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生机勃勃。”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前海深情寄望。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条件下,短短几年间,就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实现了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形成了开发开放的“前海模式”,片区经济总量在千亿能级持续提升,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新城建设突飞猛进,深港合作成果丰硕,产业集聚实现跨越式发展,初步建成了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先导区、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和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
作为广东自贸试验区的一部分,前海肩负着先行先试的使命。立足国内最大的特区深圳,前海紧盯深港合作,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为中心,发挥平台优势、政策优势、营商环境优势、区位优势、体制优势等多重优势,深度对接“港澳所需”“湾区所向”和“前海所能”,致力于“打造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截至2018年底,前海累计注册港企数量突破1万家,注册资本突破1万亿元,实现增加值和纳税占到前海的1/4。前海作为粤港澳合作最紧密最成功的区域之一,不仅打造了深港合作的重要战略平台,还变身为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平台。
前海石公园。记者 李晓玲 摄
港澳台青年创客“圆梦”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北国春寒料峭时节,深圳已是繁花似锦,碧树浓荫,前海湾畔海风习习,细雨如酥。步入深港青年梦工场这个创业小镇,各类创客平台、人才驿站里,都是聚精会神研发项目的年轻人。
25岁的投资经理谭金庆,每周一从香港总部赶往前海上班,过着深港两地往返的大湾区时代“同城”新生活。“深圳前海市场化水平很高,注册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资料齐全一周就能办完。”
吸引港澳台青年前来创新创业的梦工场,2014年12月开园,经过4年多的不断升级推进,目前已孵化创业团队356家,主要为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文化创意产业;其中,港澳及国际团队176家,还有47位台湾青年在梦工场创业;超半数项目成功获得融资,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为引导支持港澳台青年来内地创业做出了成功的探索和尝试。
作为推进深港合作的重要阵地、服务深港及世界青年创新创业的国际化服务平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业已成为深港国际青年创业者的摇篮。“前海为香港青年提供了非常好的创业条件,团队享受到了办公场所租金优惠、企业和个税优惠、核心成员的保障房、港澳居民免办就业证等服务。”随身宝科技创始人郭玮强是在前海梦工场创业的香港青年代表。他介绍说,公司利用前海的政策优势和内地的产业链优势快速发展,目前已拥有12项专利,并完成了第二次融资,估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是集创意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创新创业平台,为香港青年人才提供资金、场地、项目等多方面的支持:梦工场租金仅为同地段1/3,符合条件的企业还可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梦工场规划建设有人才驿站、创业学院、公共技术平台和商务展览设施,并为每家入区团队提供创业导师和人才招聘渠道;梦工场还不定期地举办创业论坛、创业大赛、深港创客营、嘉年华等多种科技主题活动,并设立了深港两地双向会场。
统计显示,梦工场项目自运营以来,接待港澳青年参访超过2万人次,成为港澳青年了解内地发展的重要窗口和桥梁。梦工场集聚了国际一流的创业资源,引进了香港X科创平台、港科大蓝海湾等38家国内外一流的创业孵化机构和投资机构,搭建了孵化器集群、宣传推广、投融资服务、国际路演中心、导师智库、创业专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园区综合服务等8大服务平台体系,组建了深港创客、创投、媒体3大联盟,逐渐形成了完备的创业生态圈。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发布,前海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梦工场的青年创业者们也站在了新一轮风口浪尖上,个人梦想与城市梦想、国家梦想紧密联接在了一起。
作为深港乃至国际青年创业者的摇篮,梦工场及与之相邻的深港创新中心、深港基金小镇、深港文创基地等平台,都发挥了深港合作的引擎功能,助推粤港澳青年创业圆梦。今年前海又高标准启动了梦工场二期项目建设,年内将新增1.6万平方米创业空间,包括联合办公空间、孵化器空间、加速器空间、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同步推进的深港科技创新生态谷、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深港文创小镇等建设项目,也为深港合作提供了更多平台载体。
在此基础上,前海又进一步提升港澳青年创业平台的规模和能级。正在规划建设的粤港澳青年创业区,是前海首个聚焦产业加速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载体,目标是建成立足湾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青年科创平台。创业区位于前海城市客厅核心位置,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计划年底完成首期建设。创业区主要针对港澳青年、香港高校和重点实验室、中小科技企业等创业者,为他们提供研发、技术转移、科技咨询、金融等服务。如果说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的定位是以早期项目为主的“孵化器”,创业区就是“加速器”。初创团队的项目做大后,就可以扩大规模进入创业区。前海将在企业注册、总部扶持、税收政策、人才引进、安居保障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
创业遇到法律问题怎么办?3月13日,深圳发布了全国首部创客法务指引——《深圳创客法务指引》,这是全国第一部专为创客度身定做的法务指引。“指引”内容贯穿创客创新创业的全过程,通过免费向创客企业提供专业、公益法律服务,促进创客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焱侠告诉记者,深圳创客法律中心也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揭牌成立,就是要为创客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让创业创新变得更快更高效。
“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可以说前海深刻地领会了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通过开展深港合作,不断深化深港产业、金融、贸易、法治、人才等方面的紧密务实合作,推动CEPA框架下对香港服务业的全面开放。据统计,目前前海出让的土地中47.3%是面向港企,吸引了港交所、汇丰、恒生、东亚、嘉里、周大福等一批知名港企落户,为港人港企拓展了发展空间。
