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ADO.NET、XML、HTTP、AJAX、WebService

1. .NET 和 C# 有什么区别?

.NET(通用语言运行时):

定义:.NET 是一个软件开发框架,提供了一个通用的运行时环境,用于在不同的编程语言中执行代码。
作用:它为多语言支持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允许不同的语言共享类库和其他资源。.NET 包括 Common Language Runtime (CLR)、基础类库(BCL)和其他工具。

C#(C Sharp):

定义: C# 是一种由微软设计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专门为.NET 平台开发而创建。
作用: C# 是.NET 平台上的主要编程语言之一,它与.NET 框架密切集成,提供了强大的面向对象的编程特性。

区别:

.NET 是框架:.NET 提供了一个框架,它包括 CLR、BCL 和其他组件,用于支持多语言的开发。它是一个平台,而不是一种语言。

C# 是编程语言:C# 是一种编程语言,它是在.NET 平台上使用的主要语言之一。它利用了.NET 的框架和功能。

在使用.NET 平台时,你可以选择使用其他语言(如VB.NET、F#等),但C# 是最常用和推荐的语言之一。C# 提供了现代编程语言的特性,包括强类型、面向对象、事件驱动、异步编程等,使其成为在.NET 平台上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的强大选择。

2. 请编程遍历页面上所有 TextBox 控件并给它赋值为 string.Empty?

foreach (Control control in Controls)
{
    if (control is TextBox textBox)
    {
        textBox.Text = string.Empty;
    }
}

3. 什么是受管制的代码?

受管理的代码(Managed Code)是在执行过程中由运行时环境(如.NET Common Language Runtime,CLR)管理和执行的代码。与之相对的是非受管理的代码(Unmanaged Code),它是直接由操作系统执行,没有受到运行时环境的管理。

特点和优势包括:

1、运行时环境管理

受管理的代码运行在一个受运行时环境管理的框架内,例如 .NET 的 CLR。这个环境提供了内存管理、垃圾回收、安全性和线程管理等服务。

2、跨语言互操作性

受管理的代码使用共同的类型系统(Common Type System,CTS),促进了不同语言之间的互操作性。这是因为 CLR 可以同时执行来自不同编程语言的代码,只要它们都遵循 CLR 的规范。

3、安全性

受管理的代码受到 CLR 的安全性机制的保护,防止了一些常见的安全漏洞,如缓冲区溢出。

4、垃圾回收

受管理的代码利用垃圾回收机制,自动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减轻了开发人员手动管理内存的负担,降低了内存泄漏的风险。

5、平台独立性

由于在 CLR 中执行,受管理的代码通常是平台独立的,可以在支持CLR的各种操作系统上运行。

典型的受管理的代码包括使用.NET Framework、Java等平台的应用程序。相对而言,非受管理的代码通常是直接编译为机器码,并直接由操作系统执行,例如使用C或C++编写的传统本机应用程序。

4. 什么是强类型系统?

强类型系统(Strong Typing System)是一种编程语言特性,其中在编译时或运行时对数据类型进行强制检查,以确保程序的类型安全性。在强类型系统中,变量必须明确定义其类型,并且不允许在不经过显式类型转换的情况下进行不同类型之间的混合操作。

关键特征和概念包括:

1、类型检查

强类型系统会在编译时或运行时执行类型检查,确保变量和表达式的使用符合定义的类型规则。如果存在类型不匹配的情况,编译器会产生错误或运行时会抛出异常。

2、显式类型声明

在强类型系统中,变量通常需要在声明时明确指定其类型。这样的显式类型声明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3、类型安全性

强类型系统有助于提供更高的类型安全性,防止一些常见的编程错误,如将字符串赋值给整数、将浮点数赋值给布尔等。

4、类型转换

如果需要在不同类型之间进行操作,强类型系统通常要求进行显式的类型转换。这种要求可以帮助程序员更加意识到类型之间的转换,防止意外的类型错误。

5、编码规范

强类型系统通常鼓励良好的编码规范和实践,因为在编写代码时就要考虑和定义好类型,减少了在运行时出现类型错误的可能性。

常见的强类型语言包括Java、C#, Python(在运行时也有一定的类型检查),以及其他现代编程语言。与之相对的是弱类型系统,它对类型的限制较少,允许更多的自动类型转换和隐式类型转换。强类型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编写更加健壮、可维护和可靠的代码。

5. 列举 ASP.NET 页面之间传递值的几种方式。

1、查询字符串(Query String)

通过在 URL 中添加参数,可以使用查询字符串传递值。例如:Page2.aspx?param1=value1¶m2=value2。在目标页面上可以通过 Request.QueryString["param1"] 获取值。

2、Session 状态

使用 Session 状态可以在整个用户会话期间保持数据。在一个页面中将数据存储在 Session 中,然后在另一个页面中检索。例如:

// 在一个页面中设置 Session 变量
Session["MyVariable"] = "MyValue";

// 在另一个页面中检索 Session 变量
string value = Session["MyVariable"] as string;

3、Cookies

使用 Cookies 可以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递数据。在一个页面上设置 Cookie,然后在另一个页面上读取。例如:

// 在一个页面中设置 Cookie
Response.Cookies["MyCookie"].Value = "CookieValue";

// 在另一个页面中读取 Cookie
string value = Request.Cookies["MyCookie"]?.Value;

4、服务器转发(Server.Transfer)

使用服务器转发可以将请求从一个页面传递到另一个页面,同时传递数据。可以使用 Context.Items 传递数据。例如:

// 在一个页面中设置数据
Context.Items["MyData"] = "DataValue";

// 在另一个页面中读取数据
string data = Context.Items["MyData"] as string;

5、跳转参数(Cross-Page Posting)

在 ASP.NET 中,可以通过设置 PostBackUrl 属性来实现跳转参数。这样在页面间的跳转时,可以在 PreviousPage 上获取控件的值。例如:

// 在源页面设置 PostBackUrl
<%@ PreviousPageType VirtualPath="~/SourcePage.aspx" %>

// 在目标页面获取源页面上控件的值
TextBox sourceTextBox = PreviousPage.FindControl("SourceTextBox") as TextBox;
string value = sourceTextBox.Text;

这些是一些在 ASP.NET 页面之间传递值的常见方式,选择使用哪种方式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场景。

6. 什么是Code-Behind技术?

Code-Behind 技术是一种软件开发模式,主要用于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其中页面的用户界面和代码逻辑被分离到不同的文件中。在这种模式下,用户界面通常存储在一个文件中,而与之关联的代码则存储在另一个文件中,这个存储代码的文件通常被称为 Code-Behind 文件。

在ASP.NET中,Code-Behind 技术被广泛使用。基本的思想是将用户界面(通常是一个带有HTML和控件的页面)与代码逻辑(通常是C#或VB.NET中的代码)分离,使得开发人员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维护这两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 Code-Behind 技术的关键特点:

1、分离用户界面和代码逻辑

用户界面和代码逻辑存储在不同的文件中,使得两者之间有更清晰的分离,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

2、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分离用户界面和代码逻辑使得代码更加清晰,易于阅读和维护。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而不受到与用户界面混在一起的干扰。

3、支持多种开发语言

Code-Behind 技术允许开发人员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如 C# 或 VB.NET,来编写与用户界面相关的代码,从而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4、易于测试

由于代码逻辑与用户界面分离,开发人员可以更容易地编写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以确保代码的质量。

在ASP.NET中,页面的用户界面通常存储在以.aspx为扩展名的文件中,而与之关联的代码则存储在以.aspx.cs(C#代码)或.aspx.vb(VB.NET代码)为扩展名的 Code-Behind 文件中。这种分离有助于更好地组织和管理Web应用程序的代码。

7. 在 .net 中,配件的意思是?

在.NET 中,术语 "配件" 通常指的是程序集(Assembly)。程序集是.NET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一组相关的代码和资源的集合,可以是可执行文件(如.exe)或动态链接库(如.dll)。

具体来说,程序集包括以下要素:

1、IL(Intermediate Language)代码

程序集中包含的是中间语言代码,即编译后的 .NET 代码,而不是直接的机器码。这使得程序集在不同的平台上可以被执行,因为它们在运行时被 JIT(即时编译器)转换为本地机器码。

2、元数据(Metadata)

元数据是程序集的一部分,包含关于程序集的信息,例如类型定义、成员、引用的其他程序集等。元数据使得.NET运行时能够动态地加载和使用程序集的内容。

3、清单(Manifest)

清单是程序集的一部分,其中包含有关程序集的元数据。清单包括程序集的版本信息、公共语言运行时(CLR)版本要求、程序集引用以及程序集中包含的模块和资源的列表。

4、资源文件

程序集可以包含与代码相关的资源文件,如图像、字符串、配置文件等。
.NET 中的程序集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1、私有程序集

通常与一个特定的应用程序关联,包含该应用程序的代码和资源。

2、共享程序集

可以被多个应用程序共享,通常包含可被其他应用程序引用和重复使用的通用代码库。

总体而言,"配件" 在.NET 中指的就是程序集,它是.NET应用程序的基本构建块。

8. .net Remoting 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NET Remoting(远程对象调用)是一种在分布式应用程序中进行远程通信的技术,允许在不同应用程序域(AppDomain)或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对象之间的调用。.NET Remoting 的工作原理涉及远程对象、通道、格式化器等概念。

以下是.NET Remoting 的工作原理的基本步骤:

1、定义远程对象接口

在服务器端,定义一个接口,表示远程对象的方法。这个接口必须继承自 MarshalByRefObject 类。

public interface IRemoteObject : MarshalByRefObject
{
  string GetMessage();
}

2、实现远程对象

创建一个类,实现远程对象接口,并提供相应的功能。

public class RemoteObject : MarshalByRefObject, IRemoteObject
{
  public string GetMessage()
  {
      return "Hello from the remote object!";
  }
}

3、配置服务器端

在服务器端,需要配置 Remoting 以使其能够接收客户端的请求。通常,这涉及到创建并注册远程对象。

TcpChannel channel = new TcpChannel(8080);
ChannelServices.RegisterChannel(channel, false);
RemotingConfiguration.RegisterWellKnownServiceType(
    typeof(RemoteObject), "RemoteObject", WellKnownObjectMode.Singleton
);

这样配置后,服务器将监听指定端口,并注册 RemoteObject 以供客户端调用。

4、配置客户端

在客户端,需要配置 Remoting 以使其能够访问远程对象。这通常涉及到注册远程对象的代理。

TcpChannel channel = new TcpChannel();
ChannelServices.RegisterChannel(channel, false);
IRemoteObject remoteObject = (IRemoteObject)Activator.GetObject(
    typeof(IRemoteObject), "tcp://localhost:8080/RemoteObject"
);
string message = remoteObject.GetMessage();

在这里,客户端通过 Activator.GetObject 获取 IRemoteObject 的代理,然后可以通过代理调用远程对象的方法。

5、进行远程调用

客户端通过代理调用远程对象的方法,这将触发在服务器上执行相应方法的远程调用。

string message = remoteObject.GetMessage();

整个过程涉及到通信通道、远程对象代理、格式化器等组件的协同工作,以实现远程调用。.NET Remoting 支持不同的通信通道,包括 TCP、HTTP 等,也支持不同的格式化器,如二进制格式化器、SOAP 格式化器等。这种灵活性使得.NET Remoting 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9. 是否可以继承 String 类?

