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25年间,以太网已从4800bps争用型无线电道传输系统发展到最普及的局域网络标准,并能在无屏蔽的双绞线上每秒传输100兆位的信息。以太网的发展史是如此的吸引人,以致于无数的技术骄子和名声显赫的公司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人们从它的发展史看到了技术的前景和诱人的财富,实际上整个产业界都将在联结不同计算机设备这一概念上腾飞。

以太网的起源:ALOHA无线电系统(1968--1972)

以太网的核心思是使用共享的公共传输信道。共享数据传输信道的思想来源于夏威夷大学。60年代未,该校的Norman Abramson及其同事研制了一个名为 ALOHA系统的无线电网络。这个地面无线电广播系统是为了把该校位于 Oahu岛上的校园内的IBM360主机与分布在其它岛上和海洋船舶上的读卡机和终端连接起来而开发的。 该系统的初始速度为4800 bps,最后升级到96O0 bps。该系统的独特之处在于用“入 境”( inbound)和“出境”(outboundl)无线电信道作两路数据传输。出境无线电信道(从主机到远方的岛屿)相当简中明了, 只要把终点地址放在传输的文电标题,然后由相应的接收站译码。入境无线电信道(从岛内或船舶发到主机)比较复杂,但很有意思,它是采用一种随机化的重传方法:副站(岛屿上的站)在操作员敲击 Return键之后发出它的文电或信息包,然后该站等待主站发回确认文电;如果在一定的时限(200到1500毫微秒)内,在出境信道上 未返回确认文电,则远方站(副站)会认为两个站在企图同时传输,因而发生了碰撞冲突,使传输数据受破坏,此刻两个站都将再次选择一个随机时间,试图重发它们的信息包,这时成功的把握就非常大 这种类别的网络称谓争用型网络,因为不同的站都在争用相同的信道。

这种争用型网络有两种含义:

这一模式允许多个节点用简单而灵巧的方法,准确地在同--个频道上进行传输。

使用该频道的站愈多,发生碰撞的机率愈高,从而导致传输延迟增加和信息流通量降 低。

Norman Abramson发表了一系列有关 ALOHA系统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文章,其中 1970年的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计算 ALOHA系统的理论容量的数学模型。现在这个模型 已以经典的 ALOHA模型而闻名于世,当时它评估出 ALOHA系统的理论容量达到17%的论效率。在1972年, ALOHA通过同步访问而改进成时隙 ALOHA成组广播系统,使效率提高一倍多。

Abramson及其同事的研制成果已成为当前使用的大多数信息包广播系统(其中包括以太网和多种卫星传输系统)的基础。1995年3月, Abramson因其在争用型系统的开创×××工作而获得 IEEE的 KobayaShi奖。

Xerox PARC创建首台以太网(1972-1977)