据透露,前海还将建设粤港澳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发挥港澳科技界的基础研究优势,围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青年创新创业等方面,与香港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建立广泛联系,形成长效交流机制,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共赢奠定基础。
香港青年专业联盟(前海)众创空间负责人商桐表示,深圳前海作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已经为香港青年创业者提供了诸多便利,未来基础设施的进一步互联互通,将有助于前海创业团队的发展壮大。
香港高中生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参观访问。记者 李晓玲 摄
构建国际化的大湾区融合发展试验区
2月21日,大湾区“规划纲要”出台三天后,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发布了解决商事纠纷的《粤港澳仲裁调解联盟争议解决规则》,确立了粤港澳大湾区“调解+仲裁”紧密对接制度,并赋予了调解协议全球强制执行力。
已经成立5年的粤港澳仲裁调解联盟,是由深圳国际仲裁院牵头在前海创建的,成员包括15家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商事调解仲裁机构。联盟作为大湾区首个仲裁调解联盟,近年来解决了大量跨境商事纠纷,仲裁和调解的当事人来源国超过100个。粤港澳仲裁调解联盟当值主席、澳门世界贸易中心仲裁中心全体委员会主席高展鹏认为,新出台的“规则”实现了大湾区法律及争议解决专家资源的互联互通,可融合三地法律资源,满足跨境当事人争议解决的现实需求。
事实上,短短几年间,前海已经在律师、公证、仲裁、调解、知识产权、会计服务、公司法务等法律服务行业探索混业合作新方式,开创了跨境公证法律服务,建立了与境外委托机构便捷的沟通渠道,首创法定机构区域治理模式,率先探索适用香港法律审判商事纠纷案件,率先试点粤港联营律师事务所,全国11家联营所中7家落户前海,借鉴香港法定机构模式设立前海管理局、深圳仲裁院,打造港式营商环境……
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前海正日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融合策源地: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国际商事法庭落户前海,前海法院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数量全国第一;与世界银行合作建立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成立前海“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合会、蓝海现代法律服务发展中心等法律协调组织及服务机构,为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企业纠纷解决提供便利;实行最国际化的商事仲裁,先后成立全国第一家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基地,第一家按法定机构模式治理的仲裁院,第一家借鉴香港廉政监督模式的廉政监督局。
前海依托完整的法治生态链,加快构建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深化法治创新合作,为落地企业提供高端的法律服务,高效解决各类商业纠纷问题,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林新强是最早在前海拓业的香港人之一,他在前海发起成立了全国首家粤港合伙型联营律师事务所。4年多来,随着前海的发展,律所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在前海从业的香港律师和前海香港商会会长,林新强认为,当前前海要联动香港,打造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构建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
除了加强法律事务合作,构筑深港融合的法治环境,前海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改革示范区,还肩负着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努力打造大湾区金融开放合作典范的重任。
前海充分发挥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验区等战略优势,聚焦跨境金融,加强与香港在金融领域合作,推动实现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和跨境资产转让等“5个跨境”金融创新,为巩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持,加强了深港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合作,努力建设金融安全示范区。
经过几年的高效发展,前海金融业发展成效凸显,目前前海拥有金融企业超6万家,持牌金融机构229家,基金企业逾万家,融资租赁占全国28%,商业保理占全国3/4,是全国最大的新金融类金融集聚地。前海还创新金融风险防范,试点全国首单外债宏观审慎管理应用,成立全国首家民营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和首家社会资本主导的前海再保险公司,建立了首个央地合作金融监管平台,在国内首创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首创跨境金融政策体系,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依托大数据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和协同监管平台,对10多万家企业实施“企业信用画像”,获评全国信用应用十大实践成果。
与此同时,前海还积极争取国家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在前海率先落地,推动拓展离岸账户功能,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积极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效途径,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的账户体系,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前海联合交易中心是香港交易所集团发起并与前海金控合作投资成立的现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中心总经理董峰希望为中国商品市场探索一条由现货而非期货出发的、能够真正服务实体产业的商品现货交易所发展路径,重构国内商品市场格局,形成有公信力的现货价格基准,打造标准化资产体系,破解实体企业融资难题,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
此外,深圳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落户前海,服务于当地众多的高新科技企业。深圳知识产权法庭、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积极在前海开展知识产权申请、确权、维权工作,培育引进了一批知识产权投资融资机构,加强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培养,推进深港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构建集创造、保护、运用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粤港澳三地有不同的制度、法律、货币及关税,实现专业人才高效便捷地在湾区流动成为当务之急。前海降低了香港专业人才在前海就业准入的门槛,通过资格认可、考试互免、合伙联营、港资工程项目试点等特殊机制安排,打通人才流向,创造了更具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环境,促进了大湾区人才的融合发展。据了解,此项政策目前涵盖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20多类,未来将扩大至金融、法律专业人才。通过不断深化人才引进模式,前海为港澳青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让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也通过充分发挥港澳人才优势,协同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的湾区和城市群。