在 .NET 中,string 类是 System.String 类型的别名,而 System.String 类是 sealed(密封)的,因此不能被继承。密封类是指不允许其他类继承它或覆盖其方法。在System.String 类中,这是为了确保字符串的不可变性,以及对其操作的线程安全性。

由于 string 类型在 .NET 中已经是引用类型,并且拥有很多特殊的处理机制(例如,字符串是不可变的,即创建后不能被修改,任何对字符串的更改都会导致创建新的字符串对象等),因此 .NET 设计决定将 System.String 类型声明为 sealed,防止其他类继承并修改其行为。

因此,不能创建string 类的子类。如果需要扩展字符串的功能,通常的做法是创建新的类,并包含string 类型的实例作为其成员。

10. Session 有什么重大 BUG,微软提出了什么方法加以解决?

Session 丢失问题: Session 有时候可能会丢失,尤其是在服务器资源紧张或服务器重启时。这可能导致用户状态的丢失,影响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解决方案1 - 使用 StateServer 模式或 SQLServer 模式:

1)StateServer 模式

将 Session 数据存储在独立的进程(aspnet_state.exe)中,可通过 StateServer 进程来维护。即使应用程序池被回收或服务器重启,Session 数据不会丢失。需要额外配置。

2)SQLServer 模式

将 Session 数据存储在 SQL Server 数据库中,可通过数据库来维护。同样,即使应用程序池被回收或服务器重启,Session 数据不会丢失。但是相比 StateServer,会增加访问速度的开销,需要进行额外配置。

解决方案2 - 使用分布式缓存解决方案:

使用分布式缓存如 Redis 或 Memcached 将 Session 数据存储在独立的缓存服务器中,可以避免 Session 丢失的问题。这种方式提供了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同样,需要在应用程序中进行额外的配置,包括安装和配置缓存服务器。

11. DataReader 与 Dataset 有什么区别?

DataReader 和 DataSet 是 ADO.NET 中用于处理数据的两个主要组件,它们有一些关键的区别:

1、数据处理方式

1)DataReader

DataReader 是只读、向前的数据流,它以流的方式从数据源中读取数据,一次只读取一条记录,且不缓存数据。DataReader 是轻量级的,适用于快速读取大量数据的情况,但不能直接进行修改。

2)DataSet

DataSet 是一个内存中的缓存,可以包含多个数据表,关系和约束。它是一个离线(disconnected)的数据容器,可以在不连接到数据库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操作,包括增删改查。

2、连接状态

1)DataReader

在读取数据时,需要保持数据库连接处于打开状态。DataReader 是一种基于连接的数据读取方式。

2)DataSet

DataSet 通过数据适配器(DataAdapter)一次性将数据从数据库中装载到内存中,之后可以断开与数据库的连接。这使得 DataSet 可以在不保持连接的情况下进行数据操作。

3、适用场景

1)DataReader

适用于只需读取数据而不需要离线操作或修改数据的场景,特别是在大数据集中进行读取的场合。

2)DataSet

适用于需要在本地进行复杂的数据操作、需要支持关系和约束、以及需要在断开连接后进行数据修改的场合。

4、性能

1)DataReader

由于是基于流的读取,DataReader 对内存的消耗较小,并且在读取大量数据时性能较好。

2)DataSet

由于需要将数据缓存在内存中,DataSet 在读取大量数据时可能占用较多内存,因此在处理大型数据集时可能不如 DataReader 高效。

综合来说,DataReader 适用于快速读取大量数据的场景,而 DataSet 更适用于需要在本地进行复杂操作、需要支持关系和约束、以及需要进行离线操作和数据修改的场景。选择使用哪个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

12. 什么是 XML?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一种用于存储和传输数据的标记语言。它是一种可扩展的语言,旨在提供一种灵活的方式来创建结构化的文档和传输这些文档。

一、关键特点包括:

1、标记语言

XML 使用标签来标记文档中的元素。每个元素可以包含属性和数据。

2、可扩展性

XML 允许用户自定义标签,从而创建符合特定需求的文档结构。这种灵活性使得 XML 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3、通用性

XML 是一种通用的语言,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应用领域。它被广泛用于各种用途,如数据交换、配置文件、Web服务通信等。

4、文本格式

XML 是以文本形式存储的,因此易于阅读和编辑。它使用类似 HTML 的标签,但不与任何特定的展示方式绑定。

5、层次结构

XML 文档具有层次结构,由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嵌套关系构成。这种层次结构有助于表示数据的关系和组织。
二、XML 的基本语法规则包括:

1、元素(Element)

由开始标签和结束标签包围的内容构成一个元素。例如:<book>Harry Potter</book>。

2、属性(Attribute)

位于元素的开始标签中,提供有关元素的附加信息。例如:<book lang="en">Harry Potter</book>。

3、文档声明(Document Declaration)

位于 XML 文档的开头,用于声明 XML 版本和字符集。例如:<?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XML 示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library>
  <book>
      <title>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title>
      <author>J.K. Rowling</author>
  </book>
  <book>
      <title>The Hobbit</title>
      <author>J.R.R. Tolkien</author>
  </book>
</library>

在这个示例中,<library> 元素包含两个<book> 元素,每个 <book> 元素包含 <title><author> 元素。这种结构有助于组织和表示数据。

13. 什么是 WebService?UDDI?

一、WebService(Web服务):

Web服务是一种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应用程序组件,其目标是在分布式环境中实现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Web服务通常通过标准的网络协议,如 HTTP,以一种跨平台和语言无关的方式进行通信。

关键特点包括:

1、标准化协议

Web服务通常使用标准化的协议,最常见的是基于 XML 的 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其他协议如 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也可以用于 Web服务。

2、服务描述

Web服务通过 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提供服务描述,客户端可以使用 WSDL 来了解服务的功能和如何调用它。

3、发现与注册

Web服务可以通过 UDDI 注册中心进行注册,使其易于发现和访问。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是一种用于在分布式环境中发现和发布 Web服务的规范。

4、跨平台和语言

Web服务的设计目标之一是实现跨平台和语言的互操作性。客户端和服务端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和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

5、松耦合

Web服务通过松耦合的方式进行通信,服务的改变不应该影响到客户端的实现,只需要遵循定义好的接口。

二、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

UDDI 是一个用于注册、发现和集成 Web服务的标准。它提供了一个集中的目录服务,使得开发人员和企业能够轻松地找到并使用其他组织提供的 Web服务。

关键特点包括:

1、描述服务

UDDI 允许服务提供者描述其提供的 Web 服务,包括服务的名称、地址、接口等。

2、服务发现

UDDI 提供了一个集中的注册表,服务消费者可以查询该注册表以发现特定类型或类别的服务。

3、类别和分类

Web服务可以被分类,使得服务消费者可以更容易地找到所需的服务。UDDI 使用一个层次结构的分类系统。

4、开放标准

UDDI 是一个开放的标准,支持跨平台和跨语言的 Web 服务发现和注册。

UDDI 不仅为 Web 服务提供了一种发现机制,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将企业的内部服务与外部服务集成的机制。它在实现企业服务治理和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14. 什么是 ASP.net 中的用户控件?

在 ASP.NET 中,用户控件(User Control)是一种可重用的、自定义的服务器控件,它允许开发人员将一组相关的 HTML 和服务器控件封装到一个单独的、可重用的单元中。用户控件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像其他 ASP.NET 页面一样包含代码和事件。

以下是用户控件的一些关键特点和用法:

1、封装可重用的功能

用户控件允许将一组相关的 HTML 和服务器控件组合成一个单一的、可重用的控件单元。这使得在不同的页面上复用相同的功能变得更加容易。

2、拥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用户控件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类似于页面的生命周期。它包括初始化、加载视图状态、处理事件等阶段。

3、包含代码和事件

用户控件可以包含代码,包括服务器端代码和客户端脚本。它可以响应各种事件,就像页面上的其他服务器控件一样。

4、易于维护

通过使用用户控件,开发人员可以更容易地维护和管理应用程序的代码,因为相关功能可以封装在一个独立的单元中。

5、动态加载

用户控件可以通过编程方式或声明性方式动态加载到页面中。这使得在页面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动态地添加或移除用户控件成为可能。

用户控件通常包含一个带有 .ascx 扩展名的文件,该文件包含用户控件的 HTML 和服务器端控件的定义。通过将用户控件添加到页面或其他容器中,可以在页面上使用该用户控件的功能。

15. 列举一下你所了解的 XML 技术及其应用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是一种通用的标记语言,广泛用于描述和传输结构化数据。以下是一些与 XML 相关的技术及其应用:

1、XML Schema (XSD)

应用: 用于定义和描述 XML 文档的结构、元素、数据类型和约束。
示例应用场景: 数据验证、文档约束、Web 服务的消息格式定义等。

2、XSL (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 / XSLT (XSL Transformations)

应用: 用于定义和执行 XML 文档的样式转换。
示例应用场景: 将 XML 转换为 HTML 或其他格式、数据转换和格式化。

3、XPath

应用: 用于在 XML 文档中定位和选择元素。
示例应用场景: 用于在 XSLT 转换中选择和过滤 XML 数据。

4、XML Namespaces

应用: 用于在 XML 文档中创建独特的标识符以避免命名冲突。
示例应用场景: 避免元素和属性的名称冲突,特别是在整合不同 XML 文档或 XML 文档的部分时。

5、XML DOM (Document Object Model)

应用: 提供对 XML 文档的编程接口,使得可以使用编程语言(如 JavaScript)来操作 XML 文档的结构。
示例应用场景: 在 Web 开发中使用 JavaScript 动态操纵和更新 XML 数据。

6、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应用: 用于在网络上交换结构化信息,主要用于 Web服务通信。
示例应用场景: Web 服务的通信协议,支持跨平台和跨语言的服务调用。

7、WSDL (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

应用: 用于描述 Web 服务的接口和功能。
示例应用场景: 定义 Web 服务的输入、输出和操作,供服务消费者使用。

8、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应用: 用于发布经常更新的信息源(如博客、新闻)的标准。
示例应用场景: 订阅和获取博客、新闻等信息的通用格式。

9、Atom Syndication Format

应用: 类似于 RSS,用于发布和订阅信息源的标准。
示例应用场景: 提供一种通用的方式来分享和同步网站内容。

10、RDF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应用: 用于描述资源之间的关系,构建语义网。
示例应用场景: 表示和链接具有语义关系的资源,用于构建语义网络。

这些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从数据交换到 Web 服务,再到文档处理和信息发布。它们共同构建了 XML 生态系统,为数据交换和互操作性提供了强大的基础。

16. 什么是SOAP,有哪些应用?

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上交换结构化信息的协议。它基于 XML 格式,通常用于在分布式系统中进行通信。SOAP 主要用于定义消息的格式和传递规则,它并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编程语言或操作系统。

关键特点和组成部分包括:

1、XML 格式

SOAP 消息以 XML 格式编码,包括用于描述消息和数据的元素。

2、通信协议

SOAP 并不是传输协议,而是一个协议框架。它通常与 HTTP、SMTP 等通信协议一起使用,以在网络上传递消息。

3、消息模型

SOAP 定义了一种简单的消息模型,包括消息头、消息体和消息尾等部分。

4、支持扩展

SOAP 支持通过使用标准或自定义的扩展来满足特定的需求。
SOAP 的应用:

1、Web服务通信

SOAP 最常见的应用是在 Web 服务中进行通信。Web 服务使用 SOAP 来定义消息格式和传递规则,以便不同平台和语言之间的系统能够相互通信。

2、企业级应用集成

在企业环境中,SOAP 被用于实现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和集成。例如,将一个企业的订单系统与另一个企业的库存系统集成。

3、远程过程调用(RPC)

SOAP 支持通过网络调用远程过程。这使得在分布式系统中进行远程调用变得更加容易。

4、消息传递

SOAP 也可以用作一种消息传递协议,用于在系统之间传递异步消息。

5、安全性和事务处理

SOAP 可以与其他标准一起使用,如 WS-Security 和 WS-Transaction,以提供安全性和事务处理的支持。

6、数据交换

在某些场景中,SOAP 被用于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换结构化的数据,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 SOAP 在过去是 Web 服务通信的主要标准,但近年来,基于 REST 的通信方式(如使用 JSON 格式)也变得越来越流行。REST 风格的通信通常更轻量级,更容易使用,因此在一些场景中取代了 SOAP。

17. C# 中 property 与 attribute 的区别,他们各有什么用处,这种机制的好处在哪里?

在 C# 中,property(属性)和 attribute(属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于不同的目的。以下是它们的区别和用途:

Property(属性)

1、定义

Property 是一种 C# 中的成员,它提供了一种访问类、结构或接口成员的机制。它封装了字段(field)的访问,并允许通过定义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来控制对字段的读取和写入。

2、用途:

提供了类成员的封装,隐藏了内部实现的细节。
允许通过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添加逻辑,例如验证输入、计算属性值等。
可以用于创建可读性更高的代码,使得类的使用更加简洁。

3、示例

public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Name
  {
      get { return name; }
      set { name = value; }
  }
}
Attribute(属性)

1、定义

Attribute 是一种用于添加元数据(metadata)的机制。它是在程序元素(如类、方法、属性等)上添加信息的一种方式,这些信息可能用于编译、运行时检查、文档生成等。

2、用途:

提供元数据,允许为程序元素添加附加信息。
用于标记和描述代码,以便工具和框架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执行特定的操作。
在 ASP.NET、Entity Framework 等框架中,attributes 用于配置和定制行为。

3、示例:

[Serializable]
public class MyClass
{
  // 类型 MyClass 标记为可序列化
  // ...
}
好处:

1、封装和可维护性

使用属性可以更好地封装类的内部状态,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读性。属性允许在访问字段时执行逻辑,从而提供更灵活的访问控制。

2、元数据和注解

使用属性可以为代码添加元数据,这对于工具、框架和代码分析器来说非常有用。例如,ASP.NET MVC 使用属性来定义控制器的行为,Entity Framework 使用属性来映射数据库表和字段。

