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获得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对道德模范的诚挚关怀,必将极大地激励更多人崇德向善,建功立业。
育人选才,坚持“以德为先”不动摇。无论是“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还是“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他们有个共同的特征:品德好。德是做人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我们当把这一选人用人标准贯彻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绝不以才蔽德,以绩掩德。努力练就一双识才慧眼,多到一线战场上考验干部,多在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把真正德才兼备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树立标杆,营造“德行天下”大环境。道德模范,是时代的道德标杆,引领着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观导向。无论是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李夏,还是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张桂梅,这一个个过得硬、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道德标杆,正激励着亿万人民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生动实践,为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奋力拼搏。当前,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品德修养,让道德成为自身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永葆清廉的政治本色,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见贤思齐,树立“崇德力行”好意识。拿出退休工资植树护林、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花萼愚公”周永开,一辈子扎根山区、“一生只为一事来”的支月英老师……他们用几十年如一年的行动迸发出道德的璀璨光芒。迈入新时代,任重道更远。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把锤炼高尚品德作为重要使命,修好为政之德,把权力当作为民服务的责任,让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更加根深蒂固。要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努力做到德在人先、利居人后,甘为人梯,淡泊名利,不夸夸其谈,不盲目攀比,不好高骛远,以脚上沾满的泥土赢得群众的感动信任,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让我们从这些道德模范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把道德力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美好追求,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支撑,让追梦更有信心、圆梦更有自信。(作者:丁够生 邓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