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堂“撬动”大安全
江西师范大学自编校本教材 全方位推进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来源: 新法治报 | 日期: 2024年10月22日 | 制作: 何山 | 新闻热线: 0791-86847870
学校2024级新生迎来第一堂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图/受访单位提供)
安全教育,是永不过时的话题。但在高校,面对数以万计的学生,如何提升安全教育质效,成为摆在许多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2022年,江西师范大学聚焦学生安全教育主动求变,掀起了一场课堂改革,全方位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身边事”小切口
10月12日,来自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一批大一新生,迎来了他们进入大学校园后的第一堂《大学生安全教育》讲座。“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容易被诈骗?”“大家认为我们学校师生最常遇到的诈骗形式有哪些?”……走上讲台后,教师丁松打开话匣子,通过一个个话题探讨,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丁松眼里,这是一次富有巧思的“实验”,既可以对学生掌握的反诈知识进行摸底,也可以在互动中激发学生好奇心,推动教育取得实效。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中,丁松与学生始终保持高频互动,当下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校师生曾遇到的诈骗圈套,都成为授课素材。
台下,学生个个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抬头率、点头率居高不下,教室里时不时传出阵阵笑声。“老师列举的很多数据、案例,就来自学长学姐,很有警醒意义。”课后,学生普遍反映对这些案例印象深刻,真切感受到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并主动在完成课后作业后才离开教室。
对此,学校保卫处负责人乐见其成:“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索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据悉,在学校领导班子支持下,该校保卫处自2022年起,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身边事”为小切口,积极推进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学生安全教育零距离。
上下联动聚合力
“最打动人心的教育,一定是来自身边人、身边事。”在学校保卫处负责人的手机备忘录中,简要记录着一个个发生在校园内的安全案例。每逢学校组织教师、辅导员培训时,该负责人都会现场分享最新的安全教育案例,为教师提供第一手教学素材。
江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安全教育》这一校本教材,从章节主题的确定、互动环节的设置,到案例与数据的引用、课后作业的布置,保卫处与教研团队都对其进行了多次讨论,并安排教师试讲、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前来听课指导,最后保卫处与教研团队综合各方反馈意见,对教材、课件进行打磨,做到课前有安排、课中有互动、课后有反馈,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引导。
为将这门课程打造为“安全金课”,江西师范大学召集了10余名在学生工作一线的教师、辅导员,聚焦六大安全主题研发课程;打造了一支60余人的安全教育讲师队伍,其中不乏思政教师及学校各学院、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等,初步形成了“领导参与、部门协同、辅导员唱主角”的安全教育合力。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紧贴学生需求,将一堂堂冒热气、接地气的安全教育课送至学生身边。
两年来,该课程已基本实现学生全覆盖,并列入新生必修课行列。
“老话题”出新意
安全,是人们常挂嘴边的老话题。如何让老话题焕发新活力,实现安全教育常讲常新?据了解,《大学生安全教育》虽然是面向广大学生推出的通识教育,但其教学要求与专业课程无二,授课教师同样要与时俱进开展集体备课。
课堂效果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为此,学校相关负责人时常推门听课,并推出学校通报评价制度,不断倒逼教师改进授课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教育保持新意。
“作为教师,既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授课能力,也要善于抓住年轻人的心理。”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近两年,丁松每逢闲暇便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喜好及关注的话题,反复琢磨从学生视角出发,讲好安全教育故事。此外,针对学生群体的不同,授课教师也会有侧重地灌输与之相关的安全知识。“例如面向材料、化学类专业学生,我们会穿插讲一些实验室安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讲一讲网络安全等。”丁松说。
该校推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后,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安全素养、自我防护技能大幅度提升,各类安全事件数量环比减少。今年秋季开学后,学校保卫处又立足学校特色,面向师范生推出《校园安全管理》选修课,为学校特色育人再添新彩。 (文/肖勇 肖文兵)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程乘玉
审签:罗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