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严丹)教育之路漫漫,不仅是育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育家长。换言之,便是要寻求家长的理解与合作,让孩子在一个健康的良性环境中茁壮成长。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自当班主任以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倘若想要教学效果达到家庭与学校的一致性,就必须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家长共情,以时刻关心学生为突破点,充分赢得家长的信任。因此,只有掌握有效的沟通策略,才能让我们和家长、孩子拧成一股绳,让家校合作更顺畅,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洒满阳光。
与家长沟通要耐心。学生在校出现问题,与家长沟通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场博弈,有时恰当的以退为进,更能加强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例如,我们班有位家长,平时寡言少语。但倘若她孩子在校有一点不如意,就会不分时间与场合打各种电话发脾气。谁拿她家孩子橡皮了,谁不小心推她了,谁不和她玩等诸如此类的小问题,都要求班主任事无巨细,立马解决。为此我苦恼了好一阵子,因为不论如何解释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她都固执己见。遇到此类家长,班主任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一味地和家长争执,脸上要充满微笑,先行自责,以退为进,以友善、耐心、认真的态度与家长交流,避免使用带有攻击性或消极的语气和措辞。同时,还应该注意说话的节奏和音调,确保信息能够被正确地传达和理解。
与家长相处要诚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诚心,既要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情况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也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例如,班上有个小女孩待人真诚,活泼开朗,但喜欢用频繁说话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且不分场合和时间。经过多次上门家访和了解,才知道是在家里缺乏关爱。因此我建议家长要做到尽量公平,多多肯定姐姐的长处,并且引导两个孩子建立良性相处模式。后来,孩子妈妈也经常主动和我探讨在教育方面遇到的困惑,我们也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换位思考要贴心。孩子在学校出现矛盾引发受伤问题需要请家长面谈,但要避免抱怨指责,多换位思考。在家长到校之前,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这样在家长到了之后,就不会处于被动的状态。例如,我们班有一个比较“暴躁”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不如他意,就会辱骂同学或动手打架,究其性格的形成原因,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这就导致孩子暴力的性格。在与双方家长沟通时,既没有一味偏袒哪一方,也没有一味指责抱怨那位“暴躁”同学的家长。对于行为有偏差的孩子,班主任在理性指出孩子错误的时候,多换位思考,夸奖孩子的进步,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心理,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
漫漫教学路,条条通人心,学校倒映着家的影子,家折射了学校的光芒。要使家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形成学校与家庭的统一战线。无论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重要的是以诚待人,以心换心,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