3、代码注解和文档生成

属性和注解提供了一种在代码中添加注释和文档的方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理解代码的用途和预期行为。

总的来说,属性和属性都是 C# 中重要的语言特性,它们分别用于提供成员的访问机制和为代码添加元数据。这种机制提高了代码的清晰度、可读性,并允许在编译和运行时对代码进行更多的控制和分析。

18. XML 与 HTML 的主要区别?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和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是两种不同的标记语言,用于表示和组织文档的结构。尽管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它们有一些主要区别:

1、用途和目标

XML: XML 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种通用的、可扩展的标记语言,用于描述数据的结构和内容。它被设计为与特定的应用领域无关,更关注数据的结构和传输。
HTML: HTML 的主要目标是定义和呈现 Web 页面的结构。它更关注于页面的布局、样式和交互,是 Web 内容的一种表示方式。

2、内容和用途

XML: XML 主要用于表示和交换数据。它没有预定义的标签或元素,而是允许用户定义自己的标签,以适应特定的数据结构。
HTML: HTML 主要用于定义文档的结构和呈现方式。它包含一组预定义的标签,用于表示文本、图像、链接等元素,以创建 Web 页面。

3、标签的定义

XML: XML 中的标签是自定义的,没有预定义的标签。标签的含义由文档的创建者定义。
HTML: HTML 中的标签是预定义的,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途。例如,<p> 表示段落,<img> 表示图像。

4、语法和结构

XML: XML 更宽松,允许用户自定义标签和属性。XML 文档必须是良好的、格式正确的 XML,但可以根据需要定义任何结构。
HTML: HTML 更严格,有一组固定的标签和属性,对于页面的结构和样式有特定的规则。HTML 文档必须符合 HTML 规范,否则可能无法正确呈现。

5、解析方式

XML: XML 通常用于数据的存储、交换和配置。解析 XML 的方式通常是使用 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或 SAX(Simple API for XML)等方式。
HTML: HTML 通常由 Web 浏览器解析,将其呈现为用户可视的页面。解析 HTML 的方式是浏览器内部的渲染引擎。

总体而言,XML 更通用,用于表示和交换数据结构,而 HTML 更专注于 Web 页面的结构和呈现。在 Web 开发中,它们通常一起使用,HTML 用于定义页面的结构和布局,而 XML 用于传递和交换数据。

19. 在 .Net中,类 System.Web.UI.Page 可以被继承么?

在 .NET 中,System.Web.UI.Page 类是 ASP.NET Web 窗体页面的基类,用于表示 Web 界面。这个类通常用于创建 Web 页面,并且可以被继承以创建自定义的页面。

你可以创建一个类,继承自 System.Web.UI.Page,并在这个类中添加自定义的逻辑和页面元素。例如:

namespace YourNamespace
{
  public class CustomPage : System.Web.UI.Page
  {
      protected void Page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 在页面加载时执行的代码
      }
      // 添加其他自定义方法和属性
  }
}

在这个例子中,CustomPage 类继承自 System.Web.UI.Page,并且可以包含自定义的页面加载事件(Page_Load 方法)以及其他自定义方法和属性。

然后,你可以在 ASP.NET 页面的代码文件(例如 .aspx.cs 文件)中指定你的自定义页面类。例如:

<%@ Page Language="C#" AutoEventWireup="true" CodeBehind="YourPage.aspx.cs" Inherits="YourNamespace.CustomPage" %>

通过这种方式,你的 ASP.NET 页面将使用 CustomPage 类作为基类,从而继承了 System.Web.UI.Page 的功能,并可以添加自己的定制逻辑。

20. 在 .net(C# or vb.net)中,Appplication.Exit 还是 Form.Close 有什么不同?

在 .NET 中,Application.Exit 和 Form.Close 都是用于关闭应用程序或窗体的方法,但它们有一些关键的区别:

Application.Exit:

1、作用

用于退出整个应用程序,关闭所有打开的窗体。

2、影响范围

如果有多个窗体在运行,调用 Application.Exit 将关闭所有窗体并结束应用程序的执行。

3、事件触发

在调用 Application.Exit 之后,Application.ApplicationExit 事件将被触发。你可以在这个事件中执行一些清理工作。

4、示例:

// 在某个地方调用
Application.Exit();
Form.Close:

1、作用

用于关闭当前窗体。

2、影响范围

只关闭调用该方法的窗体,不会影响其他窗体。

3、事件触发

在调用 Form.Close 之后,Form.FormClosed 事件将被触发。你可以在这个事件中执行一些清理工作。

4、示例:

// 在窗体内调用
this.Close();
区别和适用场景:

如果你希望关闭整个应用程序,而不仅仅是当前窗体,使用 Application.Exit 是更合适的选择。

如果你只想关闭当前窗体而不影响其他窗体,使用 Form.Close。

在调用 Application.Exit 时,将关闭应用程序的消息循环,因此应用程序会终止执行。而 Form.Close 只关闭当前窗体,应用程序的其他部分仍然可以继续执行。

总体来说,选择使用哪个方法取决于你的需求。如果你想要关闭整个应用程序,使用 Application.Exit。如果只想关闭当前窗体,使用 Form.Close。

21. <%# %> 和 <% %> 有什么区别?

在 ASP.NET 中,<%# %> 和 <% %> 是两种不同的数据绑定语法。

<%# %>(数据绑定语法):

1、用途

用于在 ASP.NET 页面中进行数据绑定,将数据源中的值绑定到页面上的控件属性或其他地方。

2、绑定方式

通常用于数据绑定表达式,如在数据绑定控件(如 GridView、Repeater)中的模板字段中。

3、示例

<asp:Label ID="lblName" runat="server" Text='<%# Eval("Name") %>'></asp:Label>

注意事项: 需要在页面或控件的某个地方调用 DataBind() 方法,以触发数据绑定。

<% %>(内嵌代码块语法):

1、用途

用于在 ASP.NET 页面中嵌入服务器端代码,可以在其中编写 C# 或 VB.NET 代码执行一些逻辑操作。

2、执行时机

内嵌代码块中的代码在页面渲染时执行。

3、示例:

<% if (someCondition) { %>
    <p>Condition is true</p>
<% } else { %>
    <p>Condition is false</p>
<% } %>
区别:

1、用途不同

<%# %> 用于数据绑定,将数据源中的值绑定到控件属性或其他地方。

<% %> 用于嵌入服务器端代码,执行一些逻辑操作。

2、位置不同

<%# %> 通常用于控件的属性中,如 Text='<%# Eval("Name") %>'。

<% %> 可以用于页面的任何地方,用于嵌入代码块。

3、执行时机不同:

<%# %> 需要在某个地方调用 DataBind() 方法,以触发数据绑定。

<% %> 内嵌代码块中的代码在页面渲染时执行。

总体来说,<%# %> 用于数据绑定,而 <% %> 用于嵌入逻辑代码。

22. ADO.NET 中读写数据库需要使用哪些对象?作用是什么?

在 ADO.NET 中,用于读写数据库的核心对象包括连接对象、命令对象、数据读取器对象以及数据适配器对象。这些对象的作用如下:

1、连接对象 (SqlConnection):

1)作用:用于建立到数据库的连接。

2)重要属性和方法:

ConnectionString:包含连接字符串,指定数据库连接的详细信息。

Open():打开数据库连接。

Close():关闭数据库连接。

3)示例:

using (SqlConnection connection = new SqlConnection(connectionString))
{
  connection.Open();
  // 连接已经打开,执行数据库操作
}

2、命令对象 (SqlCommand):

1)作用

用于在数据库上执行 SQL 命令。

2)重要属性和方法:

CommandText:包含要在数据库上执行的 SQL 命令。
Parameters:包含命令的参数集合。
ExecuteNonQuery():执行 SQL 命令,返回受影响的行数。
ExecuteReader():执行 SQL 命令,返回数据读取器对象。

3)示例:

using (SqlCommand command = new SqlCommand("SELECT * FROM Customers", connection))
{
  using (SqlDataReader reader = command.ExecuteReader())
  {
      // 读取数据
  }
}

3、数据读取器对象 (SqlDataReader):

1)作用

用于从数据库读取查询结果的数据。

2)重要属性和方法:

Read():将数据读取到下一行。
GetValue():根据列索引或列名获取列的值。
Close():关闭数据读取器。

3)示例:

while (reader.Read())
{
  // 处理每一行的数据
  string name = reader.GetString(0); // 或者使用 reader["ColumnName"]
}

4、数据适配器对象 (SqlDataAdapter):

1)作用

用于填充数据集和更新数据库。

2)重要属性和方法:

SelectCommand:获取或设置用于从数据库中选择数据的 SQL 命令。
InsertCommand、UpdateCommand、DeleteCommand:获取或设置用于在数据库中插入、更新、删除数据的 SQL 命令。
Fill():用于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并填充数据集。
Update():用于将数据集的更改保存回数据库。

3)示例:

using (SqlDataAdapter adapter = new SqlDataAdapter("SELECT * FROM Customers", connection))
{
  DataTable dataTable = new DataTable();
  adapter.Fill(dataTable);
  // 现在 dataTable 包含了从数据库中检索的数据
}

这些对象协同工作,使得在 .NET 应用程序中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变得更为方便。连接对象建立连接,命令对象执行 SQL 命令,数据读取器读取查询结果,数据适配器用于填充数据集和更新数据库。

23. 什么是 SQL 注入,应该如何防止?

SQL 注入是一种针对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它允许攻击者通过在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输入恶意的 SQL 语句,来执行未经授权的数据库操作。SQL 注入可以导致数据泄露、数据破坏,甚至可能执行非授权的数据库命令。防止 SQL 注入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防御措施:

1、使用参数化查询或预编译语句:

使用参数化查询或预编译语句可以有效防止 SQL 注入攻击。通过将用户输入的值作为参数传递给 SQL 查询,而不是将其直接拼接到 SQL 语句中,可以防止攻击者插入恶意代码。

示例(C# 中使用参数化查询):

string userInput = GetUserInput(); // 用户输入
string query =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Username = @Username AND Password = @Password";
using (SqlCommand command = new SqlCommand(query, connection))
{
  command.Parameters.AddWithValue("@Username", userInput);
  command.Parameters.AddWithValue("@Password", hashedPassword);
  // 执行查询
}

2、最小权限原则:

确保数据库用户具有最小必需的权限。避免使用具有过高权限的数据库账户来执行应用程序中的数据库操作。限制账户的访问范围,仅允许其执行特定的数据库操作。

3、输入验证和过滤:

对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确保输入符合预期的格式和类型。使用白名单(允许的字符列表)而不是黑名单(禁止的字符列表)来验证输入。

4、不要直接暴露错误信息:

在生产环境中,不要直接向用户显示详细的错误信息。攻击者可以利用错误信息获取有关数据库结构的敏感信息。将错误信息记录到日志中,而不是直接返回给用户。

5、使用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性,因为它们预先编译,参数化,且无法被 SQL 注入直接修改。

6、ORM 框架使用:

使用对象关系映射(ORM)框架(如 Entity Framework、Hibernate等),这些框架通常会处理参数化查询,减少直接 SQL 查询的机会。

7、安全审计和监控:

定期审计数据库访问日志,监控异常的数据库操作。及时发现并响应异常操作可以减小攻击的影响。

8、教育和培训:

对开发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了解并遵循最佳的安全编程实践,以及如何防范 SQL 注入攻击。

通过结合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应用程序受到 SQL 注入攻击的风险。

24. 详细描述三层架构开发模式以及三层架构的好处?

三层架构是一种软件设计和开发模式,将应用程序划分为三个主要的逻辑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每一层都有特定的职责,这种分层架构有助于实现代码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1、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职责: 处理用户界面和用户交互。负责接收用户输入、显示数据、呈现结果给用户,但不包含业务逻辑。

技术: 包括用户界面、页面控制器、视图模型等。

好处: 分离用户界面逻辑,使得用户界面的变化不影响底层业务逻辑。

2、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

职责: 包含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并执行相应的业务规则。不直接与数据库交互,而是通过数据访问层进行。

技术: 包括服务、业务对象、工作流、规则引擎等。

好处: 业务逻辑的独立性,易于测试和维护。可以在不影响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的情况下修改业务规则。

3、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

职责: 负责与数据库或其他数据存储系统交互,执行数据操作。接收来自业务逻辑层的请求,将数据传递给数据库并返回结果。

技术: 包括数据库连接、数据访问对象、存储过程、ORM 框架等。

好处: 分离数据库逻辑,使得数据存储的变化不会影响业务逻辑和用户界面。

三层架构的好处:

1、可维护性

分层架构使得每一层的职责清晰,模块化,易于维护和修改。当需要修改系统的某一部分时,只需关注该层而不会影响其他层。

2、可扩展性

各个层之间的松耦合性使得系统更容易扩展。可以独立扩展业务逻辑、表示层或数据访问层,而不影响其他部分。

3、可重用性

每一层的组件可以被独立重用。例如,业务逻辑层中的服务可以在不同的表示层中重用,数据访问层的数据访问对象可以在不同的业务逻辑中重用。

4、安全性

数据访问层通过参数化查询等手段防范 SQL 注入,业务逻辑层可以实施访问控制和业务规则,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5、易于测试

每一层的独立性使得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更容易进行。可以针对每一层编写独立的测试用例,确保每一层的功能正常运作。

6、并行开发

各个层的独立性有助于并行开发,不同的团队可以专注于不同的层,提高开发效率。

综合来看,三层架构是一种能够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的设计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开发。

25. 说出一些常用的类、接口,请各举5个?

