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开始,我负责两个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一个生产项目,一个是地理信息项目,09年又增加了一个是关于自动化数据发布的项目。
我的理解是管理就是管和理,其核心是组织者对人性的把握和运用,管是把人圈闭和约束在一起,强调纪律,理是梳理和引导,强调激励,就是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X公司的开发人员与我比较熟,我们公司的业务核心人员也与我相处融洽,相互之间的私人关系不错,这让我对于项目的成功充满了信心。
说来也简单,按照流程认真落实做好每一步,环节细分到位。
需求是第一位的,需求分析时,先通知具体参与者填写调查表,我与填写者一一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有些他们认为可能对于系统太麻烦而没有提,我根据平台的性质和功能要他们写上,有些不当的需求要排除,再就调查表与开发人员们沟通,根据项目经费、时间、他们的实际开发能力来确定需求的合理程度,这个过程有些烦琐,但可以提高例会效率。需求分析就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不断提炼和反复。
我很重视界面的友好,好看、用起来舒服是每个软件开发项目在界面上必须的追求,做好大致的需求界面后让用户和开发人员来认可。
例会时主要讨论业务之间的联系和整体界面,也会讨论一些小细节。
需求做好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就比较好写了,这个上会时会很快通过。
测试时间遇到的问题通过例会解决,比较罗嗦。
做好文档,比如项目变更的确认和签字。
每月项目通报。
做好验收把关。
印象比较深的是业务人员不懂开发,总认为有些功能是他们不该提的,而X公司人员想省功夫,能不做的他们不想费力,我因为两边都熟悉,能比较好的协调好。
07年的项目做得比较顺,完成得很好。
我对于后面的项目充满了期待,还想着怎么在例会时增加内容,比如作为开发人员和业务人员你需要认真检查你哪块做得好,做得不好,为什么?讲清楚原因,有没有更好的协调办法?怎样改进等,组织项目人员娱乐活动等。
我们是国企,到第二年的时候,项目开展得不那么顺了。
首先是每周例会开始缺人,我制定了规则,比如缺一次扣除奖金50元后来是100元,没有用,因为项目总体的管理经费太少了,每年才15000元,分到每个人就少,还必须要给业务科室长发,加起来10几个人,人多粥少,发钱是让我很犯愁的一件事,再说一般的参加者是业务的核心,他们本来事情就多,也有其他的奖金,随便一个项目奖金就比这个多,他们不来,我也不好强制,求助于上级领导也不了了之,国企里面关系有些不好处理,难,不能随便得罪人。
X公司的人员不上传每周进度报告了,本来我的要求是每周必须有进度报告,还有代码报告,就是通过检查代码来提高开发质量,主要是为了后期维护,因为有段时间我忙于用3DMAX来完成一个生产厂区和厂房机器的建模(比赛项目),要求完成建模后根据实际情况装载入三维浏览器,最后制作视频进行评比,我一个人做用了大概有四个月的时间,那段时间,我少开了不少例会,也没有检查开发人员,结果一过,他们再也没有上传过。
另外就是文档少了,要求是业务人员一份,开发人员一份,我一份,可是他们觉得麻烦,敷衍了。
09年项目还是完成了,虽然验收通过了,我自己感到不满意。
10年,我感觉X公司要钱太多了,因为我们公司的系统基本上都是在他们的平台上做的,哪怕一些小改动也要钱,很让人郁闷,地理信息系统也是,每年的费用不少,我看了他们的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组件是河南的一家公司开发的,是他们包装了一下加了很多功能,于是10年开始就把地理信息系统给砍掉了,自己做也没有啥难的,就是熟悉地理信息的一般知识、GeoMedia、建模、建库和发布工具而已,可每年省了不少钱(最少省去维护费10万),自动化数据发布因为自动化工程部的拖沓整整拖了一年,自己也做了许多的杂活,几乎被X公司人员牵着走,很郁闷很无奈。
回顾这三年的项目管理,有收获更有失落,自己的很多想法没有得到落实,有国企的因素在里面,但也是自己少了一份坚定和坚持,虽然因此可能会落不到好得罪一些人,可是这样至少可以让自己安心,也会因此少了好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