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记载“六月中,解见小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当中,分成大小,初后为小,望(农历每月十五)后为大也。”因而,许多的古语中对大暑节气常有过叙述。
中国古时候将大暑分成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间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二种,陆生的莹火虫生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因而古代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为的;第二候是说气候開始看起来炎热,土地也很湿冷;第三候是说常常有大的雷雨就会出現,这暴雨使暑湿变弱,气候開始向立秋过度。
确信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通常是处于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不是有句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大暑针对小暑来说,气温更为的酷热。在《1971~2000国内路面气候材料》中,从30年8月的极其最高气温汇总中可以看到:有少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化最高气温值出現在7月下旬,绝大多数省份8月的极端化最高气温值都在出現在8月上旬,恰好都经常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時期。
大暑都是雷阵雨最大的季节,俗语说:“东闪闪无半滴,西闪闪会来雨”含意是说在夏天的之后,电闪倘若出現在东方出現,雨通常都不易下的,但要是电闪出現在西面,那麼雨立刻就要来啦。
1、
荷叶山楂茶
原材料:鲜荷叶1张(干品10克),山楂15克,薏苡仁10克,陈皮5克。
作法:将荷叶清洗,与山楂、薏苡仁、陈皮一起放进石锅,加适度白水,大火烧开,文火煮10分钟既成。代茶,频频饮用。有清热解毒化湿消暑,健脾养胃的作用。
2、
胡萝卜鲫鱼汤
原料:鲫鱼约350克、猪瘦肉100克、胡萝卜500克、红枣10克、陈皮5克。
作法:胡萝卜去皮清洗,切厚片,红枣(去核)、陈皮(浸软、去白)清洗。猪瘦肉洗净,切块;鲫鱼去鳞、鳃、肠脏,洗净,抹干水,下油出锅稍煎黄。把全部用料放入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料供用。使用方法:温服,早晚各服1次。
3、
炝拌什锦
原材料:豆腐1块,嫩豆角50克,西红柿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盐、味精葱末各适度。
作法: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均切成丁。锅内放水煮沸,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分别焯透(西红柿略烫即可),捞出淋干水分,摆盘备用。炒锅烧开,入植物油,把花椒入锅,炝出香气,再将葱末、盐、西红柿、味精同下锅内,拌和匀称,倒在烫过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浇上香油搅拌即可。
4、
绿豆南瓜汤
原料:绿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盐少许。
作法:绿豆清水洗净,趁水汽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3克左右)搅拌均匀,腌制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待用。锅内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鐘,淋入少量冷水,再烧开,将南瓜下锅,盖上锅子,用慢火烧开约30分鐘,至绿豆开花,添加少量食用盐调料即可。
5、
绿豆粳米粥
原料:绿豆60克,粳米100克。
作法:将绿豆放进温开水中侵泡2个钟头,再和粳米同时加1000毫升冷水熬粥。此粥可每天早晚各吃一次,有祛湿毒、止烦渴、消水肿的功效,非常合适老年人和少年儿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