常用的类:

1、System.String

用于表示字符串。

提供了丰富的字符串操作方法。

2、System.Collections.Generic.List<T>

用于表示动态数组。

提供了对列表元素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

3、System.IO.File

用于文件操作。

提供了读取、写入、复制、删除等文件操作的静态方法。

4、System.Net.Http.HttpClient

用于发送 HTTP 请求和接收 HTTP 响应。

提供了方便的方法来与 Web 服务进行通信。

5、System.DateTime

用于表示日期和时间。

提供了各种日期和时间的操作方法。

常用的接口:

1、IEnumerable

定义了一个枚举器,用于循环访问集合中的元素。

实现此接口的类可以使用 foreach 语句进行迭代。

2、IDisposable:

定义了一个用于释放非托管资源的方法。

通常用于实现资源管理,确保在不再需要对象时释放资源。

3、IComparable:

定义了一个方法,用于比较对象的大小。

实现此接口的类可以进行自定义排序。

4、IQueryable:

定义了一组方法,用于执行查询操作。

通常与 LINQ 查询一起使用,以支持对数据源的查询。

5、INotifyPropertyChanged:

定义了一个事件,用于通知属性值的更改。

在实现数据绑定时,用于通知 UI 控件更新数据。

这些类和接口是 .NET 中非常常用的一部分,它们提供了许多基本的功能和通用的设计模式,方便开发者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扩展。

要让人家感觉你对.Net开发很熟,所以,不能仅仅只列谁都能想到的那些东西,要多列你在做项目中涉及的那些东西。就写你最近写的那些程序中涉及的那些类。

常用的类:StreamReader、WebClient、Dictionary<K,V>、StringBuilder、SqlConnection、FileStream、File、Regex、List

常用的接口:IDisposable、IEnumerable、IDbConnection、IComparable、ICollection、IList、IDictionary

26. 不是说字符串是不可变的吗?string s="abc";s="123" 不就是变了吗?

虽然在你的代码示例中 s 的值从 "abc" 变成了 "123",但这并不是字符串本身的变化,而是 s 变量指向了一个新的字符串对象。在 .NET 中,string 类型的实例是不可变的,这意味着一旦创建了一个字符串对象,就不能再修改它的内容。

在你的例子中,实际上发生了以下几步:

string s = "abc"; 创建了一个字符串对象,内容是 "abc",并将 s 指向该对象。

s = "123"; 创建了一个新的字符串对象,内容是 "123",并将 s 重新指向这个新对象。原来的 "abc" 字符串对象仍然存在,但 s 不再引用它。

这种机制有一些优点,例如:

安全性: 字符串是不可变的,可以避免在运行时被修改,提高了安全性。

线程安全: 由于字符串是不可变的,多个线程可以安全地共享字符串对象,而不必担心修改的冲突。

虽然在代码中看起来好像字符串变了,但实际上是创建了一个新的字符串对象并将变量指向了这个新对象,原来的字符串对象仍然存在且不变。这是字符串不可变性的体现。

27. post、get 的区别?

POST 和 GET 是 HTTP 协议中常用的两种请求方法,它们在传递数据和访问资源时有一些关键的区别:

GET 请求:

数据传递方式: 通过 URL 参数传递数据。

数据长度限制: 有浏览器和服务器对 URL 长度的限制,GET 请求的数据传递有大小限制。

安全性: 因为数据暴露在 URL 中,相对较不安全。敏感信息不应该通过 GET 请求传递。

缓存: 可以被浏览器缓存,可被书签保存。

可见性: 数据会显示在浏览器地址栏中,用户可以看到。

幂等性: GET 请求是幂等的,即对同一 URL 的多次调用的结果应该是相同的。

POST 请求:

数据传递方式: 通过请求体(Request Body)传递数据。

数据长度限制: 没有固定的大小限制,理论上可以传递较大量的数据。

安全性: 相对较安全,因为数据不会暴露在 URL 中,适合传递敏感信息。

缓存: 一般不会被浏览器缓存,不可被书签保存。

可见性: 数据不会显示在浏览器地址栏中,用户无法直接看到。

幂等性: POST 请求不是幂等的,即对同一 URL 的多次调用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选择使用场景:

使用 GET:适合请求只读数据,请求的结果不会引起服务器状态变化,对于参数较少且不敏感的情况。

使用 POST:适合提交表单、传递敏感信息,请求可能引起服务器状态变化,对于需要传递大量数据或敏感信息的情况。

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使用 GET 或 POST 方法。在实际开发中,常常根据 RESTful 设计规范,使用不同的 HTTP 方法来表达不同的操作,而不仅仅是 GET 和 POST。

28. http 响应码 301 和 302 代表的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301 Moved Permanently 和 302 Found 是 HTTP 协议中表示重定向的状态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重定向:

301 Moved Permanently:

意义: 表示请求的资源已经被永久移动到新的位置(URL)。

特点: 浏览器会缓存这个重定向,下次访问相同的 URL 时,会直接跳转到新的位置,而不再请求原来的位置。

使用场景: 当你确定资源永久移动到新的位置时,可以使用 301。

302 Found:

意义: 表示请求的资源暂时被移动到新的位置(URL)。

特点: 浏览器不会缓存这个重定向,每次访问相同的 URL 时,都会重新请求原来的位置,然后再跳转到新的位置。

使用场景: 当你希望资源在一段时间内暂时性地移动到新的位置时,可以使用 302。

区别:

1、缓存行为

301 会被浏览器缓存,因此下次访问相同的 URL 时,直接跳转到新的位置。

302 不会被浏览器缓存,每次访问都会重新请求原来的位置。

2、搜索引擎处理

301 被认为是永久性重定向,搜索引擎会更新索引,将原来的 URL 替换为新的 URL。

302 被认为是临时性重定向,搜索引擎会继续保留原来的 URL。

3、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301 可能会提高用户访问速度,因为浏览器直接跳转到新的位置。

302 每次都要重新请求原来的位置,可能会增加用户访问时间。

在选择使用 301 还是 302 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资源是永久性地还是暂时性地移动。

29. Server.Transfer 和 Response.Redirect 的区别是什么?

Server.Transfer 和 Response.Redirect 是 ASP.NET 中用于进行页面跳转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它们有一些关键的区别:

Server.Transfer:

执行方式: 服务器端执行,是在服务器上进行的。

跳转方式: 服务器将请求重定向到另一个页面,但浏览器的地址栏仍然显示原始页面的 URL。

传递参数: 可以通过 HttpContext.Current.Items 集合等方式在页面之间传递参数。

性能: 相对于 Response.Redirect,Server.Transfer 消耗较少的服务器资源,因为它在服务器内部进行。

Server.Transfer("TargetPage.aspx");
Response.Redirect:

执行方式: 客户端执行,是通过向浏览器返回一个特殊的响应头来实现的。

跳转方式: 浏览器会收到服务器返回的重定向响应,然后重新请求新的页面,地址栏中显示新页面的 URL。

传递参数: 可以通过 URL 参数或 Session、Cookies 等方式在页面之间传递参数。

性能: 相对于 Server.Transfer,Response.Redirect 消耗较多的服务器资源,因为它需要向客户端发送一个重定向响应。

Response.Redirect("TargetPage.aspx");
注意事项:

Server.Transfer 适用于在同一个应用程序中的页面之间进行跳转,而 Response.Redirect 可以用于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跳转。

Response.Redirect 可能会引起页面间的多次往返,因为它是通过向浏览器发出重定向指令,然后浏览器再次请求新的页面。

Server.Transfer 不改变地址栏的 URL,适用于在用户无法直接访问的页面之间进行跳转。

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页面跳转。

30. 什么是 XSS 攻击,如何避免?

XSS(Cross-Site Scripting)攻击是一种常见的Web安全漏洞,攻击者通过在Web应用程序中注入恶意脚本,使用户在浏览器中执行这些脚本。这可能导致从简单的页面篡改到盗取用户信息等更为严重的后果。

XSS攻击的类型:

1、存储型(Stored XSS)

攻击者将恶意脚本存储在服务器上,用户在浏览器请求页面时执行。

2、反射型(Reflected XSS)

攻击者将恶意脚本作为参数附加到URL中,用户点击包含这些参数的链接时执行。

3、DOM-based XSS

攻击者通过修改页面的 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来执行恶意脚本。
避免 XSS 攻击的方法:

1、输入验证和过滤

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验证和过滤,确保只接受合法的输入。移除或转义特殊字符,如 <, >, &, ', " 等。

2、使用合适的输出编码

在将用户输入输出到HTML、JavaScript或其他上下文之前,进行合适的输出编码,以防止恶意脚本的执行。例如,使用HTML实体编码或JavaScript编码。
HTML实体编码的示例:< 编码为 <,> 编码为 >。
JavaScript编码的示例:" 编码为 \",' 编码为 \'。

3、CSP(Content Security Policy)

使用 CSP 设置白名单,限制页面加载的资源源,防止恶意脚本的注入。通过 CSP,可以指定允许加载的脚本源、样式表源、图片源等。

4、HttpOnly 和 Secure 标记

在设置Cookie时,使用HttpOnly标记,使得Cookie无法通过JavaScript访问。同时,对于包含敏感信息的Cookie,使用Secure标记确保只在HTTPS连接时传输。
Set-Cookie: myCookie=myValue; HttpOnly; Secure

5、及时更新和维护

及时更新应用程序框架、库和依赖项,以获取最新的安全补丁。定期审查和修复潜在的 XSS 漏洞。

6、安全开发实践

遵循安全的开发实践,使用安全的 API,避免在 HTML 中直接拼接用户输入,不信任的数据应该被当做潜在的安全风险。

通过采用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防止XSS攻击。

31. HTTP fetch 发送2次请求的原因?

如果你使用 JavaScript 的 fetch 函数发送 HTTP 请求,而观察到发送了两次请求,可能有几个常见的原因:

1、CORS 预检请求(CORS Preflight Request)

当使用 fetch 发送跨域请求时,并且请求中包含了一些非简单的内容(如自定义的请求头、非标准的 HTTP 方法等),浏览器会先发送一个 CORS 预检请求。

预检请求是一个 OPTIONS 请求,用于检查服务器是否允许实际的请求。只有在服务器返回合适的 CORS 头信息时,浏览器才会发送实际的请求。

2、重定向

如果服务器返回了 3xx 的状态码,并且设置了 Location 头,浏览器会自动跟随重定向。这可能导致看起来像是发送了两次请求,其中一次是重定向前的请求,另一次是重定向后的请求。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演示了包含跨域请求和重定向的情况:

fetch('https://api.example.com/data', {
 method: 'GET',
 headers: {
  'Authorization': 'Bearer YOUR_ACCESS_TOKEN'
 }
})
 .then(response => {
  // 这里的代码处理响应
 })
 .catch(error => {
  // 这里的代码处理错误
 });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服务器要求进行 CORS 预检请求,或者返回了重定向响应,可能会观察到两次请求。确保你的服务器和请求配置都符合预期,以避免意外的请求。

32. HTTP常见的的头部有哪些?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请求和响应中常见的头部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头部:

1、通用头部(Both Request and Response)

Cache-Control: 控制缓存行为,如 max-age、no-cache、no-store 等。
Connection: 指定连接的管理选项,如 keep-alive。
Date: 表示消息创建的日期和时间。
Pragma: HTTP/1.0 遗留字段,一般不建议使用。
Trailer: 指示在报文主体之后存在的首部字段。
Transfer-Encoding: 指定报文主体的传输编码方式,如 chunked。
Upgrade: 用于升级协议,如 HTTP/1.1 升级到 WebSocket。
Via: 用于追踪请求-响应链路。

2、请求头部

Host: 指定请求的主机和端口号。
User-Agent: 标识客户端应用程序的类型、操作系统、软件供应商或软件版本。
Accept: 告诉服务器能够处理哪些媒体类型。
Authorization: 包含用于验证用户身份的凭证,如基本认证、Bearer Token。
Referer: 表示请求的来源,常用于防盗链和统计分析。
Cookie: 包含由服务器发送的以及客户端保存的 cookie 信息。
Content-Type: 指定请求或响应的实体主体的媒体类型。

3、响应头部

Location: 用于重定向,指定资源的新位置。
Server: 包含服务器的信息,如软件名称和版本。
WWW-Authenticate: 服务器对客户端的请求进行身份验证时使用。
Set-Cookie: 服务器通过响应头设置 Cookie。
Content-Disposition: 指定如何显示响应主体,常用于文件下载。
Content-Length: 表示响应主体的长度(字节)。
Content-Encoding: 表示响应主体的编码方式,如 gzip、deflate。
Last-Modified: 表示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这只是 HTTP 头部的一小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头部,具体的使用取决于 HTTP 请求或响应的具体需求。

33. 什么是 CSRF 攻击,如何避免?

