子网ID,为每个子网确定主机的合法地址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