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川_已有_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
密码:

陈永川


陈永川(1964年3月3日—),出生于四川南充。数学家。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委。

陈永川1964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郊区,父亲是西充县财政局会计,后调南充市工作,母亲是工人。“文革”时期,他在西充山区老家生活了几年。农村的艰苦生活培养了他顽强进取的性格,也使他倍加珍惜读书求学的机会。他在农村上的小学,中学进入南充市重点中学。数学一直是他喜欢的科目。1980年,陈永川考入四川大学数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后考上本校研究生,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柯召是他的导师之一。

1987年,经陈省身先生推荐,陈永川来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导师是近代组合数学奠基人、美国科学院院士Gian-CarloRota教授。1991年,陈永川获得麻省理工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同年获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奥本海默博士后奖。1993年,陈永川获得该实验室研究员职位,1994年,他放弃在美国的终身职位回到祖国,到南开大学任教。

Rota教授在给南开大学的推荐信中写道:“当陈永川不寻常地坚决放弃了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一个永久职位,而决定接受南开大学的教授职位时,我非常吃惊。但他的决定对中国数学界来讲是一个极大的收获。”

回国途中,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专门为陈永川举行欢送会,陈省身先生亦来送行。陈先生给南开大学写信表示:“Rota可能是当今离散数学的最高权威,学生众多。Rota对我说,陈永川是他最好的两个学生之一。他能放弃国外的优异待遇毅然返国,尤为难得。”即使在陈永川回国之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仍以优厚条件请他考虑再回美国工作,但他始终坚持安心在国内工作。

对陈永川的回国,美国中文报纸《国际日报》刊出《第一位被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授予奥本海默研究员的数学家回国》的文章;《侨报》的报道是:“陈永川领先离散数学家行列,决心回国报效,矢志振兴中华”,并以《陈永川的抉择》为题发表评论文章。

对于回国工作,陈永川至今有很多感慨:“当时,邓小平同志有一句著名论断:‘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我的导师Rota教授是一位崇尚中国文化的数学家与哲学家。他说,只要能继承自己的文化,中国一定能强大。后来,九三学社中央韩启德主席视察组合数学中心时也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始终都坚信在中国的土地上,能干出自己的事业。只有为中国的组合数学事业而奋斗,才能在国际上受到尊重。”

陈永川与美国科学院院士R.P.Stanley等人解决了经典计数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Stanley在200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1小时报告中用一节篇幅专门介绍了该项成果。美国科学院院士、图灵奖和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得者D.E.Knuth在他的名著《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第四卷中评价这项工作重要且令人惊奇;他在斯坦福大学的系列学术报告中以《整数分拆与集合划分:一个奇妙的联系》为题目介绍了这项工作。他说:“当看到这个预印本时,我感到很兴奋。我没想到,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看到这样的新进展。”

陈永川与合作者解决了组合数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他的一些成果还被称为是强有力的方法,远不平凡。他提出的用形式文法研究组合计数问题的方法被认为是给一类经典的演算最终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与合作者在组合恒等式的机器证明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该方法可以证明基本超几何级数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中的绝大多数恒等式。这本书被称为是这一领域的圣经。

由于在组合数学领域取得多项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成果,陈永川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侯赛因”青年科学家奖、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求是”杰出青年科技奖,并获得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被聘为首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陈省身先生在推荐陈永川为长江学者的信中写道:“陈永川的工作既有广泛的范围,也有基础性的贡献,他的数学贡献,为国际所公认……已是离散数学的一个年轻领袖。”还有数学家评论他做出了令人惊叹的工作。有一位数学物理学家评价陈永川有三个特点:奉献精神、工作热情和数学天赋。

陈永川不仅潜心学术研究,还一直致力于中国组合数学事业的发展。国外同行称陈永川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把在自己的国家建立团队、培养人才当成奋斗目标。1997年,陈永川创立南开大学组合数学中心。组合数学中心的奋斗历程也就是陈永川带着一批理想主义者顽强奋斗的历程。现在,组合数学中心已经在国际组合数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陈省身先生称赞中心“办得很好,很先进”。美国数学会前任会长G.E.Andrews院士表示:“我深知南开有一个很强的组合数学团队”,并认为陈永川是一位杰出的组合学家,南开组合数学中心已经是计数组合学的世界级中心。多位学者评价南开大学组合数学中心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为世界最大的组合数学研究中心之一,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顽强拼搏。每天晚上组合数学中心总是南开园最后一个熄灯的单位。陈永川的学生,后来留校工作的侯庆虎教授见证了组合数学中心这些年来的发展。他感慨地回忆:虽然学习、工作环境变化很大,可唯一不变的是“我们总是最后离开”。