CSRF(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攻击是一种利用用户已登录状态下的权限,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非法操作的攻击。攻击者通过诱导用户访问恶意网站,使用户在已登录的情况下执行一些敏感操作,如更改密码、发起转账等。

攻击原理:
用户已登录了一个网站A,该网站在用户的浏览器中设置了 Cookie。
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访问了攻击者的恶意网站B。
恶意网站B中包含对网站A的某个敏感操作的请求,如修改用户密码。
由于用户已在浏览器中登录网站A,浏览器会携带相关的 Cookie,使得请求看起来像是用户的合法请求。
恶意网站B成功发起了对网站A的敏感操作。
避免 CSRF 攻击的方法:

1)使用 Anti-CSRF Token

在用户登录时生成一个唯一的令牌,并将其嵌入到用户的会话中。
在用户执行敏感操作时,确保请求中包含该令牌,并验证令牌的有效性。

2)SameSite Cookie 属性:

使用 SameSite Cookie 属性来限制跨站请求。设置 Cookie 的 SameSite 属性为 Strict 或 Lax 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 CSRF 攻击。
Set-Cookie: myCookie=myValue; SameSite=Lax

3)检查 Referer 头

在服务器端检查请求的 Referer 头,确保请求是从合法的站点发起的。但要注意,Referer 头并不是百分之百可信,因为它可能被篡改或被某些安全软件屏蔽。

4)使用 Double Submit Cookies

将令牌既存储在 Cookie 中,又存储在请求的参数中。服务器在接收请求时,比较 Cookie 中的令牌和参数中的令牌,确保一致性。

5)限制敏感操作的 GET 请求

对于涉及敏感操作的请求,使用 POST 请求而不是 GET 请求。因为 GET 请求可以被包含在图片、链接等资源中,增加了 CSRF 攻击的风险。

6)定期更换令牌

定期更换用户的 Anti-CSRF 令牌,减少令牌泄露的风险。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防御 CSRF 攻击,提高网站的安全性。

34. HTTP 状态码 304 的含义?什么时候用304?

HTTP 状态码 304 Not Modified表示客户端请求的资源在上次请求之后没有发生修改,可以直接使用客户端缓存的版本。这个状态码通常作为响应头部的一部分返回,用于告知客户端可以继续使用缓存的资源而不重新下载。

当客户端发起带有条件的请求(通常是使用 If-Modified-Since 或 If-None-Match 头部)时,服务器可以通过返回 304 Not Modified 来避免重复发送相同的资源。

使用场景:

1、使用 Last-Modified 头部的条件请求

当服务器支持 Last-Modified 头部时,客户端可以在请求中包含 If-Modified-Since 头部,该头部的值为之前服务器返回的最后修改时间。 如果服务器发现资源自上次请求以来没有发生修改,就会返回 304 Not Modified,客户端可以使用缓存的版本。

If-Modified-Since: <last-modified-date>

2、使用 ETag 头部的条件请求

当服务器支持 ETag 头部时,客户端可以在请求中包含 If-None-Match 头部,该头部的值为之前服务器返回的实体标识。 如果服务器发现资源自上次请求以来没有发生修改,就会返回 304 Not Modified,客户端可以使用缓存的版本。

If-None-Match: <etag-value>

示例:

HTTP/1.1 304 Not Modified
Date: Tue, 26 Jan 2024 12:34:56 GMT
Server: Apache
Connection: keep-alive
ETag: "123456789"
Cache-Control: max-age=3600

在这个示例中,服务器通过比较客户端请求中的 If-None-Match 头部和服务器上当前资源的 ETag 值,判断资源未修改,因此返回了 304 Not Modified。客户端可以继续使用缓存的资源,而无需重新下载。

35. ASP.NET 和 ASP 有什么区别?

ASP.NET 和 ASP(Active Server Pages)都是由 Microsoft 开发的服务器端技术,用于构建动态的 Web 应用程序,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关键的区别:

1、编程模型

ASP: ASP 使用基于脚本的编程模型,通常使用 VBScript 或 JScript 等脚本语言进行服务器端编程。ASP 页面的代码嵌入在 HTML 中,并在服务器上执行。
ASP.NET: ASP.NET 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模型,支持多种语言(如 C#、VB.NET)。ASP.NET 页面通常使用代码分离的方式,代码和 HTML 是分离的,而且使用强类型编程语言。

2、性能和可伸缩性

ASP: ASP 应用程序通常使用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对象,而且在处理大量并发请求时,性能和可伸缩性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ASP.NET: ASP.NET 引入了一些性能优化和可伸缩性的特性,如先进的请求处理、缓存机制、视图状态管理等,可以更好地处理大规模应用程序的需求。

3、语言支持

ASP: 主要支持 VBScript 和 JScript,这两种脚本语言。
ASP.NET: 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包括 C#、VB.NET、F# 等。开发人员可以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语言。

4、事件驱动模型

ASP: ASP 是基于过程的编程模型,缺少一些现代 Web 开发中常见的事件处理和控件生命周期管理。
ASP.NET: ASP.NET 引入了事件驱动模型和控件生命周期管理,开发人员可以更容易地处理页面生命周期事件,实现复杂的页面逻辑。

5、State Management(状态管理)

ASP: ASP 使用经典的 Cookie 和 Session 来管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状态。
ASP.NET: ASP.NET 提供了更强大的状态管理机制,包括视图状态(View State)、Session 状态、Application 状态等。这些机制更灵活且可扩展。

6、部署方式:

ASP: ASP 页面通常以脚本的形式存在,直接在 Web 服务器上解释执行。
ASP.NET: ASP.NET 页面需要在服务器上进行编译,生成对应的二进制文件(通常是 DLL 文件),然后才能被执行。这种部署方式提高了性能和安全性。

总体而言,ASP.NET 是 ASP 的进化版本,引入了许多现代 Web 开发的最佳实践和新特性,提供更强大、更灵活的开发体验。

36. 简述 Application,session,cookie,cache,viewState 的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

这里简要描述一下 Application、Session、Cookie、Cache、ViewState 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区别:

1、Application

概念: Application 表示整个 ASP.NET 应用程序的全局状态。它是在整个应用程序域中共享的,对所有用户都是可见的。
用途: 通常用于存储应用程序级别的配置信息、计数器等。
区别: 全局范围,适用于整个应用程序。

2、Session

概念: Session 表示用户的会话状态。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独立的 Session,用于存储用户特定的信息。
用途: 用于在用户请求之间保持状态,存储用户登录信息、购物车内容等。
区别: 用户特定,每个用户都有独立的 Session。

3、Cookie

概念: Cookie 是存储在用户计算机上的小型文本文件,用于存储少量的客户端信息。
用途: 用于在客户端保持状态信息,例如用户偏好设置、登录信息等。
区别: 存储在客户端,通过 HTTP 头传输。

4、Cache

概念: Cache 是服务器端的缓存机制,用于存储经常使用的数据,以提高访问速度。
用途: 用于缓存数据库查询结果、页面片段等,避免重复计算。
区别: 存储在服务器端,可以手动控制缓存的生命周期。

5、ViewState

概念: ViewState 是 ASP.NET 页面用于在客户端保持页面状态的机制,以便在 postback 时恢复页面上的控件状态。
用途: 用于存储页面上控件的状态信息,避免在 postback 时丢失用户输入或操作。
区别: 存储在页面中,通过隐藏字段传输。
相互之间的区别:

1、存储位置

Application 和 Cache 存储在服务器端。
Session 存储在服务器端,但与特定用户关联。
Cookie 存储在客户端。
ViewState 存储在客户端。

2、生命周期

Application 和 Cache 都是应用程序级别的,生命周期与应用程序一致。
Session 是用户特定的,生命周期与用户会话一致。
Cookie 的生命周期由设置的过期时间确定。
ViewState 的生命周期限于单个页面的请求-响应周期。

3、使用场景

Application 和 Cache 用于存储全局或应用程序级别的数据。
Session 用于存储用户特定的数据。
Cookie 用于在客户端保持状态信息。
ViewState 用于在 postback 时保持页面上控件的状态。

4、传输方式

Application、Cache、Session 存储在服务器端,不需要通过 HTTP 传输。
Cookie 存储在客户端,通过 HTTP 头传输。
ViewState 存储在客户端,通过隐藏字段传输。

37. ASP.NET 中的六大对象有哪些?

在 ASP.NET 中,有六个重要的对象,通常被称为 ASP.NET 的六大对象。这些对象包括:

1、Request 对象

Request 对象用于获取客户端传递给服务器的信息。它包含了所有与客户端请求相关的信息,如表单数据、查询字符串参数、Cookies 等。
string userName = Request.Form["UserName"];

2、Response 对象

Response 对象用于向客户端发送响应。通过 Response 对象,可以设置 HTTP 响应头、向页面输出内容、重定向等。

Response.Write("Hello, World!");

3、Session 对象

Session 对象用于在服务器上存储用户特定的会话数据。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 Session,可以在会话之间存储和检索数据。
Session["UserName"] = "JohnDoe";

4、Application 对象

Application 对象用于在整个应用程序范围内存储和共享数据。它的生命周期与整个应用程序一致。
Application["TotalUsers"] = 100;

5、Context 对象

Context 对象包含了有关当前 HTTP 请求的所有信息,包括 Request、Response、Session 等。它是一个全能的对象,提供了访问 Web 服务器环境的所有信息。
string userAgent = Context.Request.UserAgent;

6、Server 对象

Server 对象提供了与服务器交互的方法。通过 Server 对象,可以执行文件操作、重定向、创建对象等。
Server.Transfer("NewPage.aspx");

这六个对象在 ASP.NET 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用于处理请求、生成响应、存储会话数据、共享应用程序数据等。在 ASP.NET 的开发中,开发人员通常会频繁地使用这些对象来完成各种任务。

38. 在 c# 中,反射是什么?处理反射相关的 namespace 是什么?

反射(Reflection)是 C# 的一个强大特性,它允许程序在运行时获取和操作程序集、模块、类型和成员的信息。通过反射,你可以动态地创建对象、调用方法、获取属性和字段等,而无需在编译时知道这些信息。

在 C# 中,处理反射的相关命名空间是 System.Reflection。

以下是一些 System.Reflection 中常用的类:

1、Assembly

表示程序集,包含程序的模块、类型和资源。通过 Assembly 类,可以获取程序集的信息,如版本、清单、类型等。

2、Type

表示类型,可以用于获取有关类型的信息,如方法、属性、字段等。通过 Type 类,可以实例化对象、调用方法等。

3、MethodInfo

表示方法的信息。通过 MethodInfo 类,可以获取有关方法的信息,如名称、参数、返回类型等。还可以通过 Invoke 方法调用方法。

4、PropertyInfo

表示属性的信息。通过 PropertyInfo 类,可以获取有关属性的信息,如名称、类型、获取和设置方法等。

5、FieldInfo

表示字段的信息。通过 FieldInfo 类,可以获取有关字段的信息,如名称、类型、值等。

6、ConstructorInfo

表示构造函数的信息。通过 ConstructorInfo 类,可以获取有关构造函数的信息,如参数、访问修饰符等。还可以通过 Invoke 方法创建对象。

通过使用这些类,你可以在运行时获取和操作程序的结构,使得程序更加灵活和动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反射示例,用于获取并调用一个方法: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Reflection;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
  {
      // 加载程序集
      Assembly assembly = Assembly.GetExecutingAssembly();
      // 获取类型
      Type type = assembly.GetType("MyNamespace.MyClass");
      // 创建实例
      object instance = Activator.CreateInstance(type);
      // 获取方法信息
      MethodInfo methodInfo = type.GetMethod("MyMethod");
      // 调用方法
      methodInfo.Invoke(instance, null);
  }
}
namespace MyNamespace
{
  class MyClass
  {
      public void MyMethod()
      {
          Console.WriteLine("Hello from MyMethod!");
      }
  }
}

上述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反射获取类型、方法信息,并在运行时调用方法。

39. ExecuteScalar 和 ExecuteNonQuery 的区别?

ExecuteScalar 和 ExecuteNonQuery 是 ADO.NET 中 Command 对象用于执行 SQL 命令的两个不同方法,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返回值和用途。

ExecuteScalar:

1、返回值

返回查询结果集的第一行第一列的值。通常用于执行返回单个值(如聚合函数、COUNT、MAX、MIN等)的 SQL 查询。

2、用途

适用于执行查询,并且你只关心结果集中的单个值。可以减少网络流量,因为仅返回一个值而不是整个结果集。

3、示例:

using (SqlConnection connection = new SqlConnection(connectionString))
{
  connection.Open();
  SqlCommand command = new SqlCommand("SELECT COUNT(*) FROM MyTable", connection);
  // 返回查询结果的第一行第一列的值
  int rowCount = (int)command.ExecuteScalar();
}
ExecuteNonQuery:

1、返回值

返回受影响的行数。通常用于执行不返回结果集的 SQL 命令,如 INSERT、UPDATE、DELETE 语句。

2、用途

适用于执行对数据库进行更改的操作,而不需要检索结果集的情况。

3、示例:

using (SqlConnection connection = new SqlConnection(connectionString))
{
  connection.Open();
  SqlCommand command = new SqlCommand("UPDATE MyTable SET Column1 = 'NewValue' WHERE ID = 1", connection);
  // 返回受影响的行数
  int rowsAffected = command.ExecuteNonQuery();
}

总体而言,ExecuteScalar 适用于执行查询且只关心结果集中的单个值,而 ExecuteNonQuery 适用于执行对数据库进行更改的操作,例如插入、更新或删除数据。

40. 说明 C# 中的方法声明参数关键字 params,ref,out 的意义及用法?