全方位提升深港合作能级
仅用8年时间,滩涂起步的前海就崛起为国内发展速度快、效益好、质量高的代表性区域之一,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成一个规划有序、高楼林立、功能齐备、业务繁忙的开发区。作为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布局之地,近年来,前海牢牢把握“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总定位,敢闯敢试、精耕细作,形成了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的“前海模式”,实现了每平方公里产出超百亿元,金融业、现代物流业营收超千亿元,科技服务、专业服务营收超百亿元。
“规划纲要”对前海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强化前海合作发展引擎作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合作发展平台,前海的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
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前海城市新中心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田夫说,作为核心引擎,前海将发挥独有和领先优势,全方位提高深港合作能级,全力推进城市新中心建设,构建制度创新高地,高标准建设自贸片区,打造营商环境一流独一无二的国际化湾区城市新中心。
今年伊始,前海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掀起新一轮城市新中心建设热潮,遵循“公园中建城市、城市中建公园”理念,规划形成了“一湾两山五区四岛”结构,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路网后开发、先环境后发展的“四先四后”规划建设理念和开发时序,强化山海统筹、港城统筹、岸线统筹,建设集山、海、林、城、岛、港、湾等7种元素于一体的世界独一无二的湾区城市新中心。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前海结合城市新中心规划优化,不断谋划拓展前海对外交通体系,按照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交通枢纽的定位,规划了海陆空立体交通构架,既有高铁、快轨、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也有直升机航站点、游艇码头等交通设施。前海将按照规划要求,通过推动一批重点交通项目规划建设,加强前海与香港等大湾区城市的高效互联互通。田夫介绍说,到2020年,前海合作区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400亿元,通过设立口岸,推动规划建设深珠复合通道、加快深港西部快轨、西丽枢纽至香港东大屿等项目,推动与香港在交通上的互联互通。
前海还将推进“三馆一中心一塔一校一院”及前湾会议中心等城市新中心标志性建筑建设,加快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馆、前海国际金融交流中心、前海城市新中心地标、前湾会议中心、伯克利未来音乐中心、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项目建设,将环前海湾滨海地区打造成世界级湾区城市客厅。
制度创新是前海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前海模式”的核心元素。前海以创新为特质领跑全国,形成了以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等8大板块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前海模式”,“制度创新+优惠政策、+深港合作、+营商环境、+新城建设、+体制机制、+风险防控”的独特发展模式,让前海在第三方评估制度创新的排名中,获得全国自贸区第一的好成绩。
营商环境决定着高端要素资源的流向和集聚。越是开放,越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普华永道发布的前海营商环境指数中,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营商环境便利度得分为77.44,在全球190个经济体总排名中大幅跃升居第31位,展示了营商环境改革的前海速度。
更高水平的扩大开放,让前海发挥出“一带一路”引领功能,高标准建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截至2018年底,共有41个来自“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投资设立365家企业;引进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44家,内地上市公司投资企业累计628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家,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快速集聚。前海企业也累计在“一带一路”沿线16个国家设立企业42家,协议投资额12.13亿美元。
在创新贸易监管模式方面,前海积极推进智能化无纸化通关,“一次申报率”和“一次放行率”达100%,全国首创跨境电商“全球中心仓”“保税+实体新零售”监管模式,国际航行船舶“网上查验”节约时间超90%。仅深化通关合作方面的创新,前海就通过实施口岸通关“1+4全球溯源核放”,即一个全程溯源平台加境外预检、口岸快放、智能跟踪、多方共治,就将企业货物通关效率提高70%,节约成本超过30%。
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特别是在深港合作方面,前海着手聚焦六个“重点”:聚焦深港产业合作,扩大香港服务业发展空间;聚焦深港人才合作,打造港人内地发展平台;聚焦跨境金融合作,联手香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聚焦深港贸易合作,巩固香港国际贸易中心地位;聚焦制度创新合作,共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聚焦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
基于此,前海管理局在香港设有联络处,便于港人足不出港,就能联络上前海。在落实港人到内地发展国民待遇方面,前海也走到了其他自贸区前面,在内地率先实现港澳居民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更允许在前海工作的港澳居民、外籍人士自愿缴存住房公积金,享有本地市民待遇,享有住房公积金个人自住房贷款权利和购房贷款等优惠。据悉,未来,前海还将支持在前海工作的港人及其配偶、子女在人才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险、创新创业等方面,按有关规定享受市民待遇。
通过制度创新,目前注册在前海的港企足不出香港也能完成纳税。前海还开创跨境公证法律服务,建立与境外委托机构便捷沟通渠道。在推动软联通方面,未来前海将加强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标准、社会公共服务标准、人才引进使用标准等方面与粤港澳各地之间的规则对接,使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实现高效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