在培养学生方面,陈永川认为只有严格训练才能培养出一流人才。有一位学生在听到答辩委员会宣布自己通过答辩后,激动得流下了眼泪,话也说不出来。这位同学就是在陈永川的严格要求下取得好成绩的。陈永川经常强调,教给学生和希望学生学到的就是两个字——“认真”。从组合数学中心毕业的学生至今还记得陈永川说过的话:“不用说太多,不用想太多,关键就是干活,苦干、实干。大事往往是通过小事积累起来的,关键是要把小事做好。”

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陈永川强调要有志气。他说,虽然我们在研究上与西方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应该有志气,要相信靠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赶上去。他还强调要有团队精神,并开玩笑说,“三人成虎”可以理解为三个人的力量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只老虎。如果把个人力量比作常规武器的话,那么团队的力量可能就是核武器了。“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太深刻了,可以看成是一个数学定理。

现在,“奋斗改变命运”、“认真”、“苦干”、“志气”已经成为组合数学中心的一种精神。陈永川对学生说:“我希望在不知不觉中,西南联大的精神能在组合数学中心复活并发扬光大。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力量,它反映了大家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有人在呼吁,西南联大精神今何在?其实西南联大的精神可能就在这栋小楼里,就在我们的心里。”

前不久,陈永川被聘为天津大学教授和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主任,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面对新的使命,陈永川在受聘仪式上借用美国童子军誓词开头的语句“我以名誉起誓,我将尽最大努力……”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在答谢词中,他很有感慨地表示:“我在农村长大,曾经的梦想就是进城当工人。我时常问自己,为什么我不算是一个农民工?我的答案是,我应该把自己看成他们之中的一员。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就是一个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农民工。我一定要学习农民工兄弟们那种吃苦耐劳、不畏艰辛的精神,为中国的应用数学事业添砖加瓦。我的梦想不是看到将来有一幢大楼,而是看到楼里能孕育出一种精神,那就是对科学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为理想而奋斗、为事业而献身。”

主要论著

1W.Y. Chen, A general bijective algorithm for tree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0(87):9635~9639.

2W.Y. Chen, Context-free grammars, differential operator and formal power series, Theoret. Comput. Sci. ,1993(117 ):113~129.

3W.Y. Chen and J.D. Louck, The Factorial Schur Function, J. Math. Phys.,1993,34(9):4144~4160.

4W.Y. Chen and J.D. Louck, Interpolation for Symmetric Functions, Adv. Math.,1996(117):147~156.

5W.Y. Chen and J.D. Louck, The Combinatorics of a Class of Representation Functions, Adv. Math.,1998(140): 207~236.

6W.Y. Chen, E.Y.P. Deng, R.R.X. Du, Richard P. Stanley, Catherine H. Yan, Crossings and Nestings of Matchings and Partitions, Trans. Amer. Math. Soc.,2007,359(4):1555~1575.

7W.Y. Chen and K.Q. Ji, Weighted forms of Eulers Theorem, J. Combin. Theory Ser.,2007,A114:360~372.

8W.Y. Chen and A.L.B. Yang, Stanleys Zrank Conjecture on Skew Partitions, Trans. Amer. Math. Soc.,2008(360):3121~3131.

9V.Y.B. Chen, W.Y. Chen, and N.S.S. Gu, The Abel Lemma and the q-Gosper Algorithm, Math. Comp.,2008(77)1057~1074.

10W.Y. Chen, Qinghu Hou, and Yanping Mu, Nonterminating Basic Hypergeometric Series and the q-Zeilberger Algorithm,Proc. Edinburgh Math. Soc.,2008(51):609 ~633.

11W.Y. Chen, H.S.W. Han, and Christian M. Reidys, Random k-noncrossing RNA Structures, Proc. Natl. Acad. Sci.,USA,2009,106(52):22061~22066.

12W.Y. Chen, N.J.Y. Fan, and J.Y.T. Jia, The Generating Function for the Dirichlet Series Lm(s), Math. Comput., 2012,81(278):1005~1023.

13W.Y. Chen, K.Q. Ji, and E.H. Liu, Partition Identities for Ramanujans Third Order Mock Theta Functions, Quart. J. Math., toappear.

14W.Y. Chen and E.X.W. Xia, 2-log-concavity of the Boros-Moll Polynomials, Proc. Edinburgh Math. Soc. (2), to appear.

15W.Y. Chen, D.Q.J. Dou, and A.L.B. Yang, Brndéns Conjectures on the Boros-Moll Polynomials, Internat. Math. Res. Notices, to appear.

16W.Y. Chen, D.D.M. Sang, and D.Y.H. Shi, The Rogers-Ramanujan-Gordon Theorem for Overpartitions, Proc. London Math. Soc., to appear.