在 C# 中,方法声明参数时可以使用一些关键字来调整参数的行为,其中包括 params、ref 和 out。

1、params 关键字

params 关键字用于指定方法的最后一个参数是一个可变长度参数数组。这使得可以在调用方法时传递不定数量的参数。

public void DisplayParamsExample(params int[] numbers)
{
  foreach (int number in numbers)
  {
      Console.WriteLine(number);
  }
}
// 调用方法
DisplayParamsExample(1, 2, 3);

2、ref 关键字

ref 关键字用于将参数按引用传递,允许在方法内部修改参数的值,并将这些修改反映到调用者。

public void UpdateValue(ref int value)
{
  value = value * 2;
}
// 调用方法
int num = 5;
UpdateValue(ref num);
Console.WriteLine(num); // 输出 10

3、out 关键字

out 关键字类似于 ref,也用于按引用传递参数。不同之处在于,在使用 out 关键字时,不需要在调用方法之前对变量进行初始化。

public void InitializeAndOutputValue(out int value)
{
  // 在方法内部必须为 value 赋值
  value = 10;
}
// 调用方法
int result;
InitializeAndOutputValue(out result);
Console.WriteLine(result); // 输出 10

注意事项:

params 关键字只能用于数组类型的参数,而且必须是方法的最后一个参数。
ref 和 out 关键字都允许方法修改调用者传递的参数值。ref 要求在调用方法之前初始化变量,而 out 则不需要。
这些关键字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控制权,使得方法能够更灵活地处理参数。

41. 简单描述 Ihtttphandler 和 Ihttpmodule 的区别和各自的作用?

IHttpHandler 和 IHttpModule 都是 ASP.NET 中用于处理 HTTP 请求和响应的接口,但它们有不同的职责和用途。

IHttpHandler:

1、作用

IHttpHandler 用于处理特定类型的 HTTP 请求。它表示一个可自定义的 HTTP 处理程序,负责处理来自客户端的 HTTP 请求,并生成相应的 HTTP 响应。

2、实现方式

要实现 IHttpHandler 接口,必须创建一个类,并实现 ProcessRequest 方法。在该方法中,可以编写处理请求的逻辑。

示例:

public class MyHandler : IHttpHandler
{
  public void ProcessRequest(HttpContext context)
  {
      // 处理请求逻辑
      context.Response.Write("Hello from MyHandler!");
  }
  public bool IsReusable
  {
      get { return false; }
  }

}

3、特点

每个实例处理一个请求。
通常用于处理特定文件类型的请求,如图片、文本文件等。
IHttpModule:

1、作用

IHttpModule 用于在 ASP.NET 请求处理管道中插入自定义的处理逻辑。它允许在请求的不同阶段执行代码,而不仅仅是在处理请求的最终阶段。

2、实现方式

要实现 IHttpModule 接口,必须创建一个类,并实现 Init 和 Dispose 方法。在 Init 方法中,可以注册事件处理程序,以便在请求处理的不同阶段执行代码。

示例:

public class MyModule : IHttpModule
{
  public void Init(HttpApplication context)
  {
      // 注册事件处理程序
      context.BeginRequest += OnBeginRequest;
  }
  public void Dispose() { }
  private void OnBeginRequest(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 处理请求的起始阶段
      HttpContext.Current.Response.Write("Hello from MyModule!");
  }
}

3、特点

一个模块可以处理多个请求。
通常用于执行一些全局的操作,如身份验证、日志记录等。
区别总结:
IHttpHandler 用于处理特定类型的请求,每个实例处理一个请求。
IHttpModule 用于在请求处理管道中插入自定义逻辑,一个模块可以处理多个请求。
IHttpHandler 主要关注于处理请求和生成响应。
IHttpModule 主要关注于在请求管道中的不同阶段执行自定义逻辑。

42. 什么是托管代码、非托管代码托管代码 (managed code)

托管代码(Managed Code) 和 非托管代码(Unmanaged Code) 是与 .NET 平台相关的两种代码类型,它们在内存管理、执行环境和资源释放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托管代码(Managed Code):

1、定义

托管代码是在 .NET 运行时环境中执行的代码。这意味着代码受到 .NET 平台的管理和控制,由CLR(Common Language Runtime)负责执行。

2、特点:

自动内存管理:CLR 提供垃圾回收机制,自动处理内存的分配和释放,减轻了程序员的负担。
强类型:受到强类型系统的支持,提供更严格的类型检查。
跨语言互操作性:可以使用多种 .NET 兼容语言编写,且这些语言可以相互调用。
例子:
C#、VB.NET、F# 等 .NET 语言编写的代码属于托管代码。
非托管代码(Unmanaged Code):

1、定义

非托管代码是在不受 CLR 管理的环境中执行的代码。它不受CLR的垃圾回收和类型系统的影响。

2、特点

需要手动管理内存:程序员负责手动分配和释放内存,容易引起内存泄漏和访问冲突。
不受强类型系统限制:可以使用指针和类型转换等操作,但可能导致类型不安全的问题。
缺乏跨语言互操作性:通常由特定平台或语言编写的代码,不容易与其他语言进行交互。
例子:
传统的 C、C++ 代码通常属于非托管代码。
与硬件交互的底层代码、操作系统的内核模块等也可以属于非托管代码。
总结:
托管代码在 .NET 运行时环境中执行,受到 CLR 管理,提供了高级特性和自动化的内存管理。
非托管代码是在不受 CLR 管理的环境中执行,程序员需要手动管理内存,并可能涉及到更底层的操作。
在 .NET 中,托管代码和非托管代码可以相互调用,通过 P/Invoke(Platform Invocation Services)等机制实现交互。

43. GC是什么? 为什么要有GC?

GC(Garbage Collection)是一种自动内存管理机制,用于检测和回收不再被程序使用的内存。在使用GC的编程语言中,程序员无需手动释放不再需要的内存,而是由垃圾回收器自动完成。在 .NET 中,Common Language Runtime (CLR) 提供了垃圾回收机制。

为什么需要GC?

1、避免内存泄漏

在手动内存管理的环境中,程序员需要负责分配和释放内存。如果忘记释放内存或者释放的顺序有误,就可能导致内存泄漏,即程序占用的内存不断增加而无法释放。

2、简化内存管理

手动管理内存是一项复杂而容易出错的任务。GC 通过自动追踪对象的引用关系,检测不再被引用的对象,自动回收这些对象占用的内存,从而简化了内存管理的工作。

3、提高开发效率

不需要手动释放内存意味着程序员可以更专注于业务逻辑,减少了代码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垃圾回收机制帮助提高了开发效率。

4、降低错误风险

手动管理内存容易引入诸如悬挂指针、越界访问等错误,而垃圾回收可以有效减少这些错误的发生。

5、适应动态环境

在动态语言和大型应用中,对象的生命周期难以准确预测。GC 通过动态地追踪对象的引用关系,能够适应动态环境的变化。

虽然垃圾回收带来了自动化和便利性,但也可能引入一些性能开销。在某些对性能要求极高的场景下,程序员可能会选择手动管理内存,但这样也增加了代码的复杂性和出错的可能性。在大多数应用程序中,使用GC是一种更安全且方便的选择。

44. 数组、链表、哈希、队列、栈数据结构特点,各自优点和缺点?

这里简要介绍数组、链表、哈希表、队列和栈这几种常见的数据结构,以及它们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数组(Array):

1、特点

由相同类型的元素组成。
元素在内存中是连续存储的。
需要指定大小,大小固定。

2、优点

随机访问效率高,时间复杂度为 O(1)。
实现简单,适用于固定大小的数据集。

3、缺点

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移动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n)。
大小固定,不灵活。
链表(Linked List):

1、特点

由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不需要连续的内存空间。
可以动态调整大小。

2、优点

插入和删除操作高效,时间复杂度为 O(1)。
不需要预先分配空间,可以动态调整大小。

3、缺点

随机访问效率低,需要从头节点开始遍历。
需要额外的指针空间。
哈希表(Hash Table):

1、特点

使用哈希函数将键映射到索引。
解决了数组随机访问效率高但插入删除效率低的问题。

2、优点

插入、删除、查找操作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O(1)。
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快速查找。

3、缺点:

对于小数据集可能产生冲突,影响性能。
需要选择合适的哈希函数和处理冲突的方法。
队列(Queue):

1、特点

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
插入操作在队尾进行,删除操作在队头进行。

2、优点

适用于需要按顺序处理的场景,如任务调度、广度优先搜索等。

3、缺点

随机访问效率低,需要从队头开始遍历。
栈(Stack):

1、特点

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
插入和删除操作仅在栈顶进行。

2、优点

适用于需要后进先出顺序的场景,如函数调用、表达式求值等。

3、缺点

随机访问效率低,需要从栈顶开始遍历。

总体而言,选择数据结构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操作需求。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操作进行权衡,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来提高程序的效率。

45. 应用程序池集成模式和经典模式的区别?

在 IIS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中,应用程序池(Application Pool)是一组一个或多个相互独立的工作流程,用于承载和管理托管的 Web 应用程序。IIS 提供了两种应用程序池集成模式:经典模式(Classic Mode)和集成模式(Integrated Mode)。

经典模式(Classic Mode):

1、特点

类似于 IIS 6.0 的模式,兼容旧版 ASP.NET 应用程序。
在这种模式下,IIS 将请求传递给 ASP.NET ISAPI(Internet Server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扩展处理,然后再由 ASP.NET 处理请求。

2、适用场景

适用于迁移自 IIS 6.0 或需要与旧版 ASP.NET 应用程序共存的环境。

3、配置方式

使用 <add> 元素配置 ASP.NET 扩展映射。

<system.web>
 <httpHandlers>
  <add path="*.aspx" verb="*" type="System.Web.UI.PageHandlerFactory" />
 </httpHandlers>
</system.web>
集成模式(Integrated Mode):

1、特点

更紧密地集成了 ASP.NET 到 IIS 中,共享相同的请求处理流程。
在这种模式下,IIS 直接使用 ASP.NET 引擎来处理请求,而不需要通过 ISAPI 扩展。

2、优势

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扩展性。
允许使用 IIS 的新特性,如输出缓存、HTTP 模块、集成的身份验证等。

3、适用场景

推荐用于新的 ASP.NET 应用程序,以便充分利用 IIS 的新功能。

4、配置方式

使用 <handlers> 元素配置 ASP.NET 请求处理程序。

<system.webServer>
 <handlers>
  <add name="ASPNet" path="*.aspx" verb="*" type="System.Web.UI.PageHandlerFactory" />
 </handlers>
</system.webServer>
总结:

1、经典模式

适用于兼容 IIS 6.0 的旧版 ASP.NET 应用程序。
使用 ISAPI 扩展传递请求到 ASP.NET 处理。

2、集成模式

适用于新的 ASP.NET 应用程序,充分利用 IIS 的新特性。
直接由 IIS 处理请求,与 IIS 紧密集成。

一般来说,新的 ASP.NET 应用程序建议使用集成模式,以充分利用 IIS 的性能和功能优势。

46. AJAX的底层实现原理?

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是一种在 Web 应用中进行异步数据交换的技术。其底层实现原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关键点:

