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中,制度化是必须的,有规矩才有方圆。 设计制度,当然离不开流程,流程也是必须的。但是无论是流程的设计者还是执行者,都要记住流程和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规划化管理,提高效率,当然也有可能降低效率,为了更好地管控的情况。管理控制,本身就是限制自由,模式化。
明白了制度的出发点就明白了,制度不是为了制度而设置的。但是情况往往并非都是这样,最近遭遇的情况几乎让人抓狂和崩溃。好的制度就像高速公路的防护栏一样,他的目的是保护你、防范风险,但是给你让出了畅通的大道,快速行驶,而且四通八达。差的制度不但不是最佳路径,几乎就是最差路径,你在制度下,没有丝毫的空间,只好跟着制度走到哪儿是哪儿。就像夹板一样,空间只是窄窄的一条路,而且没有出口,只能顺着他走。 然后就几十万的小合同,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还在走内部流程。当然因为客户的问题也耽误了3个月。 就这样的内部流程,百万分之一的风险都考虑的很仔细,就只好不紧不慢地耗着了。
回想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大致原因,也许很多管理人员可以借鉴:
1. 风险焦虑症:没有什么风险是0%的,不能对所有的风险都认为是潜藏的老虎。比如跟一家一样签一个服务合同,非要对该医院可能将你的服务文档出口到朝鲜这样八竿子打不着的风险层层审批,除了浪费时间之外,看不到任何回报;
2. 控制心理:制定制度的人,大多数离一线已经很远了,离开的时间也很长了。对一线的事情,不敏感也不了解。这样的制度就是枷锁。对大的跨国企业更是如此,老外们定了制度,要求所有人执行。中国人对老外更是言听计从,很少反驳或者voice自己的国情。另外越是远离了一线,对一线不了解,就越寄希望于制度和数据,能让自己觉得自己控制了项目和人员。其实恰恰相反;
3. 对制度的神往:对制度寄予过多的希望,甚至相信制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于是制度就越来越庞大、“成熟”。对制度从来是每年只有改善、完善、增强,从来就没有减负、精炼,导致越来越多。今天这个部门出台规定,明天那个部门出台规范,最后一线被绑的不能施展手脚了。
粗略算了下,这次合同流程,共接收了400封左右的email,希望尽快搞定。
。。。。。。
这也为什么现在一些互联网公司,在创新和效率方面远远比一些巨头公司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