今天我们知道的以太网是在1972年开创的,当时 Bob Metcalfe来到 Xerox Palo Alto研究中心(PARC)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工作, Xerox是世界上有名的研究机构。1972年 PARC 的研究员已经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名叫 EARS的激光打印机和第一台名叫 ALTO的带图形用户界面的 PC。当时 Metcalfe已被 Xerox雇用为 PARC的网络专家,他的第一件工作是把 Xerox ALTO计算机连到 Arpanet(Arpanet是 Internet的前身)。在1972年秋, Metcalfe 正在访问住在华盛顿特区的 Arpanet计划的管理员,并偶然发现了 Abramson的关于ALOHA系统的旱期研究成果。在阅读 Abramson的有名的关于 ALOHA模型的1970论文时, Metcalfe认识到,虽然 Abramson已经作了某些有疑问的假设, 但通过优化后可以把ALOHA 系统的效率提高到近100%。最后, Metcalfe因为他的基于信息包的传输理论而获得哈佛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72年底, Metcalfe和 David Boggs设计了一套网络,将不同的ALTO计算机连接起来,接着又把NOVA计算机连接到EARS激光打印机。在研制过程中, Metcalfe把他的工命名为 ALTO ALOHA网络,因为该网络是以ALOHA系统为基础的,而又连接了众多的 ALTO计算机。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个人计算机局域网络--ALTO ALOHA网络首次在 1973年5月22日开始运转。这天, Mctcalfe写了一段备忘录,称他已将该网络改名为以太网(Ethernet),其灵感来自于"电磁辐射是可以通过发光的以太来传播的这一想法"。最初的实验型PARC以太网以2.94Mbps(每秒兆位)的速度运行,该速度值有点太零碎、其原因是第一个以太网的接口定时器采用 ALTO系统时钟,意味着每340毫微秒就发送一次脉冲,导致传送率为2.94Mbps,当然,以太网比初始的 ALOHA网络有了巨大的改进,因为以太网是以载波监听为特色的,即每个站在要传输自已的数据流之前先要探听网络的动静,所 以,一个改进的重传方案可使网络的利用率提高将近100%。到1976年时、在PARC的实 验型以太网中已经发展到100个节点,已在长1000米的粗同轴电缆上运行。 Xeror正急于 将以太网转化为产品,因此将以太网改名为 Xerox Wire。但在1979年, DEC、 Intel和 Xerox 共同将此网络标准化时,该网络又恢复以太网这个名字。1976年6月, Metcalfe和 Boggs发 表了题为:"以太网:局域网的分布型信息包交换"的著名论文,1977年底, Metcalfe和他的三 位合作者获得了"具有冲突检测的多点数据通信系统"的专利,多点传输系统被称为 CSMA/ CD(载波监听多路存取和冲突检测)。从此,以太网就正式诞生了。

DEC、 InteI和 Xerox将以太网标准化(1979-1983)

在70年代末,数十种局域网技术已经涌现出来,而以太网正是其中的一员。除了以太 网外,当时最著名的网络有:数据通用公司的 MCA、网络系统公司的 Hyperchannel、 Data’ Point公司的ARCnet和 Corvus公司的 Omninet。使以太网最终坐上局域网宝座的不是她 的技术优势和速度,而是 Metcalfe版的以太网已变成产业标准。

在1979年初,离开两年后又重新回到 Xerox PARC的 Metcalfe接到在DEC公司工作 的 Gordon Bell的电话。 Bell想讨论 DEC和 Xerox共同建造以太网 LAN的设想, Metcalfe 认为和不同厂商一起发展以太网的主意不错,但 Metcalfe此时有点身不由己,因为 Xerox一 心想保护它的专利、限制 Metcalfe为 DEC工作。因此, Metcalfe建议 DEC直接与 Xerox主 管商讨将以太网转变成产业标准的计划,最后 Xerox迈出了这一步。

使DEC和 Xerox在产业标准上合作的障碍之一是反托拉斯法。 Metcalfe在 MIT时的 朋友 Howard Charney律师,建议他把真正的以太网技术转到标准化组织(不久 Charney成 为了3Com的创始人之一)。



局域网的组成

(1)网络工作站

网络工作站是LAN中最基本的设备,通常是一台配置有网卡的微机,每一个工作站应有一个网络地址,以便利用它和其他工作站通信。网络工作站是用户与LAN之间的接口,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

(2)网卡

网卡也称为网络适配器,是各工作站之间通信的接口。网卡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处理网络传输介质上的信号,并在网络媒介和PC之间交换数据。

(3)集线器

是10BASE-T以太网中最重要的连接设备。用来连接各网络设备。

(4)网络服务器

是LAN的核心。它负责向网络用户提供通信和资源共享服务。

(5)网间连接器

如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等。


--------------------------------------------------------------------------------

局域网的典型特性如下:

(1)高数据传输率(0.1Mbps~100Mbps)。

(2)矩距离(0.1km~25km)。

(3)低误码率(10-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