1、XMLHttpRequest 对象

AJAX 的核心是 XMLHttpRequest 对象,它提供了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功能。
通过 XMLHttpRequest,JavaScript 可以在不刷新整个页面的情况下与服务器进行交互,发送请求并接收响应。

2、异步通信

AJAX 技术的关键在于异步通信,即可以在后台发送请求,继续执行其他任务,当请求完成时触发回调函数处理响应。
异步通信使得页面能够更加流畅地响应用户操作,而不需要等待整个页面刷新。

3、事件驱动模型

AJAX 使用事件驱动模型,通过定义回调函数来处理异步请求的响应。
当请求完成时,触发相应的事件(如 onreadystatechange 事件),执行预先定义的回调函数。

4、数据格式

初始时,XML 是 AJAX 中常用的数据格式,因此得名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
随着 JSON 的流行,现在很多情况下使用 JSON 格式进行数据交换。

5、同源策略和跨域问题

出于安全原因,浏览器实施了同源策略,限制页面从一个源加载的文档或脚本如何与来自另一个源的资源进行交互。
跨域请求时,需要通过 CORS(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等机制来解决跨域问题。

6、浏览器支持

AJAX 在现代浏览器中得到广泛支持,几乎所有主流浏览器都支持 XMLHttpRequest 对象。
一个简单的 AJAX 请求的流程如下:
1)创建 XMLHttpRequest 对象。
2)使用该对象指定要访问的资源。
3)定义一个回调函数来处理响应。
4)发送请求。
5)在接收到响应时,触发回调函数。

总体而言,AJAX 利用浏览器提供的 XMLHttpRequest 对象,实现了在页面不刷新的情况下与服务器进行异步通信,从而实现更加动态和交互性的 Web 应用。

47. 能够将非静态的方法覆写成静态方法吗?

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中,通常情况下不能将非静态的方法覆写成静态方法。这是因为静态方法和实例方法有本质的区别:

实例方法(非静态方法):
需要通过类的实例(对象)来调用。
可以访问和操作对象的实例变量。
与特定对象实例相关联。
静态方法:
不依赖于类的实例,直接通过类名调用。
不能访问实例变量,只能访问静态变量。
与特定对象实例无关。

由于这两种方法的特性不同,因此不能通过覆写(override)来将一个非静态方法覆写成静态方法,也不能反过来。在继承关系中,覆写通常用于子类重写父类的虚拟方法或者实现接口的方法,但要保持方法的实例性或静态性。

如果你需要在子类中重新实现一个与父类相似但静态/非静态特性不同的方法,可以在子类中定义一个同名但具有不同特性的方法,而不使用 override 关键字。例如:

class BaseClass
{
  public void InstanceMethod()
  {
      // 实例方法的实现
  }
}
class DerivedClass : Base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StaticMethod()
  {
      // 静态方法的实现
  }
}

在这个例子中,DerivedClass 中定义了一个静态方法 StaticMethod,与父类的实例方法 InstanceMethod 无关。

48. DateTime.Parse(myString); 这行代码有什么问题?

在使用 DateTime.Parse 方法时,有一些潜在的问题需要注意。这个方法用于将表示日期和时间的字符串转换为 DateTime 对象。以下是可能引起问题的情况:

1、格式不匹配

如果 myString 的格式与系统默认的日期时间格式不匹配,或者不符合 DateTime.Parse 方法可以解析的格式,会抛出 FormatException。

string myString = "2024-01-26 12:30:45"; // 例如,这个格式可能不匹配默认格式
DateTime result = DateTime.Parse(myString); // 可能引发 FormatException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考虑使用 DateTime.ParseExact 或 DateTime.TryParse 方法,并指定正确的日期时间格式。

2、文化差异

DateTime.Parse 方法的行为受到当前线程的文化设置的影响,如果字符串中使用了与当前文化不同的日期时间格式,也可能导致解析错误。

string myString = "01/26/2024"; // 日期格式可能受当前文化影响
DateTime result = DateTime.Parse(myString); // 可能引发 FormatException

若要避免文化差异,可以使用 DateTime.ParseExact 方法并显式指定日期时间格式,或者在 DateTime.Parse 之前设置线程的文化。

3、空字符串或 null

如果 myString 为 null 或空字符串,会引发 ArgumentNullException 或 FormatException。

string myString = ""; // 或 string myString = null;
DateTime result = DateTime.Parse(myString); // 可能引发 ArgumentNullException 或 FormatException

在处理用户输入等情况时,最好使用 DateTime.TryParse 来避免异常,可以检查是否成功解析而无需处理异常。

string myString = "2024-01-26 12:30:45";
DateTime result;
if (DateTime.TryParse(myString, out result))
{
  // 解析成功
}
else
{
  // 解析失败
}

综上所述,要确保 DateTime.Parse 方法的稳健使用,需要考虑输入字符串的格式、文化设置、空字符串或 null 等情况。

49. Server.UrlEncode、HttpUtility.UrlDecode 的区别

Server.UrlEncode 和 HttpUtility.UrlDecode 都是用于对 URL 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方法,但它们存在于不同的命名空间,有一些区别。

Server.UrlEncode:
Server.UrlEncode 是 System.Web.HttpServerUtility 类的静态方法,通常用于对 URL 中的参数进行编码。
它对字符串进行编码,将非字母数字字符转换为 '%' 后跟两位的十六进制数。

using System.Web;
string encodedString = Server.UrlEncode("Hello, World!");
// 输出: Hello%2C+World%21

注意:Server.UrlEncode 方法通常在 ASP.NET Web 应用程序中使用,而不是在非 Web 应用程序中。
HttpUtility.UrlDecode:
HttpUtility.UrlDecode 位于 System.Web 命名空间,是 System.Web.HttpUtility 类的一部分,它用于解码已编码的 URL 字符串。

using System.Web;
string decodedString = HttpUtility.UrlDecode("Hello%2C+World%21");
// 输出: Hello, World!

HttpUtility.UrlDecode 方法可以解码由 Server.UrlEncode 编码的字符串,还可以解码其他 URL 编码工具生成的字符串。
总结区别:
Server.UrlEncode 是 System.Web.HttpServerUtility 类的静态方法,用于对字符串进行 URL 编码。
HttpUtility.UrlDecode 是 System.Web.HttpUtility 类的方法,用于对 URL 编码字符串进行解码。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推荐使用 HttpUtility.UrlEncode 和 HttpUtility.UrlDecode,因为它们是通用的工具,不仅用于 Web 应用程序,还可以在其他应用程序中使用。

50. 何时创建连接池?

连接池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连接的技术,其目的是在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之间保持一组可重复使用的连接,以提高性能和资源利用率。连接池通常由数据库连接池管理器(DB Connection Pool Manager)维护。创建连接池的时机可以根据以下考虑:

1、应用程序初始化阶段

通常,在应用程序启动时,可以在应用程序初始化的阶段创建数据库连接池。这样,一旦应用程序开始处理请求,就已经准备好了一组可重复使用的数据库连接。

// 示例代码(C#):在应用程序初始化阶段创建连接池
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public class MyAp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 在应用程序初始化阶段创建数据库连接池
      SqlConnectionStringBuilder connectionStringBuilder = new SqlConnectionStringBuilder();
      connectionStringBuilder.DataSource = "your_database_server";
      connectionStringBuilder.InitialCatalog = "your_database_name";
      connectionStringBuilder.IntegratedSecurity = true;   SqlConnectionPoolManager.Initialize(connectionStringBuilder.ConnectionString);
  }
}

2、请求到达时动态创建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希望在应用程序接收到请求时才动态创建数据库连接池。这样,连接池的创建会被推迟到真正需要数据库连接时。

// 示例代码(C#):在请求到达时动态创建连接池
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public class MyHandler
{
  public void ProcessRequest()
  {
      // 在请求到达时动态创建数据库连接池
      SqlConnectionStringBuilder connectionStringBuilder = new SqlConnectionStringBuilder();
      connectionStringBuilder.DataSource = "your_database_server";
      connectionStringBuilder.InitialCatalog = "your_database_name";
      connectionStringBuilder.IntegratedSecurity = true;    SqlConnectionPoolManager.CreatePool(connectionStringBuilder.ConnectionString)
          // 其他请求处理逻辑
  }
}

选择何时创建连接池取决于应用程序的特定需求。通常,在应用程序初始化时创建连接池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做法,以确保在处理请求时能够快速地获取并重复使用数据库连接。

51. 何时关闭连接池?

连接池的生命周期通常应该与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保持一致,而不是在每次请求或任务完成时关闭连接池。连接池的创建和关闭应该发生在应用程序的初始化和终止阶段。

1、创建连接池:

在应用程序初始化阶段创建连接池,以确保在处理请求时能够快速地获取并重复使用数据库连接。这样可以提高性能并减少每个请求中连接的创建和销毁的开销。

// 示例代码(C#):在应用程序初始化阶段创建连接池
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public class MyAp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 在应用程序初始化阶段创建数据库连接池
      SqlConnectionStringBuilder connectionStringBuilder = new SqlConnectionStringBuilder();
      connectionStringBuilder.DataSource = "your_database_server";
      connectionStringBuilder.InitialCatalog = "your_database_name";
      connectionStringBuilder.IntegratedSecurity = true;  SqlConnectionPoolManager.Initialize(connectionStringBuilder.ConnectionString);
  }
}

2、关闭连接池:

在应用程序终止阶段关闭连接池,确保在应用程序退出时释放相关资源。这通常发生在应用程序关闭时,例如在应用程序的终止事件或终止方法中。

// 示例代码(C#):在应用程序终止阶段关闭连接池
public class MyAp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 应用程序执行逻辑
      // 在应用程序终止阶段关闭数据库连接池
      SqlConnectionPoolManager.Close();
  }
}

通过在应用程序初始化时创建连接池,并在应用程序终止时关闭连接池,可以确保连接池的生命周期与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一致,有效管理数据库连接,提高性能并避免资源泄漏。

52. 当连接池中的连接都已经用完,而有新的连接请求到来时会发生什么?

当连接池中的连接已经用完,而有新的连接请求到来时,连接池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策略之一:

1、等待超时

如果连接池中的所有连接都被占用,新的连接请求可能会被放入一个等待队列中。连接池会等待一段时间,尝试等待队列中的请求获取到连接。如果在一定的等待时间内没有可用连接,系统可能会抛出连接超时的异常。

2、增加连接数

一些连接池管理器支持动态增加连接数,以应对高负载情况。当连接池中的连接都被占用时,连接池管理器可能会根据配置动态创建一些新的数据库连接,以满足新的连接请求。

3、抛出连接失败的异常

如果连接池已经达到了配置的最大连接数,而且等待队列中的请求也无法得到满足,连接池管理器可能会抛出连接失败的异常,通知应用程序连接不可用。

应用程序在面对连接池耗尽的情况时,通常需要进行适当的异常处理,以便应对连接不可用的情况。这可能包括重试连接、等待一段时间后重试,或者记录错误信息并通知系统管理员。合理配置连接池的大小以及处理连接异常的策略是保持应用程序稳定性和性能的关键因素。

53. 如何允许连接池?

在 .NET 中,连接池是由 ADO.NET 自动管理的,不需要手动允许或禁用连接池。连接池是默认启用的,并且它对于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是很重要的。

连接池的大小和行为是由连接字符串的一些参数控制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参数:

1、Min Pool Size

指定连接池的最小连接数。即使没有活动的连接,连接池也会保持至少这么多数量的连接。

2、Max Pool Size

指定连接池的最大连接数。这是连接池能够创建的最大连接数限制。

3、Connection Lifetime

指定连接在连接池中保持活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在达到此时间后,连接可能会被关闭和重用,以防止由于长时间保持连接而导致的资源泄漏。

4、Pooling

用于启用或禁用连接池。默认情况下,此参数启用连接池,设置为 true。

以下是一个示例连接字符串,其中包含了上述参数:

Data Source = myServerAddress;Initial Catalog = myDataBase;User Id = myUsername;Password = myPassword;
Min Pool Size = 5;Max Pool Size=100;Connection Lifetime = 300;Pooling = true;

连接池的启用和配置是由 ADO.NET 提供程序(例如,System.Data.SqlClient)自动处理的。在应用程序中,你只需要提供合适的连接字符串,连接池就会根据连接字符串的参数自动进行管理。

在正常情况下,不建议手动禁用连接池,因为连接池提供了对数据库连接的有效管理,有助于提高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54. 应该如何禁止连接池?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你可能需要禁用连接池。虽然通常情况下不推荐手动禁用连接池,但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需要手动控制连接的情况。要禁用连接池,可以在连接字符串中设置 Pooling=false。

// 以下是一个示例连接字符串,其中 Pooling 参数设置为 false:
Data Source = myServerAddress;Initial Catalog = myDataBase;User Id = myUsername;Password = myPassword;Pooling = false;

通过将 Pooling 参数设置为 false,可以禁用连接池,这意味着每次打开数据库连接时都会创建一个新的连接,而不会重用先前的连接。请注意,禁用连接池可能会影响应用程序的性能,因为连接的创建和销毁开销较大。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由 ADO.NET 提供程序自动管理的连接池是有效和高效的。手动禁用连接池通常是在特定的调试或测试情景中,或者因为应用程序的特殊要求而需要的。在正常生产环境中,不建议禁用连接池。

55. 私有程序集与共享程序集有什么区别?

