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选择了这么一个直截了当引人遐想的题目,只是自己觉得最近非写这个主题不可,因为想到了,确定了一些东西,仅此而已,若有不适还请多多指教。
概述
从小就很喜欢思考这样一个终极命题: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我为什么活在这世上?
思考了许久,常常因思考这个问题而呆滞许久,特别是小时候,至今还记得一个很清晰的画面:我在自家放面粉的橱柜旁,里面有面粉,和菜刀。在这里,我想自己怎么来到这世界上的?一直思考,却毫无头绪,甚至怎么都想不起来,脑子里一团乱麻,无从想起,而且就像是陷入死机状态一般,像是有人将我的头脑改造成一想这个问题就会陷入死循环一样。
可是到了如今,经历了一些事情,总算找回了一点可怜的自信之后,才终于想清楚了一点点自己为什么而活,加之我活在这世上的价值是什么。
生活的态度
都说大学是座整容院,我看是一点也不错。大学确实就像是一所整容院,而且这座整容院,是彻底的里里外外的,自内而外的整容。大学四年,足够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从此开挂一般飞驰人生;也足以从此堕落一蹶不起从此被遗忘人间。
这看上去两个极端一般的描述,往往就成就于一念之间。
随着年级的增长,对于周围人的生活的态度是越来越敏感,而且也是亲眼见到几乎迥异的生活状态:
- 在大学里,有的人活着,他快乐的活着,活得那样的生动,活得那样的有价值,跟人谈起来,令人羡慕。
- 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死的那么纯粹,那么了无生气,死的那般令人扼腕叹息。
事实如此,但是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样子迥异的生活状态呢?
思考良久,最终终于找到了一个像是答案的答案:
积极的人,他找到了自己活下去的价值,并不断的从众获得成就感或是喜悦感,因此乐活人生。
消极的人,他暂时失去了自己活下去的价值,生活对他而言,只是苟延残喘的耗时间,何其痛苦,活着就已经是勇气。
生活的价值
说了这么多生活的态度,两种迥乎不同的生活态度,造就他们的,就根本来说,我认为就是价值。
找到自己存在于世的价值,通俗来说就是找到能带给自己成就感的事情,让自己开心,愉悦,快乐的活下去。
但是如何找到自己生活的价值呢?
我想那就是找到自己真正适合去做、想去做的事情。之后不断的去尝试、磨砺自己的一技之长,让自己真正适合的、做这件事情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做多久都不会累的,这样一件事情成为自己的长处,进而通过做这件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谋生,也就是讲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一定会有人需要这样的技能。
我们的长处,我能做到极致的事情,一定是有人短板的一件事情。或者说,在一个大企业中,需要其中的人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情。而并不需要特别的去做好某一方面的事情。因为每一件事情都需要人去完美的完成。
做好自己的事情,其实就是为这个世界贡献了属于全人类的价值。
更好的生活
社会中的生存法则是优胜劣汰,这也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每个人都希望未来更加美好,更是希望有一个更长远的、美好的未来。而美好的未来怎么到来?那一定是有人一点点干出来的。为了未来全人类的幸福,那就需要每个人各司其事,找到自己最擅长、最能做下去的事情,然后想方设法让自己一直能去做这件事情,主动的找路子、找方法,不断的前行,让自己的长处,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得到更多的认可,久而久之,就能找到自己最适合生存的地方。
更好的生活也就是如此吧。不需要每一个方面都是如何如何的精通,更不需要纠结一点点的蝇头小利。你好我好,自然大家都好,而你好了,我才能好。也许这就是群居动物的特性吧。即便人类中有太多性格孤僻的人,也脱不了群居动物的祖性。
为什么而活
回到主题,我为什么而活?我为什么活在这世上?
我想答案很简单:
我们为了寻找活下去的意义来到这世上,我们为了延续活下去的意义而活下去。这就是生活吧。
理论和现实的差距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很大很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呢?几乎是一个起点,一个是终点。
一直以来也很纠结,我并不了解搞理论人们,更是没有接触太多搞理论的人。活着我更想说的是我没有接触过真正搞理论的人。理论指导实践,因此理论高于实践。但是如果理论不能从实际出发,那就成了无法落实的空谈。
也就因此,我想理论很重要,实干同样是很重要的。实干出理论,理论指导实践。也许这样久而久之,我们就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世界也会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我要做理论家,更要做实干家。
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愿我们的明天充满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