私有程序集(Private Assembly)和共享程序集(Shared Assembly)是.NET中用于组织和部署代码的两种不同的程序集类型。

私有程序集(Private Assembly):
私有程序集是与单个应用程序关联的,通常位于应用程序的安装目录中。
每个应用程序都有其自己的私有程序集,它包含应用程序特定的代码和资源。
私有程序集对于应用程序而言是独立的,不会与其他应用程序共享。
适用于独立部署的应用程序,每个应用程序都包含自己的私有程序集,不会干扰其他应用程序。
共享程序集(Shared Assembly):
共享程序集是可以供多个应用程序共享使用的程序集。
它通常位于全局程序集缓存(Global Assembly Cache,GAC)中,这是一个系统级的存储位置。
共享程序集需要具有强名称(Strong Name)以确保唯一性,并且它的版本号、文化等信息需要明确指定。
适用于需要多个应用程序共享相同代码的情况,通过将共享程序集安装到 GAC,可以提供代码的重用和版本控制。

强名称(Strong Name):

共享程序集通常需要具有强名称,这是为了确保程序集的唯一性和安全性。强名称是一个由公钥加密的哈希值,它包含程序集的名称、版本号、文化信息等。强名称使得两个不同的程序集即使版本号相同也可以被区分开来,同时还可以提供一定的防篡改保护。

总结区别:
私有程序集是应用程序特定的,通常位于应用程序安装目录中,不与其他应用程序共享。
共享程序集是可以供多个应用程序共享使用的,通常位于全局程序集缓存(GAC)中,需要具有强名称。
共享程序集适用于需要代码重用和版本控制的情况,而私有程序集适用于独立部署的应用程序。

56. 请解释 web.config 文件中的重要节点?

web.config 文件是 ASP.NET Web 应用程序中的配置文件,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节点,用于配置应用程序的行为、连接数据库、定义授权规则等。以下是一些 web.config 文件中常见的重要节点:

1、<configuration>

根节点,包含整个配置文件的内容。

<configuration>
  <!-- 其他配置节点 -->
</configuration>

2、<system.web>

包含了 ASP.NET 应用程序的核心配置信息。

<configuration>
  <system.web>
      <!-- 其他配置节点 -->
  </system.web>
</configuration>

3、<appSettings>

用于定义应用程序的自定义配置设置,可以通过 ConfigurationManager.AppSettings 在代码中访问。

<appSettings>
  <add key="settingKey" value="settingValue" />
  <!-- 其他设置 -->
</appSettings>

4、<connectionStrings>

用于配置数据库连接字符串,包括数据库类型、连接地址、用户名、密码等。

<connectionStrings>
  <add name="MyConnectionString" connectionString="..." providerName="System.Data.SqlClient" />
  <!-- 其他连接字符串 -->
</connectionStrings>

5、<authentication>

配置应用程序的身份验证方式,包括表单认证、Windows 认证等。

<authentication mode="Forms">
  <forms loginUrl="~/Account/Login" timeout="2880" />
</authentication>

6、<authorization>

用于定义应用程序的授权规则,指定哪些用户或角色可以访问特定的资源。

<authorization>
  <deny users="?" />
  <allow users="*" />
</authorization>

7、<customErrors>

配置自定义错误页,用于在应用程序发生错误时向用户显示友好的错误信息。

<customErrors mode="On" defaultRedirect="~/Error">
  <error statusCode="404" redirect="~/NotFound" />
</customErrors>

8、<compilation>

用于配置 ASP.NET 应用程序的编译行为,包括调试、批处理、编译器选项等。

<compilation debug="true" targetFramework="4.8">
  <!-- 其他编译设置 -->
</compilation>

9、<httpRuntime>

配置 ASP.NET 应用程序的运行时行为,如请求超时、文件上传限制等。

<httpRuntime maxRequestLength="10240" executionTimeout="3600" />

10、<customErrors>

用于定义在应用程序发生错误时显示给用户的自定义错误页面。

<customErrors mode="RemoteOnly" defaultRedirect="Error.aspx">
  <error statusCode="404" redirect="NotFound.aspx" />
</customErrors>

这些节点只是 web.config 文件中的一部分,具体的配置内容取决于应用程序的需求。通过适当配置 web.config 文件,可以对 ASP.NET 应用程序的行为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控制。

57. 什么是 viewstate,能否禁用?是否所用控件都可以禁用?

ViewState 是 ASP.NET Web Forms 中的一个机制,用于在 Web 页面的请求之间保持页面的状态。它的目的是允许页面在 PostBack(例如,按钮点击后的页面重新加载)时保留控件的状态,以便它们可以正确地还原到之前的状态。

ViewState 主要用于存储控件的状态信息,以便在页面回发(PostBack)时能够还原这些控件的状态。例如,文本框中输入的文本、复选框的选中状态等信息都可以保存在 ViewState 中。

如何禁用 ViewState?

1、禁用整个页面的 ViewState

在 Page 指令中可以设置 EnableViewState 属性为 false,以禁用整个页面的 ViewState。

<%@ Page Language="C#" EnableViewState="false" %>

2、禁用单个控件的 ViewState

对于每个支持 ViewState 的控件,你可以手动设置 EnableViewState 属性为 false,以禁用该控件的 ViewState。

<asp:TextBox ID="txtName" runat="server" EnableViewState="false"></asp:TextBox>

注意事项:

1)禁用 ViewState 可以减小页面的大小,从而减轻页面传输的负担,但同时也意味着在页面回发时无法自动还原控件的状态。
2)一些控件可能依赖于 ViewState 来保持其状态,禁用 ViewState 可能会导致这些控件的一些功能失效。
3)对于一些控件,例如 GridView、DropDownList 等,即使你在 aspx 页面中设置了 EnableViewState="false",它们可能仍然会使用 ViewState 以维护其状态。这是因为某些控件内部对于 ViewState 的使用是硬编码的,不受 EnableViewState 属性的影响。

总体而言,禁用 ViewState 可以提高页面性能,但需要谨慎处理,确保不影响应用程序的功能。

58. 什么是 Windows 服务,它的生命周期与标准的 EXE 程序有什么不同?

Windows 服务(Windows Service)是在后台运行的一种应用程序类型,它没有用户界面,通常用于执行长时间运行的任务、定期执行某些操作,或提供系统级的功能。与标准的可执行文件(EXE)程序相比,Windows 服务有以下主要区别:

生命周期的区别:

1、启动方式

Windows 服务通常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启动,无需用户登录。它们被设计为在后台持续运行,即使用户没有登录到系统,服务也能执行。
标准的 EXE 程序通常需要由用户手动启动,通常在用户登录后才能执行。

2、生命周期事件

Windows 服务具有一些特殊的生命周期事件,如 OnStart、OnStop、OnPause、OnContinue 等。这些事件会在服务的不同阶段被调用,以便执行初始化、启动、暂停、继续等操作。
标准的 EXE 程序通常在启动后执行其主要功能,没有专门的生命周期事件。

3、长时间运行

Windows 服务通常设计为长时间运行,它们可以一直保持运行状态,直到系统关闭或服务被停止。
标准的 EXE 程序通常是在用户请求执行某个操作时运行,执行完成后即退出。
使用场景的区别:

1、交互性

Windows 服务通常没有用户界面,它们运行在后台,可以无人值守地执行任务。
标准的 EXE 程序通常与用户界面交互,用户可以通过图形界面或命令行执行它们。

2、系统级操作

Windows 服务通常用于执行系统级的操作,如监控、维护、自动化任务等。
标准的 EXE 程序更适用于用户级的交互式应用程序。
编程模型的区别:

1、继承

Windows 服务需要继承自 System.ServiceProcess.ServiceBase 类,并重写相应的生命周期事件。
标准的 EXE 程序通常是直接实现 Main 方法。

2、运行方式

Windows 服务是由服务控制管理器(Service Control Manager,SCM)管理的,可以通过 SCM 启动、停止、暂停和继续。
标准的 EXE 程序是由用户手动执行的,通常通过双击可执行文件或命令行来启动。

总体而言,Windows 服务更适用于在后台执行系统级任务,而标准的 EXE 程序更适用于用户级的交互应用程序。 Windows 服务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可靠的后台执行机制,它们通常在系统启动时启动,并在系统运行时持续运行。

59. 什么是 GAC?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GAC,全称为 Global Assembly Cache(全局程序集缓存),是在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中用于存储和管理共享程序集(Shared Assemblies)的特定文件夹。共享程序集是可由多个应用程序共同使用的程序集,通常包括可重用的库、组件和服务。

GAC 解决了以下问题:

1、程序集版本冲突

当多个应用程序依赖于相同的程序集,但这些应用程序使用不同的版本时,可能会导致版本冲突。GAC 允许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存储不同版本的程序集,确保每个应用程序使用其所需的确切版本。

2、全局共享

GAC 提供了一个全局的、可供所有应用程序访问的位置。这有助于避免将相同的程序集复制到多个应用程序的目录中,从而节省磁盘空间,并确保程序集的唯一性和一致性。

3、强命名(Strong Naming)

GAC 要求程序集是强命名的,即具有唯一的名称、版本号、文化信息,并经过数字签名。强命名确保程序集的唯一性,防止误用、篡改或冒充。

4、提高性能

GAC 中的程序集在第一次加载后通常会被缓存,这有助于提高性能,因为其他应用程序可以重用已加载的程序集而无需重新加载。在 GAC 中存储程序集的过程通常是由程序集的开发人员或安装程序执行的。GAC 中的程序集可以通过它们的强命名进行标识,例如:

MyAssembly, Version=1.0.0.0, Culture=neutral, PublicKeyToken=abcdef...

总体而言,GAC 提供了一个集中管理共享程序集的机制,解决了版本冲突、全局共享和强命名等问题,使得共享程序集的使用更加可靠和高效。

60. 数据访问通过 aspx 页面和 DB 层会很慢,有什么解决方法?

如果在 ASP.NET 页面中进行数据访问速度较慢,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措施来提高性能。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法:

1、数据库索引优化

确保数据库表中的字段上存在适当的索引,以加速检索操作。适当的索引可以显著提高查询性能。

2、使用存储过程

将数据访问逻辑移到数据库中,并使用存储过程执行数据操作。存储过程可以在数据库服务器上执行,减少数据传输的开销。

3、使用缓存

使用缓存技术,例如 ASP.NET 的缓存对象,将频繁访问的数据缓存起来,减少对数据库的重复查询。

4、分页数据

当处理大量数据时,考虑对数据进行分页,只检索和显示需要的数据量,而不是一次性检索所有数据。

5、异步加载

使用异步加载技术,例如 AJAX,将数据异步加载到页面,而不必等待整个页面加载完成。

6、优化 LINQ 或 SQL 查询

如果使用 LINQ 或 SQL 查询,确保查询语句是优化的,只检索必要的数据,并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

7、启用数据库连接池

确保使用了数据库连接池,以避免频繁地打开和关闭数据库连接。

8、使用数据缓存机制

使用缓存机制,例如 ASP.NET 的 Output Cache,对页面进行缓存,以减少页面生成的开销。

9、使用异步数据绑定

对于数据绑定控件,如 GridView、Repeater 等,考虑使用异步数据绑定,以避免阻塞页面加载。

10、分离数据访问逻辑

将数据访问逻辑从 ASP.NET 页面中分离出来,放到专门的数据访问层中。这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清晰度。

11、启用页面压缩

启用页面压缩以减少传输的数据量,可以通过配置服务器或使用前端工具来实现。

12、使用缓存策略

设置适当的 HTTP 缓存头,以便客户端能够缓存页面内容,减少对服务器的请求。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综合考虑这些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优化手段。同时,使用性能测试工具和分析工具来诊断慢速数据访问的原因,帮助确定最有效的优化策略。


本系列文章题目摘自网络,答案重新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